老家过年时便要制作一款糯米粿,主材料用的是糯米,加上蒸熟的番薯,揉搓成面团,包裹混了白糖的花生碎,按压成饼状,糯米粿便成型了。
成型的糯米粿,放入蒸笼,大火蒸制后便可食用。因为添加了番薯,饼身呈黄色,糯米粉不易腐坏,可长期保存,对于旧时没有冰箱的家庭而言,糯米粿品确实是宠儿。
据说当时下南洋谋生的先人们,在海上漂泊几个月,带的主食就是这样的粿品,一路护佑他们漂洋过海,直达异乡。
我喜欢吃这种糯米粿,却不喜欢吃新鲜出炉的,而是要放置了数天,粿品发硬了以后,才是最好的食用阶段。
支上一口小炭炉,炉内置上木炭,慢慢烧红,炉上架上两个铁签。炉火烧红以后,小心撕去糯米粿背后的蕉叶,将其放置在铁签之上,总炉火慢慢烘烤。
火候的掌控至关重要,在炉火的烘烤下,糯米粿的表面开始出现小气泡,慢慢布满粿品表面,带有些许焦黄的色泽,香气渐渐飘起,这时候一定要注意及时翻面,若是不然,焦黄便成了黑,那就糊了,这种火候。极难把握,需要足够的专注和耐心。
随着烘烤的时间增长,原本发硬的饼身开始变得软糯起来,此时要提防的是糯米粿顺着铁签的缝隙掉到炉内,那样就前功尽弃,哭笑不得了。
通体焦黄起泡,触之软糯,这样的糯米粿就算烘烤完成了,咬在嘴里,软糯、香甜便瞬间绽放开了,说不清的满足,美美都是幸福的问题。
美食,一定是需要时间,才能绽放灵魂的,哪怕是一个小小的糯米粿,时代在变,已经很少人会用这样的方式烘烤它,因为太耗时,太耗费精力了。
与我而言,有时候花时间,专注去做这样一件事,感觉还是蛮好的。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