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总是在不经意间就流逝了,有写作这个念头以来,开始干劲十足,看课程,看书,写笔记,,但才坚持了几天就没下文了,说实话,很鄙视现在的自己,不自律,行动力太差了,还总自我安慰“我不是一个坚持的人,差不多就行了吧。”
我们都渴望成长,但挡住我们前进的,恰恰便是我们自己。
日本著名积极心理学学校校长久世浩司在《复原力》中说“一个人的成长机会,出现在他(她)向自己“心理舒适区”外一步之遥的工作发起挑战的时候。经历过“估计可能做不到”的工作之后,我们的经验值会狂涨。”
但事实往往都是我们习惯了自己打造的舒适区域,有一点点改变的想法都会觉得惊世骇俗,虽然有时候对于外人来说只是一个微不足道的小事,但我们却迟迟不敢踏出,囿于自己的思想之内,其实是自我关注过多,把自己想象的太重要了。
记得上高中那会儿,自己买了一双白色运动鞋,那是有史以来第一次自己买鞋,穿在脚上怎么看都觉得特别好看,眼睛无时无刻不在注意自己的鞋子,坐在课桌前还特意把脚伸出去晃悠,特别想听听别人夸赞一下自己的鞋,但一整天下来却没人注意到我的鞋,真是失望极了,现在一想起这件事情都不自禁的脸红,太傻了,想得到别人的评价怎么就不知道问一下呢,“嗨,A,看我的鞋怎么样?”有些事情你不说别人怎么知道?
现在我经常对自己说“你没有你想的那么重要”,过分的自我关注只能局限我们的眼界。
俗话说“光说不练假把式”,想的太多但不付诸于行动,那只能说是白日梦了。
有一个这样的小故事:有人问农夫:“种了麦子了吗?”农夫:“没,我担心天不下雨。”那人又问:“那你种棉花没?”农夫:“没,我担心虫子吃了棉花。”那人再问:“那你种了什么?”农夫:“什么也没种,我要确保安全。”
一个不愿付出、不愿冒风险的人,一事无成对他来说是再自然不过的事。
事情只要做了,那边是成功了一半。
前一阵的国考,我也参加了,纯裸考,报名的时候就不想报,觉得没希望,但家里人都建议考考,那就报吧,但那段时间特别忙,根本没时间看书,临近考试了,就犹豫要不要去考,没看书怎么可能过。我先生说“我建议你还是去考一下,重在参与嘛!既然报名了,钱也花了,就参与一下吧,没准你这种想法的人很多,你能去参加考试其实就已经战胜了好多人。”好吧,被你说动了。成绩出来后虽然过线了,但没进入面试,其实我已经很满足了。
懒散惯了的人,改变的第一步是最难的,前怕狼后怕虎,畏畏缩缩不敢迈出,那只能在自己的舒适区域里转圈圈,得不到成长。就好像游戏里的打怪升级,你不走出安全区,哪有怪让你打,又怎升级呢?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