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院实习的最后一篇发出不到五分钟就被屏蔽了,读过我的图片分享的书友表示不解: 也没说啥呀,怎么就触犯什么规则了吗?
解释为A.I.审核比较好,目前这个A.I.还没有阅读理解能力,只能筛字眼儿。
再要其他解释,就是“不惮以最坏的人心去揣测中国人”了,不够和谐。
写作是真实的属于自己的快乐,与他人无关,一切只是,因为自己要表达,这里面,也包含着创造的种子。
如果还没有能力种成大树,那就安安心心去培植种子,让它慢慢发芽吧,急什么呢。
过去的30天,主要记叙实习经历为主,兼顾一些见闻,自然毫不费力。现在离虚构写作越来越远了……
然而还是,偷偷喜欢虚构,喜欢那种费力不讨好的创造。
实习的夏天,在聪明脑袋云集的中关村,见证各种各样的表达与思考,但其实最重要的,真就是沉下心去,专心思考。
N久前读叔本华,读来觉得无味,这个夏天却忽然,有点通透感觉了: 他说的照顾好自己的身体、自己的福利,真的是最实在的人生谏言,在此基础上,才会有思想的附丽,才可能谈到“可能”。
其实,叔本华真的很“人间”,不仙,不妖,对我胃口。
这个夏天,每天下班后去国图“憋”我的论文,真是幸运: 套句流行的话,安静的图书馆里一定充满了有趣的灵魂,还有就是博尔赫斯那句话了,如果有天堂,那一定是图书馆的模样。
想想看,天天下班后泡在天堂里!
每次走进国图,都忍不住想到顾准。当年他每天怀揣一个冷馒头,去旧馆里埋头读书写书,家人疏远他,社会也未曾接纳他……现在,假设他有这么好的条件,会不会多活几年,真的著作等身。不过,当然世上没有如果。
又是叔本华,他说: 要么孤独,要么庸俗。
这是真的。热热闹闹的场合多了,反而不容易专注于做事了。
作为论文写作的小白,在实习期的五个星期,我竟然用了五个星期去做检索,无穷无尽的检索,最后每天挤牙膏的两三千字,凑成了两篇万字小论文。
以至于有了后遗症:一遇到什么问题,我都第一时间想要检索——检索能解决问题的百分之八九十。
还专门请教了大神,关于检索的问题,关于论文结构与范式的问题,关于查重的问题……
然而,大山临盆,天崩地裂,产下的却是耗子。初稿打印出来,本应花几天修改再交的,结果打印出来就再也不想看它们一眼,结果就把初稿给交上去了~
好吧,至少写的过程,真的学了不少东西,从形式到内容,都渐渐明白了,学术不是那么好啃的骨头。
所以顾准,当年是该有多难呢?? 那时还没有电脑检索啊,全靠抄的小卡片资料!
常常在走出国图的时候,天黑着,是夏夜的气息,还是会想起当年的顾准,那时也没有地铁,他怎么来去的呢? 骑个自行车吧?……
哪些人能称为民族的脊梁? 大概就是在恶劣环境中还孤独求索的人,他们有一种幸福,不为热闹的庸人们了解,这倒也好,确保了他们的安静。
是啊,除了安静,还需要什么呢。人间本身很珍贵,不要吵吵嚷嚷的把它浪费掉。
下一个30天,加油。
福地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