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认对编程还是有些天赋的。大学里C语言考试很多人不及格,我还考了高分。自己组装买了电脑,终于还是在沉迷电脑游戏里了。在实践和接触编程的时候,一开始觉得很奇妙,强大的计算机被几个代码控制;慢慢觉得又很枯燥,复杂的算法和不断的报错消磨掉很多耐心。日新月异的新技术出现,终于让我放弃软件方面的进一步探索。在几个同学逐渐成为编程高手的时候,我的工作和兴趣也离软件越来越远,更多地偏向硬件,系统,工程以及最近的人文类学科。
在研发团队里有个编程高手是收益无穷的。我们的以前团队里就有一个,后来他跳槽去了大众点评。他根据项目的需求做了几个小工具,非常实用,完全不用到EXCEL表格里去找数据和公式填写了,界面也很优美,可以立刻示意运作结果,提高很多效率。电脑和手机进一步强大,强大到有可以替代人脑了论调,新的计算机语言更加智能化,没有那么多报错了。再一次唤起我对编程和软件的兴趣,计算机作为伟大的工具,我们不会编程显然太可惜了。
《编程大师访谈录》可以作为这个二次入门的开始。从我视角来看,我更加关注这些大师的动机,兴趣乐,趣,生活工作习惯和烦恼。
这里有好几个大师都已经去世了,有的寿命只到50-60岁,这是远低于美国平均寿命的(80岁)。 这里有没有和他们习惯熬夜工作有关呢?但也有经常熬夜还在世的,这就不好评价了。
有一些大师一开始并不喜欢编程,有的喜欢音乐,有的喜欢文学,有的喜欢数学等。这也是当时社会风气的影响,因为当时的计算机应用大部分是大型企业或机构,主要用于科研军事等。比如NASA,收入偏低。但个人电脑市场的打开,进一步冲击了市场需求,也带来很多商机,比如一位大师是IT撰稿人,自己研究新的语言编程。后来有人看到他的文章,并提出与他合作,表示可以提高收入,并且大获成功。
还有的对公司管理,市场运营,团队管理提出了意见。比如股票分红,造成一部分研究股票,只关注自己的收入,而专心技术的人因为过于专注自己的技术提高而错失公司内部股票发财机会,造成不平衡的结果,最后公司也因为这些事情深受其害。也有技术持有人与精通市场的人合作,但因为对技术和市场的理解不同,最终不欢而散。最高效的团队就是一个人,但是显然不适用大型软件,所以5人左右的精英团队是最合适最舒心的。
对于爱情,生活的直接涉及不多,但可以见到这些大师对家庭还是非常看重的。
最后,大师们畅谈计算机技术的时候,也不会忌讳谈他们对金钱的渴望。在为对人类命运因计算机技术改变而激动人心的时候,埋头数钱也同样激动。
以下是我对这些大师的一句话简评。
部分受访者名单及一句话简评:
1 查尔斯·西蒙尼- Microsoft Word 和 Microsoft Excel 等著名软件的领导开发者。斯坦福博士学位。
有个人风格的代码,太空旅行可以思考科学的高度。
2 巴特勒·兰普森- 微软公司科技院士。麻省理工兼职教授
计算机就是高级玩具,编程艺术和建造艺术类似。
3 约翰·沃诺克- Adobe 公司的联合创始人,PostScript 语言的开发者。犹他大学数学学士和硕士,计算机科学博士。
年龄增长了经验,但也损失了活力,对于编程来说,两者同样重要,所以经验增长不会有助于编程水平提高。
4 加里·基尔代尔- CP/M 操作系统与 PL/1 编程语言的开发者。华盛顿大学计算机博士毕业。
程序员喜欢开飞机,过程和结果都像编程,但是开飞机更真实。
5 比尔·盖茨
我不是首富,我只是一个程序员。
6 杰夫·拉斯金- 苹果电脑公司 Macintosh 项目的发起人。
乔布斯是个粗暴的管理者,窃取了我们的成果。
7 岩谷徹- 南梦宫吃豆人游戏的缔造者。
我觉得我会开发比吃豆人更好玩的游戏,但别人不相信。
(2018年第七本)
阅读时间 236分钟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