昨天上午领二宝去悠贝换绘本,顺便去市政府广场玩。
不知不觉玩了两个小时,要回家了,往回走时遇到一个跟二宝年龄相仿的小朋友,于是就玩了一会儿。
我让二宝主动自我介绍,那个妈妈听到名字,非常惊讶的表情,原来这两个孩子的名字发音一模一样,她家叫“佳昕”,我们叫“佳心”,我们俩大人都感觉好有缘分,很开心。于是互报年龄,她家宝宝比我们大3个多月。
初相识的时候,两孩子都比较腼腆,我家“佳心”小手抓着衣服拧着,表情也有点拧,我其实心里是稍微有那么丁点不快,不过没有说她,继续观察。她家“佳昕”不说话只是看着,那个妈妈让她女儿拉拉手,这边“佳心”倒是很主动,上去拉住小姐姐的小手,然后坐在我旁边,用小手指指台阶,跟小姐姐说:坐。
整个初相识的过程,“佳心”看起来比较活泼一些,而“佳昕”似乎还没有完全进入状态,或者说已经进入状态,只是不说话而已。旁边的妈妈说:拿出你在家里跟妈妈说话的状态来!这个妈妈表现的很着急,急于让孩子表现得很得体,可是孩子并不买账。
我在整个过程中,感受到这个妈妈的急切的心情,在心里特别想纠正一下她的说话方式和做法。并不是我有多么懂育儿知识,只是我一直比较关注育儿知识的学习,并且最近也在金宝贝的《父母训练营》学了几节课,关于沟通、合作、惩罚、赞赏等等各方面,多少学会那么一点,或者说意识里有那么一点认知。
我认为:家长的认知和学习能力,决定了孩子的外在表现及内在成长!
我学习并关注育儿知识,是为了使我在生活中能够及时纠正自己的行为和语言表达,因为我之前就是一个特别喜欢用自己的主观来评价孩子或事情的。
有句话:家长的语言滋养着孩子成长!
可见家长怎么说,说什么,对孩子的影响力非常大!
昨晚,我又重听了一遍《父母训练营》第二讲:赞赏。其中讲了3个技巧:
一、描述VS评价
用描述客观事实的语言,描述家长看到的。
比如:堆积木
描述式:宝宝把积木一块一块稳稳的搭在了一起。
评价式:宝宝把积木搭的真高,真棒呀!
从例子来看,描述式一般是针对行为,而评价式一般是针对人。
二、描述感受
例如:宝宝把玩具收起来了。
我们要说感受:宝宝把玩具收起来了,房间很整洁,妈妈感到很舒服。
日常生活中,我们要多积累一些表达感受的词语,我之前就会说:开心或不开心。一到表达感受的时候就特别词穷。
三、一个词
就是用一个词来概括孩子的行为,拉到品质上的一个词。
比如:提前分钟进入教室,这叫做守时。
在上《父母训练营》之前,我经常听樊登老师讲的书,什么《非暴力沟通》,《陪孩子一起终身成长》等等,也学会了那么一点这方面的,我用到二宝身上,效果确实非常好。
比如,二宝以前睡起来是哭闹着要奶粉喝的,等不及那种,这让我很苦恼,我都是耐着性子哄,说教等等,都不怎么管用。后来,我就用一个词“耐心等待”,当佳心不哭不闹坐在沙发上等我冲奶粉的时候,我就用了这个词强化她的好行为。现在我要干什么的时候,二宝自己就说“耐心等待”,甚至她有时候会让我“耐心等待”。
可见一个词的力量有多大!会表达是父母教会孩子人生中重要的一项技能之一!
忘了哪本书里说的:塑造孩子好行为的时候是在孩子做对事的时候!
家长要有成长型思维,有终身学习的精神,有本书《有奉献精神的父母培养大人物》里面的父亲是值得我们学习的。
小结:虽然读了不少书,也听了不少课,但是总是在用的时候发现可用的都是零碎的,片段的。现在想来,万变不离其宗,专注最重要的核心:正确沟通,实践并坚持,一定会有好的结果。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