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
如何在家学习?

如何在家学习?

作者: 剩者_一生所学 | 来源:发表于2021-04-17 21:42 被阅读0次

    一个心法,一个思维,两个方法,不说人人适用,但绝对亲测有效,包教包会。

    现在常有人说我是自律狂人,但曾经的我也总想把握假期这个逆风翻盘的好机会,但结果无一例外都是书被原封不动地抱回学校,而至于弯道超车…

    总是错过弯道等直道,出了直道又进弯道。

    后来进了大学,我对这件事情感到非常困惑:

    “为什么仅仅就是换了地点,完成学习任务的难度却好像直接变成了不可能呢?”

    后来我尝试给出了自己的答案然后经过两个假期的反复验证和修订,终于!我也成为了可以假期在家里学习的优秀青年了,不说废话了,下面把这套答案分享给你。

    文章很长,阅读需要11分钟,人格担保要干货有干货要诚意有诚意,仔细阅读然后实践,苍天作证,你就是可以在家里更高效地学习。

    如果对你有用,还请花1秒钟点个赞。谢谢你:)

    // 1 —— 心法 //

    任何方法论总有一个他之所有有效的核心,我喜欢称之为“心法”。

    不妨先把把大脑比作一台计算机,如果所常被人强调的价值观因为能决定选择的质量而被称作人的操作系统的话,那么对于具体事情的心法就是计算机中某个具体应用软件的核心代码程序。

    代码写漂亮了,代码写高效了,计算机跑起来才会爽,反之就不是爽不爽的问题,干脆直接是能不能跑的问题,问题太严重甚至会让你的操作系统阻塞,结果是计算机死机瘫痪。

    针对回家学习这件事最重要的一点心法就是要明确:

    “我要持续学习,只不过换了一个地方。”

    对,顺序非常重要,不是:

    “我回家了,但我还要学习”

    而是“我要持续学习,只不过我换了个地方”

    看似没有区别实则不然,这背后的道理是这样的。

    人们语言表达的顺序常常表现出对事物重要性的排序,而重要性的排序会在潜意识你影响人的行事逻辑。

    如果你决定你要拥有一个高效的假期,如果你决定你要家里好好学习,我希望你能把这句话记在心里然后时常用来提醒自己。

    · 当我们把回家放在前,潜意识会觉得我们应该放松、应该吃喝玩乐、应该睡到自然醒,因为这些不都是上课期间我们脑子里对回家的幻想吗?

    · 而当我们把持续学习放在前,如何更高效地完成学习,遇到问题怎么解决等问题就会自然被排到更高的优先级,自然地占满潜意识处理的位置,我们并不奢求潜意识能帮我解决这些问题,那是我们后面要做的事情,但只要潜意识主导的本能趋势不把我们往歪路上带就已经很好了,不是吗?

    这个小改变也许不能让在家学习的效率多么显著的提高,但的确能让你在假期全然放飞自我一点不学习的概率降到最低,每天早上起床提醒自己那么一句“我要持续学习,只不过换了个地方罢了”

    // 2 —— 实验思维 //

    之前说过,现在有许多人大家说我是自律狂人,这的确是莫大的褒奖但也确实有不对的地方,我不是比其他人自律或者怎样而是把很多东西想明白了,做了自己该做的事情而已。

    如何在家学习?如何排除外界的干扰?如何长时间保持专注?如果真要说有什么方法能让人更好地做到自律的话,我首推“实验思维”这一个思维模型。

    包括其他答主提到的各种方法:包括番茄工作法、及时反馈法、第一性原理驱动等等都是好方法,但无一例外都停留在“术”的层面,而“实验思维”是我在看了很多书并亲自实践之后选择的“道”层面的思维模型。

    2.1 什么是实验思维?

    简单讲就是对于想自律的人,应该把自己一分为二,一个是行动的自己,我们称之为行动自我,一个是在实验室如科学家一样的自己,我们称之为科学家自我,而科学家自我做实验的对象就是做出行动的你本身。

    # 这个思维模型的关键在于下面两点:

    1.科学家自我时刻对行动自我进行观察、分析、指导、并不断对行动自我提出调整建议。

    2.行动自我要做的很简单,除了细心听取科学家自我的行动指导之外就只剩一个选项那就是拼命行动。

    我尽可能找了一张图片来说明这个关系(图片可能会带来不适,谨慎观看)

    上层决策,下层行动

    这个方法的之所以有效在于把做决策的自我和行动的自我完全分开,各司其职,上层的科学家自我有更高的分析决策权,而下层的行动自我只有行动权,且只有按照上层指令行动的权利。

    2.2 举个例子

    似乎有点抽象,我们举个例子来说说这个方法为什么有用?

    假设在家学习的你决定每天6点起床,现在闹钟响了,你睡得正香,于是听到闹钟你的第一反应是:“我去,为啥闹钟又响了,好烦啊…手机在哪…我要关了它继续睡觉…”

    这种想法是如此的强烈,以至于往往会让意识不清楚的你随手就关掉了闹钟然后一觉睡到10点钟,起床后又是自我怀疑和废掉的一天,我想这个场景假期在家的你应该很熟悉吧…

    但慢着,你仔细想想,哪怕在你关掉闹钟的前一刻,你脑中依然有那么一丝残存的意识在告诉自己我是要早起的,只不过赖床的诱惑完全压制了他,以至于你仍然关掉了闹钟罢了。

    而我要你做的事情是,每到这种决策时刻你多问自己一个问题:

    “科学家这时候是怎么想的?”

    提出一个好问题是解决问题的一半。

    现在就是这个情况了,一旦你提出这个问题,你一定会意识到追求上进的自己是想要早起的。

    “为了一整天的学习效果,我应该这个时候起床”这就是科学家自我对行动自我发出的指令。

    既然意识到了这一点,那行动自我该怎么办呢?前面说过了,行动自我没有决策甚至没有思考的权利,他只有无脑行动的权利,打个比方,像军队你低级军人对命令令行禁止一样明白了吧,于是你直接起床就是了,然后早起就这样达成了。

    不可否认,我们从来都生活在一个充满诱惑千疮百孔的世界里,我们往往都知道怎样做才是最好的,但去常常苦于做不到,因为我们过于容易被身边的诱惑吸引而分心,其中最残忍却也极少被人察觉的原因就是因为行动自我在行动的同时还完成了思考的工作。

    行动自我时刻和现实世界里的诱惑和干扰纠缠在一起,当你和麻烦、诱惑、干扰这些负面的东西处在同一层级时,你所谓的挣扎,所谓的克服不过是低层次的纠缠罢了。

    正如下层阶级努力终生也解决不了下层阶级的问题,而一旦他们有机会晋升到中产阶级,下层阶级的问题自然消失一样,《当幸福来敲门》当中就讲了这么个道理。

    你无法从根本上解决和你同层次的问题。

    所以我们把科学家自我引入进来实际上是引入了更高层的自我来帮我解决低层的问题,行动自我依然在现实中面对现实的千疮百孔,但我们却有了一个更高层的视角对当下发生的一切完成审视分析和决策。

    因为科学家不和现实纠缠,所以能在更高的地方轻松地告诉你当下的行动自我最应该做的事情是什么,所谓“旁观者清”大抵就是这么个情况,但这个思维厉害在,我们在没有第二个人介入的情况下很轻松的做到了旁观者清。

    既然已经知道了做什么,那么剩下的就只剩在知道了该怎么做之后,让行动自我不管不顾地疯狂行动,行动力有多高,这个方法的作用就会有多大。

    2.3 怎么用?

    知道了原理和威力,下面一个问题就是怎样在这个思维下提高自己的行动力?

    一句话足够:时刻提醒自己是在拿自己做实验,你不关心科学家自我让你做的具体是什么事,或者那件事情本事有多难,你只关心怎样这一次又一次的实验做成。

    早起困?不存在,我只是想让实验做成,起床就成了!

    不玩手机难?不存在,我只是想让实验做成,立马放下手机就成了!

    再做一套理综试卷无聊?不存在,我只是想让实验做成,埋头继续做就成了!

    把实验作为比当下做的事情更大的目标,一旦心中有了更大的目标,对于更小事情的行动调整自然发生,没啥难的。

    一念之间的事情,狠个心有啥难的呢?你说对吧。

    真正的科学家为了一个实验结果可能会重复一年甚至几年,作为一个追求上进以至于在知乎上问这个问题或者搜索这个问题的你连对象是自己的实验都做不成难道不是太垃圾了嘛?

    而我想再次重申的是,别人眼里我的自律也许充满挣扎和痛苦,但我自己很清楚我只是在做一个又一个的生活实验罢了,不仅不痛苦反而充满了成就感和喜悦。

    自律等于自由

    任何人都可以。

    // 3 —— 行动建议 //

    好了,我相信仔细理解并实践第一个心法和第二实验思维之后,你已经具备了回家踏实学习的基本条件,其实这个答案的目的就已经基本完成。

    以上也是我在对比了其他回答之后,觉得这个回答我能输出的最有价值的内容,不知道有缘看到这个回答的你觉得如何?是否值得你一个点赞一个感谢或者一个收藏呢?我反正很有信心 hhhh

    那最后还剩下的就是具体操作建议啦~

    关于具体操作建议和方法,高赞答案中有很多内容,每一条都非常具体可行,他们有一条算一条全都是极具建设性的建议,希望你能找出自己喜欢的好好实践,但别忘了,所有具体建议前永远都是心法和思维模式先行噢~

    不然只会根据具体行动建议行事本质上跟机器人没有区别你说对不对。

    好了,不废话我说两条我自己亲测有效,或者说我自己最喜欢的操作建议。

    1)时间分块板块化

    一般的学习或者工作有两种模式,一种是任务列表模式,一种是时间表模式。

    所谓任务列表就是任务清单,把每天要做的事情按条记录下来,然后一条一条完成。

    而时间表模式是将每天的学习或工作时间按时间段分段,然后提前确定每个时间段做什么事情,到了时间就做相应的事情,时间结束不管有没有做完都及时停下。

    任务列表更灵活,能更加自由的安排时间,但对自律和时间管理的要求更高,其实对于这两个条件不满足的同学我并不推荐这个模式,因为问题是明显的。

    那就是但你无法准确预估每一项任务需要花费的时间时,你很可能每天给自己安排超出自己实际能力的任务,每天早上都信心满满,但由于学习和工作工程中总会出现意外或者遇到困难以至于让你花费更多的时间去解决他们,于是打乱了一天看起来很完美的计划,于是到晚上只完成了寥寥几项,面对剩余的一大堆任务,你会感到压力甚至产生自我怀疑,这种负面反馈是你我这样上进的人不想要的。

    我们想要的是

    “我们做过的事情都能在一定程度上帮助我们把后面的事情做得更好。”

    显然负面的反馈是我们不希望看到的。

    除此之外还有一个更问题就是,很多使用任务列表的人都会出现一个问题那就是为了完成看起来多的任务条数而倾向于挑选简单或者机械的任务做,而不把时间和精力投入到困难但真正有价值的任务上,这就是典型的“任务列表逃避综合征”(为了方便记忆自己原创的名字),我们必须知道那些值得逃避的才往往是真正帮助我们成长的任务。

    所以,我更推荐同学采用时间表模式,将每天的时间分段然后提前安排好每一段时间要做的事情。

    要点非常简单:

    时间到了就做,时间过了就停。

    这个方法有个好处那就是,只要你严格执行时间表并且安排合理,即使事情没有做完,一天下来你也可以很满足的告诉自己我的每一项任务都有推进,只要坚持下去一定能在后面按部就班的做完,这种正面反馈就是我们需要的。

    · 针对时间表我有几个心得:

    1.番茄工作法(即所谓的工作25分钟休息5分钟)其实是没有科学依据的,不过是民间杜撰的方法,效果不算特别好,因为25分钟对于脑力劳动来说太短,不足以进入状态并高产出。

    而科学研究指出的科学工作法大致是工作50分钟休息10分钟(50+10)模式,针对这一点,为了简化时间表安排,我强烈建议你在每一个整点比如8点开始工作,然后50分钟后到8:50停下,休息10分钟,下一个整点再开始。

    不仅科学而且整点开始非常有仪式感,同时最重要的是我们不需要设置额外的闹钟就可以完成计时工作一个手表足矣,简单易行对坚持的重要性不言而喻。

    至于(50+10)只是个建议,你可以有自己完全自由的安排,关键在于时间表要明确并且一旦确定就不要轻易改变。

    2.一定要严格执行,说几点开始就几点开始,到时间也一定要准时结束,不为别的,就为不打乱后面的时间安排。

    我其实不担心各位提前结束,我只担心各位在应该停下的时候因为某个任务还剩一点点或者什么原因没有停下而选择继续工作,结果把10分钟的休息时间占用以至于打乱了后面的所有安排,这样真的是得不偿失。

    再次,当我们选择了时间表模式,我们不求每个时间段都能把任务做完,我们在意的是整体角度全面而均衡地推进所有的事项,并收获按部就班推进的正面反馈。

    2)身体带动精神

    虽说前面说了实验思维,也告诉你要以把实验做成为目标,但有句话说“万事开头难”,下面我们来解决一下“如何开始”的问题。

    不知道你有没有仔细思考过上面那句话背后的道理是什么?

    按理说,同一件事开始和中间的难度应该区别不大,毕竟是同一件事嘛,但为什么还会开头难呢?

    其实这句话说的不是事情本身的难度,而是你做出选择要做一件事到真正开始去做之间有难度。也许是因为你觉得那件事情有难度,也许你觉得做那件事情很累,也许你因为你曾经在那件事情上失败过…简单说就是你想做但不愿意立刻开始做。

    总而言之,这句话说得不是事情本身,而是说的你的心理障碍。

    于是很多人就会问出这样一个问题:“XXX,怎么开始?”

    还是那句话:

    没什么怎么开始,直接开始就是了。

    我可没有敷衍你,这背后有深刻的道理。

    人是适应能力和自我解释能力极强的物种

    你肯定有过这样的经历,你给自己定下来每天跑步五公里的目标,但每到去跑步的时候你的心里总是抵触的,感觉五公里是个漫长又痛苦的过程,但一旦你已经开始跑起来,那种抵触的情绪就会很快消失,过程中的你也并不会觉得有多么痛苦反而越发专注,甚至跑完5公里还想着要不要再多跑一公里…

    就是这样的,开始往往是困难的但一旦我们已经开始做什么事情,我们总能很快地适应我们当前的处境,并自然而然的投入和专注到当前的事情中,并在过程中不断努力直到所谓的目标达成。

    明白了这个道理,加上我们说的实验思维,那么该做什么直接去做就好,你要相信无论开始前你认为那东西有多难,过程有多么痛苦,一旦你真的开始了,其实也就那样罢了。

    可能你眼前还有一道数学难题没有解决,可能你眼前还有一百个英语单词没有背,以前的你也许选择了拖延,选择了逃避,但现在的你不一样了,你不再害怕这些所谓的困难,你直接开始行动,有难题就去解决,就去思考,就去问同学,有单词就去背,就去默写,就去重复…

    一旦开始,遇山开路遇水搭桥就变得自然而然,但前提是你已经开始了行动。

    所以,别怕,无论学习任务多么艰巨都别怕,只要你敢于开始行动就没什么值得你害怕,因为作为人,我们的基因设定就倾向于帮助我们投入和专注,帮助我们解决当下的问题。你说,有了基因这么强大的武器,你还有什么好怕的。

    路是自己走出来的,我们要做的是选好路,而一旦开始走,基因帮我们专注。

    最后

    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如何在家学习?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rippll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