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简书散文随笔旅行
高棉的微笑 | 漫步吴哥之一 | 序

高棉的微笑 | 漫步吴哥之一 | 序

作者: 我是张野 | 来源:发表于2019-09-28 21:57 被阅读0次
    高棉的微笑 | 漫步吴哥之一 | 序

    世,是时间;界,是空间。世界二字,织出一片经纬,任芸芸众生掀起万丈红尘。

    历史是一部真正好看的大戏,遗憾的是,生而为人,我们都只能观赏其中一个片段,更多的戏码,要通过史料和考古去挖掘和体会。

    零碎的、被修饰和篡改的史料如同残缺不全的剧本,埋藏在地下的古迹如同熄灭灯火的剧院,我们都是迟到的观众,手握剧本,站在黑暗的剧场里,凭借着想象让历史复活。

    在这部大戏中,总有那么几个主角,埃及、中国、印度、罗马……,他们从一开始就闪亮登场,时而光芒万丈,时而境遇惨淡,时而风调雨顺,时而战火连天,岁月如波浪一般助推着这些大船百舸争流,在历史的长空中划出一道道优美的弧线。

    可是,我们不要忘了,在这部大戏中,还有很多不可忽视的配角,他们可能偏安在世界一隅,丝毫不引人注目,他们可能匆匆亮相又匆匆离去,甚至连台词也没留下几句,但他们的出场毫不逊色,甚至可以称得上精彩绝伦,以至于在消失了几百年之后,依然带给我们强大的震撼和启示,让我们明白:即便是一片废墟,也曾经有过生,有过死,有过繁华,有过城去人空。

    今天从眼前流过的五彩斑斓,明天终将会凝固成一片灰白,佛经有云:观诸法空,无所障碍。吴哥,就是这个说法者。

    缘  起

    早在公元1295年,元成宗铁穆尔派遣使团出访真腊,温州人周达观作为使团翻译,一同前往。在真腊呆了一年之后,周达观返回温州,写下了《真腊风土记》。

    这本小书约8500字,分为40个小节,翔实的记载了真腊王朝的宗教、司法、王权和农业,以及飞鸟、蔬菜、沐浴、节日庆典、奴隶制度等,书中的许多生活场景直至今天依然能够看到。

    继元朝使团访问真腊一个世纪之后,暹罗人入侵吴哥地区,吴哥王朝从此走向衰亡。公元1433年,吴哥王朝迁都斯雷桑托,次年再度迁往金边,从此,繁华的吴哥城湮没于一片荒烟蔓草,《真腊风土记》隐匿于浩瀚的历史书卷。

    图:真腊风土记

    时光慢慢推进到19世纪,法国探险家亨利·穆奥无意中翻到《真腊风土记》,书中活灵活现的描述,让亨利·穆奥坚信这座城池绝非天方夜谭。

    1858年,他只身来到东南亚,在暹罗向导的指引下,走进荆棘密布的丛林,开始了伟大的发现之旅。

    亨利·穆奥和向导们白天行路,晚上生火宿营,就这样连续行进了五天之后,他们已经与世隔绝,丛林中瘴气弥漫,令人窒息的静谧中不时传来野兽沉闷的吼叫,向导们开始退缩,但亨利·穆奥丝毫不为之所动,他坚信那座城池就在脚下。

    渐渐地,树木逐渐稀疏,经过一大片沼泽地后,腐叶下松软的泥土变得坚硬起来,他用手中的砍刀向下挖掘,碰到了整齐排列的石块,经验告诉他,这是一条供人行走的道路,没错,他脚下踩着的正是一条文明之路。

    沿着这条坚硬的路面前行,直至黎明时分,雾气渐渐散去,朝霞映红了东方的天空,五座巨大的石塔剪影浮现在红色的云霞之中,亨利·穆奥惊呆在这美景面前,他不敢相信,上天将“发现吴哥”这个伟大的使命交付在自己的手里,此刻,他“除了能够怀着敬慕的心情默默凝视之外,再也没有语言可以用来形容眼前这座伟大的建筑。”

    图:亨利·穆奥

    以上就是吴哥被记录和发现的过程,说到这里,我不禁感叹造物的神奇,它安排周达观作为这段历史的见证人,短短一年的拜访和记录,为后世几百年的发现埋下了伏笔;几百年后,一本在中国都鲜为人知的小书,竟然到了一个法国人手里,它就像是来自上天的手谕,指引着亨利·穆奥不远万里,甚至不惜生命,将吴哥再度带回人间。

    自亨利·穆奥发现吴哥之后,无数的历史学家、考古学家、探险家来到这里,对吴哥进行研究和修复,这些活动至今仍在继续,由于史料记载的缺乏,研究者们只能通过对建筑本身的研究,再借助零星的碑文记载,去还原历史的“真相”,这些“真相”大多数只是“推测出”,而并非“被证实”,而吴哥的魅力恰恰在于未知的神秘。

    柬埔寨史略

    史前的柬埔寨,如同一个深不见底的洞穴,文明之火未曾光顾,没有人确切知道人类在今天的柬埔寨境内生活了多长时间。

    公元后第一个500年里,温暖的季风从印度洋面上吹来,寻找黄金、香料和其它珍贵物品的印度商人穿过孟加拉湾,在东南亚湄公河三角洲地区离船上岸,建立定居点。乘船而来的除了商人之外,还有婆罗门传道僧,从此,带有鲜明个性的印度文化开始在柬埔寨的土地上生根发芽。

    图:印度与东南亚

    从公元1世纪至公元15世纪,这片土地上先后经历了扶南王朝(公元1~7世纪初)、真腊王朝(公元7~8世纪末)、吴哥王朝(公元802~1432年)。

    吴哥王朝后期,暹罗人大举入侵,吴哥被迫迁都至金边。此后的四百年里,柬埔寨人夹在泰人和越南人中间,王朝始终动荡不安。

    19世纪伊始,率先进入工业文明的欧洲人开始在世界范围内进行“圈地运动”,柬埔寨被收入法国人的版图之下,落后的国家被改头换面,消失的吴哥文明也渐渐被揭开神秘的面纱。

    吴哥地区的建筑

    吴哥王朝起讫时间约为公元802年~公元1432年,在整个柬埔寨历史中,它如同一座无法攀登的高峰,持续了630年,经历了25位国王。

    如今我们常说的吴哥窟,建造于苏利耶跋摩二世时期(公元1113年~1150年在位),这是吴哥王朝最为鼎盛的时代,领土一度扩张到现在越南清化地区,苏利耶跋摩二世去世后,吴哥王朝渐渐走向衰颓。

    今天的吴哥旅游区内,包括了吴哥王朝早、中、晚各个时期的建筑,这些建筑都属宗教和祭祀建筑,建造的目的无外乎供奉神灵、供奉祖先与父母以及供养国王的遗体,建筑材料均以砖、石为主,砌体上保留着精美的雕刻。自吴哥王朝覆灭以后,这些寺庙淹没在茂密的丛林之中,几百年岁月沧桑,无人问津,庙宇早已失去了祭祀功能,但却体现着独立的建筑美学,常年吸引着大量的游客。

    图:吴哥遗址

    我们今天能看到的所有建筑都不是用来居住的,因为在柬埔寨人的观念里,石头代表着永恒和死亡,只有神和逝去的人才有资格住在石头的建筑里,普通人的住所,无论是王公贵族还是平民百姓,都是用简易的木头和竹子搭建而成的,在今天的柬埔寨农村里,依然可以看到大片的简易房屋,世世代代的柬埔寨人就在这样的房子里出生、成长、老去,那些伟大的、流芳百世的庙宇,只属于他们心中的神灵。

    洞里萨湖:生命之湖

    漫步在吴哥,我们惊叹于那些伟大的建筑与雕刻,而与建筑和雕刻同样令人惊叹的,还有吴哥地区天然的调节水库:洞里萨湖。

    图:湄公河

    从地图上看,发源于中国唐古拉山的湄公河,流经缅甸、老挝、泰国后,进入柬埔寨,在金边与洞里萨河交汇。

    每逢雨季,湄公河暴涨,洞里萨河犹如柬埔寨的大动脉,将汹涌的河水引至暹粒以南的洞里萨湖,此时的湖面扩张至1万平方公里,成为亚洲最大的淡水湖泊;旱季时,湄公河水量骤减,洞里萨湖的水就沿着洞里萨河回灌进湄公河,水面回缩,水位下降。

    图:洞里萨湖

    常年一涨一落的河水,借由着冲击物质,给湖底的泥土带来了丰富的养分,雨季时,无数昆虫及微生物的杂草沉入湖底,成为滋养鱼类的天然饲料;旱季时,露出的湖底淤泥成为农民播种早稻的肥沃良田。

    图:水上人家

    如今,湖边居民所在的村落被称为“水上人家”,成为著名的观光景点。他们居住在高脚木屋内,雨季时,水位漫至家门口,人们傍水而居,乘船出行;旱季时,水位退去,裸露出的泥土便成为行走的道路。

    千百年来,河水涨涨落落,柬埔寨人并没有将“旱”“涝”视为一种灾害,用筑堤修坝的大工程去对抗,他们观查河水涨落的规律,并顺应着这种规律,寻找自己的定位,这定位就在高脚屋门前的一丈之内,任历史风云变幻,潮涨潮落,任外部世界歌舞升平,一日千里,任王座上的君王是昏庸是开明,任周边盘踞着的是善邻是强敌,高棉民族始终端坐在这方寸之间,带着谜之微笑,看时间老去。

    未完,待续…

    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高棉的微笑 | 漫步吴哥之一 | 序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riqtpc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