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人与书之间有感
人与书之间的关系,总之主体是人,人来掌控书,书来影响人,最开始的时候,是人来决定读什么书,最终的结果就是由书来改变和影响人的心情和认知,当然也有例外,就是那种过目不忘身边事情的人,是根本不受书的影响的,因为他们根本就不是读书,充其量就是做做样子,也许在骗别人,也许是自欺欺人罢了,读书是要用心的。
作者对书的感觉是书是作者的朋友,吸取起精华后,像蜜蜂般,又到另一朵花上去辛勤工作了,所以他没有记忆深刻的书吧。
我不苟同。
记忆最深刻的书就是《三国演义》,小学三年级的时候,家里困难,没有什么书,对文字的渴望,开始啃一些父辈留下的手抄的四书五经,记忆没有多少内容了,所以的收获是近期通读论语等的记忆了,但是那个时候的家乡,就是一个字——穷,所以也没有精神食粮,但是在小学三年级的时候,老爸居然省吃俭用的从现场里买回了一套上下册的《三国演义》,成人版的,那时候大概还没有学生版本的吧,从此开始钻到三国演义里面就没有出来过,最疯狂的时候,就是一个人点一支蜡烛,一支在啃着这本三国演义,第一遍的时候,肯定是落不了俗套,被刘关张的英雄主义气概而感染,等到他们去世的时候,连看下去的勇气都没有了,因为没有书,所以等到第二遍的时候,可以心平气和的一直读完了,再看下去的时候,可以字斟句酌起来,还可以查查生字了。记得就是那套三国演义,把自己读出了红眼病,是老爸带着我去县城看病的时候得出的结论。
成本最高的是《武松演义》,是的,就是一本通俗读本,我说,那时候对于文字的饥渴,是只要是文字的东西,就会如饥似渴的扑过去的,因为哥哥结婚,我去借书,结果被狗狗咬了一口,父亲知道后,给我钱,让我自己做出去县城打的狂犬疫苗,结果中午都耽误了刚刚的婚宴,也是我第一次单独出门吧,记得不是十分清楚了。
最难找的书是《东周列国志》,一直在寻找,因为自己经济限制,一直没有经济能力到大一点的图书室去购买吧,一直到了去大庆实习的时候,居然在大庆的新华书店买到了,现在还是我书架上的镇架之宝呢。
最难啃的书是《红楼梦》,起起伏伏的一直试过了多少遍,最终是在我打球的时候,跟腱受伤的时候,趴在床上一连啃了两遍,我承认,那个时候的我,对于爱情的概念已经改变,所以我把红楼梦也是当做了爱情小说来读的了,期间的感情纠葛,一直搅动着我的心和我的泪腺。当然,也是我一直查阅字典最多的一本书,从头到尾的所有生字我都查阅完成,最后,最后还是还给字典了,除了那些已经记忆深刻的,比如缱绻。红楼梦不是流泪最多的作品,《少年维特的烦恼》才是,一口气读了三遍,泪流不止的一本书。
读的最多的书是近期的《论语》,随着年龄的增长,阅历的增长,心路历程的增长,开始读论语,虽然现在是背不下来了,但是一本书不知道翻阅了多少遍了,做不到烂熟于心,但是确实是能够清晰的知道每句话的。
最失落的是《雾都孤儿》,抱着最大的期望的一本书,我读了两遍。
读书的改变也是因人而异的,也是因人而改变的,原来一直读一下西方的名著,因为他们收政治的影响要小一些的,纯粹的文学的东西更多些,从西方的著作中,我找到了我的爱情的支点,后来也是因为爱情,开始读一下学生要求的读本,一直坚持下来了。
作者对书的感觉就是对爱情的感觉吧,反正是对一本书不是从一而终的,但是对于书的感觉是执着的,最深刻的一句话“倘若临终深刻到来,我相信使我含恨难舍的不仅有亲朋好友,还一定有若干册体己好书”,呜呼哀哉!对书的爱都在。
倘若是我,我会这样写完今天的收官语,倘若临终深刻到来,我相信使我含恨难舍的是我的爱情,因为我把爱情当做了我的人生支撑,所以我一直执着着我的执着,我执着的是我的爱情,不是书。
读人与书之间有感 读人与书之间有感 读人与书之间有感 读人与书之间有感 读人与书之间有感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