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看了个故事感觉很有意思,故事是这样的:
一个人遇到一条河阻断了去路,不知道该如何过河,于是他求助一个路人,路人对他说,你可以坐船过河。
这时候人往往会形成两种观念:
一种是:“想要过河就得坐船”;
还有一种是“坐船是过河的一种方法”。
后来这个人到处去找船,他遇到一个人,问他是否知道哪里有船。那个人反问他,你找船做什么。他说我要找船过河。
这个人告诉他说,你如果找不到船,也可以找一个木筏过河。
他立即就不开心了,说这个人是骗子,我想要过河,当然要找船啦,找木筏干什么!他离开继续找船。
后来他遇第三个人,同样问他哪里有船。第三个人同样反问他,你找船做什么。他仍然说我要找船过河。
第三个人问他,你想要过河是吗?我给你讲讲物质的密度和水的浮力如何?他立刻就愤怒了,认为自己遇到了神经病,我要找船,你给我讲这些不相干的干什么?和我找船有什么关系?于是一边骂一边远离这个人。
故事中的人形成了第一种观念,认为只有找到船才能过河,路人是第二种观念,两类人各执一词,谁也说服不了谁。固然第二种思维更好一些,但生活中思维定式仍是处处可见,当然自己也包括在内。
思维是什么?辞海中说:思维是人脑对客观事物能动的、间接的和概括的反映。包括逻辑思维和具体思维,通常指逻辑思维。它是社会实践的基础上进行的。认识的真正任务在于经过感觉而达到思维,思维是工具的语言。
一提到思维,相关的词汇太多了,发散思维、逻辑思维、创新思维、分析思维、直觉思维等等。
在心理学上思维是分为直观动作思维、形象思维和抽象思维(也叫逻辑思维)的,一般来说前两种一般称为非语言思维,第三种主要靠语言进行,故而是语言思维。
抽象思维只有人类有,动物没有,所以动物没有语言。其实无论哪一种思维,以语言为主的抽象思维是起着主导作用的。
想想不同的民族、不同的国家认识世界的方式都是不同的,所以他们对待事物的方式也是不同的,语言自然也就不同。英文中的“uncle”和“anut”,而中文要分伯伯、叔叔、舅舅、姑妈等。
还有就像富人的教育方法和平民的教育方法一样也是不相同的。最近“鸡娃”挺火,我觉得主要是很多鸡娃的父母经过高考改变了命运,赶上了一个好的时代,让他们觉得只能通过高考才能改变命运,就像故事当中的想过河只有坐船一样。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