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影《无问西东》看过三四天了。里面的人物,故事情节,相关的事件一直在脑海中反复播放。毋庸置疑,这是一部大片,一部引发思考,令人回味,余韵悠长的大片。也正因为这是一部含金量如此丰富,意蕴如此悠长,影响如此深远的大片,反倒令人一时无语,唯有千般思绪,万般感慨, 全付与一声悠长的慨叹之中。就像你面对一桌子的满汉全席,饕餮盛宴,举箸启口,却发现你没有那样的口福可以消受;就好像一堂好课,一场精彩的讲座,容量大,内容新,理念多,你一口吃下去发现,吃得撑了,得时间慢慢的消化。
不要走错路,不要惶恐,不要忘记你们的真心和真性看完电影,再看影评,对不清楚的细节加以补充和求证,似乎又了解到不少,但也更没有勇气拿起笔来书写自己浅薄的拙见了。
你求学的目的是什么? 我只知道,不管我将来做什么,在这个年纪,读书,学习都是对的。不管我学什么,每天把自己交给书本,就有一种踏实。 但是,你还忽略了一件事:真实 人把自己置身于盲目当中,有一种麻木的踏实。但丧失了真实,你的青春不过只有这些日子。什么是真实? 你看到什么,听到什么,做什么和谁在一起,有一种从心灵深处满溢出来的不懊悔,也不羞耻的平和与喜悦。
电影选取横跨近一个世纪的四个不同年代的故事,从1923年到2012年,从吴岭澜到张果果,四个清华大学的学生,似乎毫无联系,也毫无画面上的维和感。刚开始的时候,你会感觉故事那么凌乱无序,不知道在做些什么,但不急,慢慢的,四个故事慢慢发生了交集,你一点一点从叙述中了解了整个事情的原委,也就把他们串在了一起。如同一颗颗硕大无比的珍珠,终于在草蛇灰线中找到了整个故事发展的脉络。而那脉络是什么呢?我以为是传承,是一种精神的传承。
所谓的功名利禄,所谓的成功,不过是过眼烟云。正如祖上的命运所揭示的那样。而读万卷书,行万里路,生儿育女,过有意义的一生,那才是生活的意义。这个世界缺的不是完美的人,而是从心底给出的真心,正义,无畏与同情
什么精神?我以为是对信仰的坚守。什么信仰?人性的善意与真实。
1923年,清华学生吴岭澜选择了自己不擅长的实科,在校长梅贻琦的点拨下,以及随后的泰戈尔的来华演讲中,他开始对自己的生命进行思索,转学了自己喜欢的擅长的文科,勇敢追求自己生命的真实,活出自己的真心和真性;1938年,在西南联大,三代五将家庭出生的沈光耀在已是教授的吴岭澜的点拨下,在时局维艰,国难当头下,在扣问心底的声音之后,毅然决然违背了母亲的关于“读书行路,生儿育女”的教诲和期望,参加了飞虎队,并成为其中优秀的一份子。他在飞行训练归来时,常常驾机飞过那一片贫困饥饿交加的地区,从空中投下珍贵的食品给那些饥饿的孩子。每当“混混"来时,是那些孩子最开心的节日。而陈鹏就是这些孩子中的一个;1962年,已是清华学生的陈鹏和他的童年伙伴王敏佳,李想一起拜访初中徐老师,看到师母虐待老师,王敏佳和李想临摹医务室护理报告上的字写了一封恐吓信,因此遭到师母的检举。王敏佳因虚荣的童年谎言和检举,遭受严酷审查,并差点被伤害致死,本来就对王敏佳爱慕的陈鹏危难时不离不弃,而李想则因为一心想要去支边而隐瞒了实情,遭受了心灵上的惩罚;四十年后,2012年,在事业和助人方面遭遇困境无法突围的清华学子张果果,一位商界精英,陪着父母清明节扫墓,父母告诉他,20多年前,他们支边时遭遇大雪,是一个名叫李想的把食物和水留给他们,救了他们,自己却牺牲了…… 就这样,张果果拨云见日,坚定了自己的方向,帮助了四胞胎,将这样的人性的善意和真实的接力棒传了下来……
心底的召唤心底的召唤
你看到,每个人的命运都烙下时代的深刻印痕。命运与时代如此紧密联系,密不可分。不同时代所赋予人们的历史责任也各不相同。但有一样东西,却流淌千年而不变,遭遇患难更珍贵。它像家风一样,像火种一样,像民族之魂魄一样,被人们遵守着,小心翼翼的守护着,一代又一代的传承下来。虽然,这个世界上有真善美,就有假恶丑,有清醒就有迷惘,有坚定就有动摇,有执一也有权变,但人性的善意与真实的光辉总是在前方指引,照亮黑暗的路,指点迷途的羔羊。
心底的召唤心底的召唤
从吴岭澜到沈光耀,从沈光耀到陈鹏,从陈鹏到李想,从李想到张果果……一种正义的力量,一种善意的精神,影响着,感召着。有的时候,真正能够对他人的生命和人生起到启发和决定作用的那种人,也许,不是老师,但却胜似老师。他本人就是榜样,就是力量,就是一道光。他的言行举止从容,自信,笃定,他那不多的几句话,甚至只是几个字却成为影响人一生的重要转折点!时代需要这样的人,社会需要这样的人,国家需要这样的人,民族需要这样的人。“器识其先,文艺其从,立德立言,无问西东”。清华校歌唱出了责任与担当,唱出了历史与希望,也唱出了家国情怀与国之重器的份量。
那么吴岭澜之前呢?梅贻琦,梁思成等一大批的身影。四胞胎之后呢?一定也会涌现一大批的时代的先锋们!这是民族的脊梁,是民族的魂魄,是民族的气节与精神,屹立不倒,坚毅如松。
对了,很想找几张李想的剧照贴出来,发现几乎没有,可能与电影的主题是纪念清华百年有关(李想不是清华生)。从中似乎还看出人们对李想这个人物还是颇有微词的。为什么?大概因为他一开始的自私,急于获得支边的机会而不敢承担共同写检举信的事实,让王敏佳遭受巨大的污辱。
如果提前了解了你们要面对的人生,不知你们是否还会有勇气前来? 看见的,听到的,经常会令你们沮丧。世俗是这样的强大,强大到生不出改变他们的念头来。 可是如果有机会提前了解了你们的人生,知道青春也不过只有这些日子,不知你们是否还会在意那些世俗希望你们在意的事情?比如占有多少才更荣耀?拥有什么才能被爱? 当你们长大,你们会因为绿芽冒出土地而喜悦,会对初升的朝阳欢呼跳跃,也会给别人善意和温暖。但却会在赞美别的生命的同时,常常甚至永远的忘了自己的珍贵! 愿你在被打击时,记起你的珍贵,抵抗恶意。 愿你在迷茫时坚信你的珍贵,爱你所爱,行你所行,听从内心,无问西东!李想的做法确实过了。但是,人活着,谁又能没有过错?世俗是一个大染缸,想活出真实的自已,活出自己喜欢的样子,听从内心,行我所行,并非易事。李想因为这个错误,遭受了良心的不安与谴责,最后终于选择听从内心的真实,帮助后来的人。他在支边时,救了他人,牺牲了自己。这样的人,值得尊敬。
人生路上,生而知之者有之,但更多的是学而知之者和困而知之者。走过弯路,经历曲折,出过错,摔过跤之后,坚定了人生的方向,明确了生命的意义,并为此坚持到生命的结束,这样的人不值得尊重吗?
我们大多数注定只是普通人。如果做不到永远听从心底的呼唤,追求内心的真实,那么,做一分钟是一分钟吧!
这个世界因为各种不同声音的存在而精彩纷呈。行走在路上,不时停下来,想想当初为什么要出发,听听心底真实的渴望。前半生已过,不复追回。后半生呢?什么是自己感到开心和快乐的事?怎样才能从心灵深处满溢平和与喜悦?每个人有自己要思索的人生功课。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