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教育
六方佛表法的义趣以及方位暗含五行和度生的顺序

六方佛表法的义趣以及方位暗含五行和度生的顺序

作者: 63decadb7ef5 | 来源:发表于2019-10-09 17:06 被阅读0次

    《佛说阿弥陀经》中的佛名表法的义趣无穷,方位符合中国的五行之法;而且暗含修行度生的顺序。我们详细分析如下:

    一东方属于木。

    东方是太阳升起的地方,万物向阳而生,植物喜阳,故东方属木。

    东方亦有阿閦鞞佛、须弥相佛、大须弥佛、须弥光佛、妙音佛。东方略举五佛名,表法门修学根本。东方主要是告诉我们修学的态度与方法。

    (一)阿閦鞞佛。「阿」翻作「无」,「阿閦鞞」翻作「不动」,就是无动,「佛」翻作「觉」,「阿閦鞞佛」就是「不动觉」的意思。简单的说,「不为八风所动」,「八风」是佛法里面用来比喻八种不同的境界,换话说,不会为环境所诱惑,不被外境诱惑,就是这个意思,无论是物质方面的或者是精神方面的都无动於心。其次是「不为他法门所动」。佛跟我们讲了许多的经典,许多不同修学的方法,我们在一切经典里面只能采取少分,在一切法门当中我们只能取一门,一门深入必定能成就。佛法虽然多,可是说得很好,「法门平等,无二无别」。

    (二)须弥相佛。当中有三佛,「须弥相佛,大须弥佛,须弥光佛」,这三尊佛是代表报身、法身、应化身。「须弥相佛」表「相好光明,九界瞻仰」,所以这是佛的「报身」。

    (三)大须弥佛。大须弥佛是「大法理体,法界独尊」,就是法性,就是一真法界,就是自己的真如本性。

    (四)须弥光佛。「须弥光佛」是讲「光明遍照,普应群生」,这是慈悲教化众生,是讲的「应化身」。这个「三身」著重在「慧」,有定有慧,「一体三身」是我们学佛人「所求所证」的。

    (五)妙音佛。从哪里下手?末后一尊是「妙音佛」,在《无量寿经》里面也说得很清楚,他是代表修学的方法上的根本。什么是「妙音」?就是「一心称念南无阿弥陀佛」,这句佛号就是圆满的妙音,这句佛号不但与三身相应,与诸佛如来心愿解行无一不相应,与一切众生之德性,与法界理体也完全相应,所以名号功德不可思议,明了之后我们才肯真正发心一心受持。

    二南方属于火

    南是表法,不是方位。南方属于火,南方气候炎热,与火的性质相近,故南方属火。火象征着光明。所以南方是什么?光明的方向,善知识住的那个地方,那个地方就是大放光明,所以不是真正的南方。凡是善知识所住的地方统统叫南方,是这么一个意思。这个地方也取这个意思。《华严经》善财童子参学,每一位善知识都指示他:你到南方去,南方某个地去参访善知识。难道那些善知识统统住南方吗?都没有住东方、西方、北方的吗?

    南方世界,有日月灯佛、名闻光佛、大焰肩佛、须弥灯佛、无量精进佛。略举五佛表修慧。

    (一)日月灯佛。日、月、灯都是光明的象徵,白天有太阳,晚上有月亮,日月照不到的地方有灯可以照明,所以举日、月、灯的意思就是无所不照,取这个意思。他代表我们自性本来具足的圆满智慧,就是「般若智慧」,圆融无碍,无所不照,这是我们所求的。所以佛法是智慧之法,佛学是智慧之学,佛法之所求是无上的智慧,无上正等正觉,这个是显示出修学的宗旨。

    (二)名闻光佛。名闻光佛代表修慧小有成就,有成就必定有「名闻」,我们今天所讲的知名度,他在社会上逐渐为大众所知,可是这个「名」对於初学的人讲没有好处。「名闻如暗影,智光照即灭」,所以名闻后面要有光,这个名闻就没有害处,如果没有光,必然会堕在名利之中。财、色、名、利,这是四大魔王,最是害人法身慧命,引导人永堕地狱,众生求名利是害自己的法身慧命,这不可不知。所以名号比喻必须要舍名闻利养,对於自己的道业才不至於造成妨害,功夫才能够精进,这是非常的重要。往往有许多聪明人这一关不能够突破,从这个地方堕落下去的太多太多,这是不能不警觉的。所以小有名气之后一定要有智慧,智慧就是决定舍弃名闻利养远离财色,一丝毫都不能够染著。

    (三)大焰肩佛。「大焰肩佛」是代表「初具二智」,「权智、实智」,也就是讲的「根本智、后得智」,刚刚得到。「发心续佛慧命,弘法利生,自他二利」,有这两种智慧实在讲,根本智就是清净心,后得智就是清净心的起用,由此可知,清净心就是禅定。定在佛法里面是枢纽,净土宗所讲的一心不乱就是甚深禅定,古人称为「深妙禅」,就是这个意思,这就是根本智。清净心起作用能够照见世出世间一切法,明了它的真相,这是属於后得智。有这两种智慧才能够弘法利生,才能够续佛慧命,弘法利生必定是自他二利,教学相长。

    (四)须弥灯佛。「须弥灯佛」是代表「修慧」自然就「转识成智」,自己有智慧才能真正帮助别人,佛教教学的目标才能够真正达到,那就是「破迷开悟,离苦得乐」,所以学佛的真正好处就是离苦得乐,一天比一天快乐,烦恼轻,智慧长,这是学佛的成绩。「转识」是转「第六意识」成为「妙观察智」,「第六」是讲的分别,转一切虚妄分别成为「妙观察」,「妙观察」才能得到宇宙人生的真相。转「第七末那识」,「末那识」是妄想、执著,转一切妄想、执著为「平等性智」,真正得到平等心了,像《无量寿经》上所讲的清净、平等、觉,「妙观察」就是清净,「平等性」就是平等。转「第八识」,转「阿赖耶识」成「大圆镜智」,「大圆镜」就是觉而不迷。所以这个如果我们和《无量寿经》的经题上来讲,妙观察是清净,平等性是平等,大圆镜是觉,就是清净、平等、觉。然后转前五识为「成所作智」,「成」是成就,所做的是弘法利生,破迷开悟,离苦得乐,这才得到大圆满。「照破自他三惑」,「三惑」是三种迷惑、烦恼,见思烦恼、尘沙烦恼、无明烦恼叫三惑,也可以说之为惑、业、苦。惑、业、苦,我们通常称为「三道」,有智慧才能真正照破。「须弥表一体不二」,这个地方特别要注意的是「一体」。一切众生,佛说迷惑颠倒,迷的什么?迷了一体,不知道尽虚空遍法界跟自己是一体不二的。诸佛菩萨觉悟了、明白了,看到这个事实真相,才以「同体大悲,无缘大慈」帮助一切众生。

    (五)无量精进佛。修慧要从哪里做起?末后一尊佛代表修行的方法,「无量精进佛表修法根本」。「慧」要靠精进,「大乘善根唯一精进,成就大慧」。在这个地方我们要著重在「大乘」,为什么?大乘建立在小乘的基础上,小乘的善根是无贪、无瞋、无痴。这个法门、这个经典是属於大乘经、大乘法门,所以在此地讲的「精进」是大乘善根。换句话说,我们对於世出世间一切法还有贪瞋痴,修学这个法门就困难了,只可以说在净宗里面种善根,跟阿弥陀佛结个善缘,这一生想往生西方极乐世界那是相当不容易,这一点诸位同修不可以不知道。所以精进是建立在无贪、无瞋、无痴的基础上,才能够成就这样的智慧。

    三西方属于金。

    西方是太阳落山的方位,没有阳光,不宜草木生长,当为金所克,故西方属金。金代表坚净,坚固清净,取这个意思来表法。也是哪一方都是西方,方方都有佛住,佛所住的都叫西方,取它坚固清净的意思。

    西方世界,有无量寿佛、无量相佛、无量幢佛、大光佛、大明佛、宝相佛、净光佛。西方略出七佛名,表修福。西方举了七尊佛的德号,这七尊佛显示福德,所以成佛称为福慧二足尊,就是智慧、福德统统都圆满了。由此可知,这一句名号充满了圆满的智慧福德。

    (一)无量寿佛。第一尊佛号「无量寿佛」,他「表福寿」。我们知道无量庄严之中寿命第一,如果没有寿命,再多的庄严谁去享受?由此可知,一切庄严当中寿命是最真实、最第一。这就是西方教主德号无量义当中,世尊只给我们说了两个意思,无量寿、无量光,他的用意就在此地。无量寿是我们迫切需求的,因为有无量寿,成佛一生就可以做到了。我们为什么讲成佛要生生世世的修行,要经历三大阿僧祇劫、无量劫?这是因为我们的寿命太短促。西方世界的众生,每个人的寿命都跟阿弥陀佛相同,寿命无量,虽然是有量的无量,但是这个有量的无量,释迦牟尼佛在《无量寿经》上跟我们说明的,是没有人能够算得出的,因此我们也可以说这个无量是真正真实的无量。这样长的寿命,说三个阿僧祇劫成佛,那太简单了。譬如人寿命百岁,我们要成就这桩事情需要多少时间?三天就可以完成了,一百岁的人看三天太短了,西方极乐世界人无量寿命看三大阿僧祇劫,就像我们这个世界百岁之人看三天一样,所以在这样殊胜环境当中,人人都是一生圆成佛道,这个福就大了。

    (二)无量相佛。「无量相佛代表富贵」,富贵的人相貌庄严。西方世界,佛与大众的相貌都是相同的、平等的。「佛有无量相,相有无量好」,我们赞佛相之庄严美好,你就想到凡是生到西方极乐世界的人,即使凡圣同居土下下品往生也与佛的相好相同,这在四十八愿里面我们看得很清楚。

    (三)无量幢佛。第三尊是「无量幢佛」。「幢」代表高、明显,代表「高显」,是说西方世界的佛与大众的智慧德行无不高显於他方世界,而为他方世界诸佛菩萨所知。这三尊佛都是代表「福德」,我们很容易体会到。

    (四)大光佛。第四尊是「大光佛」,「光」是表智慧,就是大智慧,如果有福没有智,这个福报是痴福,并不圆满,所以福里面一定要有智,这个福才圆满,这样圆满之福实在讲非常不容易。我们看到世间有福之人未必有慧,所以他一生当中还有许多的错误,这就是慧不具足,有许多有智慧的人没有福报,所以福慧二足的确是世出世间最为尊贵的,最为难得的,所以我们求福不可以忽略求慧。

    (五)大明佛。「大明佛」,「明」是光明,他代表智的作用,智慧起用。人有智慧,不能把智慧应用在生活当中,不能把智慧应用在社会去帮助一切大众,为人天眼目,为人天导师,这个智慧才值得大众的尊敬,而不是有体无用。

    (六)宝相佛。第六尊「宝相佛」。这个德号可以说是总结前面的五种,代表「尊胜」,「尊」是尊贵,「胜」是超胜,他具足圆满的福德,又具足圆满智慧的体用,这才是真正福慧二足尊。「成佛百劫修福,无福不能度众」,这是佛在经上常常告诉我们的,通常都说在小乘,因为小乘人的修行偏重在定慧,对於修福疏忽了,不像大乘菩萨的修学都是福慧双修,他取的是中道,不是偏重在一边,这是很难得,也很殊胜的,不像小乘人成佛之后,另外还要用一百劫的时间修福。没有福报,你纵然有智慧,你所说的大众不相信,大众不能接受,大众不愿意去实行,所以利益众生的效果就很难收到,因此修福就非常重要,不但是庄严自己,也是庄严众生国土。

    (七)净光佛。福要怎么样修法?末后一尊佛教给我们,「净光佛」,他代表修福方法的根本,「必须三业清净光明」才能成就圆满的大福。「三业」是身、口、意,换句话说,三业当中是以意业为根本,意业是心,心地清净是福,心地光明是慧。换句话说,清净心就是这一段经文无量寿、无量相、无量幢三尊佛所表的,心地的光明就是大光佛、大明佛所表的。心地清净光明,言语必定能够帮助众生破迷开悟,破迷开悟是大光明,悟后的效果是离苦得乐,这才是真正福度众生。所以身、语、意三业必须要做到真正的清净,清净心自然放光,自然能够利益众生与自己。

    我们在前面,东方看到了修学的心态与方法,就是修学的心理、态度与方法。在南方我们看到一定要求慧,这个慧就是我们常讲的根本智。在西方我们看到要修福,福慧都具足了,那就要度生了,就要实践「众生无边誓愿度」的大愿。北方五尊佛就代表化他,这个时候才有能力真正行菩萨道,续佛慧命,普度众生。

    四北方属于水。

    北方冰天雪地,十分寒冷,类似深海环境下低温的性质,故北方属水。水的特点是具有很大的可塑性。水装在什么容器里,就具有那个容器的形状;所以水表教化众生的意思。物以类聚,人以群分。《三字经》曰:“人之初,性本善。性相近,习相远。” 近朱者赤,近墨者黑。所以人从小要接受善良的教育,才能长大成好人。天生的好人有,但是不多。

    北方世界,有焰肩佛、最胜音佛、难沮佛、日生佛、网明佛。 北方五尊佛就代表化他,这个时候才有能力真正行菩萨道,续佛慧命,普度众生。

    (一)焰肩佛。第一尊佛叫做「焰肩佛」,「焰」是火焰,代表光明,「肩」是肩膀,表示承担,就是把度众生的事业我要担当起来。两个肩膀就代表权实两种智慧,两种智慧统统都具足了,这个时候可以荷担如来家业,利益众生。

    (二)最胜音佛。第二尊佛是「最胜音佛」。我们怎样把续佛慧命、弘法利生的担子挑起来?诸位要知道娑婆世界的众生在六根当中是耳根最利,文殊菩萨在楞严会上拣别教体,他说「娑婆真教体,清净在音闻」,耳根最利,那就要用言语来讲经说法了。所以孔老夫子出现在中国,一生用音声教学,释迦牟尼佛出现在印度,说法四十九年,讲经三百余会。「最胜音」就是代表以音声作佛事,演说大乘,特别是演说本经,劝导一切众生教大家念佛,发愿求生不退成佛,这个音声是最胜之音。所以我们可以说最胜音就是念阿弥陀佛的音声,就是念《无量寿经》、念《阿弥陀经》的音声,或者是讲解此经的音声,这是一切音声当中的最胜音。

    (三)难沮佛。第三位「难沮佛」,他代表「弘护正法,勇猛精进,不畏魔外一切障碍」。俗话常说「道高一尺,魔高一丈」,无论世出世间的善法,总有障碍,你必须要有能力、有智慧突破障碍,你才能成就。所以接著弘法之后,护法比什么都重要,要护自己的法,要护释迦牟尼佛的法,要护一切众生的正法,要勇猛精进。一切障碍要用智慧来权衡,把障碍减少到最低的限度,不妨碍自己的修学,不妨碍大众的精进,这是这一尊佛所表的意义。譬如我们自己用功修行,以念佛来说,我们在家庭,家庭成员可能不是学佛的,我们念佛他生烦恼,我们拜佛他起反感,在这个时候怎么办?这个就是有障碍,我们可以不必重视这些形式。我们念佛不要出声,心里面默念,我们自己的功夫依然不间断,也不会叫别人生烦恼,这个障碍就减少到最低限度了。他不喜欢我们设佛像,不喜欢看到我们拜佛,我们家里就不要佛像,我们就不必拜佛,他的反感就消失了,我们的功夫才能绵绵密密而不间断,这是举一个例子来说。所以总要以善巧方便令一切众生生欢喜心,叫他不谤佛,不毁谤三宝,不障碍我们自己的功夫。个人修行如此,团体大众修行也如此。

    (四)日生佛。第四尊「日生佛」,「日」是太阳,太阳出生,这是象徵光明遍照的意思,所以他代表「教学相长,自他慧日丽天,正法久住,福利人天」的意思。菩萨为什么要主动的去帮助别人?实在帮助别人是真正的帮助自己,在教学当中自己才会有真正的进步,才会发现自己的过失、缺陷,不断的改正,改正就是修行,修正自己错误不当的心行,这是真精进。许多的迷惑都是因为听众提出的质疑使自己豁然开悟,如果没有这么多人向你请教,换句话说,你的无明就很难破除,因为人一问,开悟了,无明破除了,所以菩萨在教学过程当中确实是成就自己圆满的智慧。

    (五)网明佛。末后,「网明佛」,这尊佛同样也是代表「度生弘愿的方法」。「网」是比喻像罗网一样,「罗网」是代表无量的法门(像网目),要以无量无边的法门契合各种不同根性的众生,来帮助他们、来诱导他们最后回归到净土,这才能叫他一生圆满成就。

    五下方世界,有师子佛、名闻佛、名光佛、达摩佛、法幢佛、持法佛。下方略出六佛名,表教化大行,普度众生。

    (一)师子佛。第一尊佛『师子佛』,是比喻『佛说法』,佛说法,经上常常比喻为狮子吼,代表『法王子代佛弘法,如佛无二』,表这个意思。佛虽然不在世,佛子在福慧这两桩事的修学达到一定的水准,有能力说法说的与佛相应,足可以代替佛说法,所以以「师子佛」来表。

    (二)名闻佛。名闻佛—名称普闻十方,表为人天眼目,如观音、普贤、佛门祖师。『名闻佛—名称普闻十方,表为人天眼目,如观音、普贤、佛门的祖师大德』。在当时他的名称为全国或者为世界所景仰,同时在历史上为后代所赞叹的,像中国古时候智者大师、永明延寿大师、莲持法佛池、蕅益,近代民国初年的印光大师,都是为大家崇敬,为大家修学的典型模范,这是以「名闻佛」来代表。他足足能够影响一个世代,乃至於影响许许多多的世代

    (三)名光佛。名光佛表大智随演,法音远闻,能令众生,破迷开悟,离苦得乐。 这是代表大智慧能够随一切众生而说法,契机契理。『法音远播』使众生都能得到佛法的真实利益,『破迷开悟』,於世间法、於出世间法真正觉悟,觉悟就乐,迷了就有苦。世间法迷,物质生活很苦,时时造作罪业,也就是说他对於自己本身,对於自己生活的环境,常常想错了、看错了、做错了,结果当然是苦的。在修学上,他对於法门有充分的理解,有正确的认识,他的修学就得法喜,精神生活得到充沛。物质生活纵然有一些欠缺,像过去我们中国的颜回在《论语》上所记载的,他的物质生活确实非常之清苦,但是他的精神生活不是一般人能够相比的,他能够自得其乐,那是真正的法喜充满,这就是他能够觉悟,对於本身以及生活的环境,就是宇宙人生的真相,彻底明了通达。这是『名光佛』表的义趣。

    (四)达摩佛。达摩佛表大法师承自佛,堪为众生轨范(即佛门之四依法也)。第四是『达摩佛』,「达摩」翻成中国意思就是「法」,佛法的「法」,『表大法师承自佛,堪为众生轨范』。学佛要有「师承」,也就是说你要有一个老师,没有师承说自己修行成就,这很难。我们现在要想找个好老师到哪里去找?说实在的,真正善知识他不会宣传,甚至於许多人不认识他,不了解他,我们到哪里去找老师?找不到老师那怎么办?跟谁去学?中国从孟子开始有所谓「私淑弟子」,这是开了一个非常好的榜样。孔老夫子过世了,孟夫子一心一意学孔子,孔子的著作留在世间,依照孔子的教训来修学;孔子是大圣,他成为亚圣,他学成功了。像这样的例子在中国历代很多,在佛门里面,蕅益大师就是学莲池大师,莲池大师那个时候也往生了,蕅益大师依莲池大师的著述来学他,学得很像;莲池是净宗祖师,蕅益也成为一代祖师,学成功了。这是以古大德为我们的亲教师,我们向他学习。

    在此地我给诸位同修建议,学古来大德为什么不学阿弥陀佛?阿弥陀佛的著作在哪里?净土五经就是的。五经当中特别是以《无量寿经》为根本经,我们可以依照《无量寿经》的教训认真去做,再以五经,就是其他的《弥陀经》、《观无量寿佛经》、《普贤行愿品》、《大势至菩萨念佛圆通章》,以及历代的注解,作为我们修学《无量寿经》的补充教材,使我们这一生心里面所思所想、见解、行持都能够不违背经训,这就对了,这就像一尊阿弥陀佛了。所以佛教给我们四依法,「依法不依人」,「法」是经典,我们依《无量寿经》、依净土五经。净宗的经典是究竟了义,不但是「依义不依语,依了义不依不了义」。我们采取净宗经典,特别采取《无量寿经》,那就是最高的智慧,究竟圆满的智慧是「依智不依识」,这是非常希有难得。

    (五)法幢佛。法幢佛表为众生作择法眼,建法幢,立宗旨,大行教化,福度众生。

    (六)持法佛。持法佛—表自他依教修行实证,佛法始终重实践故。末后一尊,『持法佛』,是代表修行的方法,『表自他依教修行实证』,佛法始终重视实践、力行。

    在「下方六佛」当中是表佛法在这个世间非常的盛行,这种状况就像中国历史上隋唐时代一样,我们称之为佛法黄金的时代,各宗祖师辈出,佛法在世间大放光明。每一宗依一部分的经典建立了宗派,就好像学校成立了不同的院系一样,尽摄一切不同的根机,使大众都能够得到相当的成就。这样的现象我们期望在将来还能够出现在世间,为世界带来真正的和平,为众生带来圆满的幸福,这是我们所期望的。

    六上方世界,有梵音佛、宿王佛、香上佛、香光佛、大焰肩佛、杂色宝华严身佛、娑罗树王佛、宝华德佛、见一切义佛、如须弥山佛。上方略出十佛名,表觉行圆满,一生成佛。『上方』,经上举出十尊佛的德号。「十」代表圆满,佛号含义『表觉行圆满,一生成佛』,特别显示净宗法门不可思议。

    (一)梵音佛。梵音佛表舍四相四见,说法清净,无有染著。第一尊『梵音佛』,「梵」是清净的意思,这一尊佛所表的是『舍四相四见,说法清净,无有染著』。《金刚经》上跟我们讲「四相」,「我相、人相、众生相、寿者相」,后半部跟我们讲「四见」,「我见、人见、众生见、寿者见」,「舍四相四见」,心才真正清净,於一切境界相统统不染著。心清净,说法就清净,如同诸佛菩萨、祖师大德身心清净一尘不染,而为众生宣说妙法。

    (二)宿王佛。宿王佛表大乘菩萨道法,无上道之径路也。第二尊『宿王佛』,「宿」是星宿,星宿当中之王,这是就眼前现象上来说,不是从实体上讲,从现象上说。我们在夜晚看天空,天空当中有许多星星,星星当中最大、最明亮的无过於月亮,我们称月亮是星星当中之王。刚才说了,我们只从现象上看,不从实体上讲的。他代表『大乘菩萨道法』,这就是把月亮表大乘,星星表小乘。大乘菩萨法是无上道的捷径、径路,这个含义实在就是很明显的告诉我们,学佛法要学大乘。

    (三)香上佛。香上佛表禅宗六祖传香忏悔章所示行法,径中径也。第三尊『香上佛』,这一尊佛代表大乘当中还有捷径,大乘的捷径是禅宗,换句话说,禅宗乃大乘之大乘。六祖大师《坛经.传香忏悔品》里面所教给我们修行的方法,那是径中之径。大乘是径路,这是径路里面还有一条径路,也就是成佛最快的方法。所以「香上」表禅宗,这是大乘里面很特别的法门。

    (四)香光佛。香光佛表净宗念佛法门,《楞严》谓香光庄严,径中径又径也。第四尊『香光佛』,「香光」是代表『净宗念佛法门』,《楞严经.大势至菩萨圆通章》里面讲的『香光庄严』,这是『径中径又径』。禅宗是径中之径,净宗比禅宗还要径,没有比这个更径的,所以净宗称为「径中径又径」,「径」是小路、是直路,这是一条最直的路,所谓是简单容易、快速究竟,非常稳当,无论什么根性,万修万人去,没有一个不是一生圆满成佛,以「香光佛」来代表。

    (五)大焰肩佛。大焰肩佛表以最上法与人,一生成佛,是以净宗祖师,尊称大师也。第五尊『大焰肩佛』。六方佛名号当中,「焰肩佛」我们看到好几个,都是代表「权实二智,荷担如来家业」的意思。他在此地是『表以最上法与人,一生成佛,是以净宗祖师,尊称大师』。「最上法」也就是像密宗里面所讲的最上灌顶大法,是什么?「灌顶」的意思先要知道。「灌」是如来以无尽的慈悲传授给你无上成佛之法,这叫「灌顶」。「顶」就是最高的法门,无上的法门传授给你,这叫做「灌顶」。本经是十方三世一切诸佛公认的度众生成佛道的第一法门,所以本经就是最上之法、无上之法。净宗祖师专修专弘,普度众生与佛无异,所以才被世人尊称为大师。

    (六)杂色宝华严身佛。杂色宝华严身佛表一生圆满,唯《华严》详之,尤证实念佛法门为究竟旨归也,应深思之,师法善财可矣。第六尊『杂色宝华严身佛』,代表『一生圆满』,唯有『《华严》详之』。《华严》之圆满在最后「十大愿王导归极乐」,这是以《华严经》来『证实念佛法门为究竟旨归』。所以古德称《无量寿经》为中本《华严》,称本经为小本《华严》,我们应当多想想,学习『善财』就对了。

    (七)娑罗树王佛。娑罗树王佛表圆满究竟坚固,为大法王,密净不二也。第七尊『娑罗树王佛』,他代表『圆满究竟坚固,为大法王』,实在讲这是表『密净不二』。「娑罗树」是非常坚固之树,也就是代表无上的密乘。无上之密是什么?就是这一句「阿弥陀佛」。

    (八)宝华德佛。宝华德佛表圆满报身。

    (九)见一切义佛。见一切义佛—表千百亿化身,五眼圆明,普应群机也。

    (十)如须弥山佛。如须弥山佛表清净法身,为一切法之理体也。圆证一体三身。与东方的「须弥山佛」前后相应。所以我们看六方佛的德号确实是代表一个念佛人,从初发心一直到往生不退成佛这个修学的历程,明白的显示,我们要留意,要认真的学习,才不辜负释迦牟尼佛为我们说这样重要殊胜的经典。

    七以上略出佛名号,含义甚深,密示念佛人,自初发心至圆满菩提,一生成办之历程旨要,如《华严》五十三参,不可不知也。

    以上略出六方佛的德号,它的含义非常之深。『密示念佛人,自初发心至圆满菩提,一生成办的历程旨要,如《华严》五十三参,不可不知也』。这一段是我们将六方佛表法的意思做一个总结。六方佛名号的含义诸位可以参考莲池大师的《疏钞》,以及圆瑛法师在《要解讲义》里面所解释的,我在此地都把它省掉了,单单讲表法的意义,这是对我们修学有很大的帮助。它实际上就是教念佛的人,从初发心到往生不退成佛应该怎么个修法。在修学第一个阶段,六方可以说是六个阶段,确实不亚於《华严经》的五十三参,要是仔细的来观察,它比《华严》五十三参讲得还要详细、周到。此地所讲的是纲领,《华严》说得很细就是了,虽然说得很多很细,实在讲绝对超不出这六个阶段。这六个修学阶段比《华严》有过之而无不及,希望同学们在这个地方去体会、去学习。

    六方佛表法的义趣以及方位暗含五行和度生的顺序

    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六方佛表法的义趣以及方位暗含五行和度生的顺序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rlbgpc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