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诗词曲赋赏析系列讲座国学与传统文化
万朵金莲彻夜明——咏中元节古诗词赏析(下)

万朵金莲彻夜明——咏中元节古诗词赏析(下)

作者: 王传学 | 来源:发表于2018-08-24 16:48 被阅读49次
    万朵金莲彻夜明——咏中元节古诗词赏析(下)

    万朵金莲彻夜明

    ——咏中元节古诗词赏析(下)

    王传学

    宋代的咏中元节诗词,少了鬼节的恐怖,多了节日的氛围。

    北宋诗人范仲淹的《中元夜百花洲作》,表现了赏月的雅兴:

    南阳太守清狂发,

    未到中秋先赏月。

    百花洲里夜忘归,

    绿梧无声露光滑。

    天学碧海吐明珠,

    寒辉射宝星斗疏。

    西楼下看人间世,

    莹然都在清玉壶。

    从来酷暑不可避,

    今夕涼生岂天意。

    一笛吹销万里云,

    主人高歌客大醉。

    客醉起舞逐我歌,

    弗歌弗舞如老何。

    范仲淹(公元989—1052年)字希文,北宋杰出的思想家、政治家、文学家。历任兴化县令、秘阁校理、陈州通判、苏州知州等职,因秉公直言而屡遭贬斥。康定元年(1040年),与韩琦共任陕西经略安抚招讨副使,采取“屯田久守”方针,巩固西北边防。庆历三年(1043年),出任参知政事,发起“庆历新政”。不久后,新政受挫,范仲淹被贬出京,历知邠州、邓州、杭州、青州。范仲淹政绩卓著,文学成就突出。他倡导的“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思想和仁人志士节操,对后世影响深远。有《范文正公文集》传世。

    范仲淹于庆历六年知邓州。百花洲位于邓州古城东南隅,范仲淹在知邓期间所写的诸多诗词中,多次赞颂百花洲:“南阳有绝胜,城下百花洲”(《览秀亭诗》)、“百花洲里夜忘归,绿梧无声露光滑”(《中元夜百花洲作》)等。

    诗人当时知邓州,属南阳管辖,故自称南阳太守。在世人的眼中,诗人似乎“清发狂”,竟在中元之夜赏月,在百花洲里夜游忘返。百花洲里绿梧无声露光润滑。这老天也学会像碧海一样生产明珠,吐出一颗来,其寒冷的清辉就让群星黯淡无光。再往楼下一看,整个人世间都在月光的笼罩之中,好似一片晶莹都在青玉壶中。诗人写出月下美景,突出了“赏月”时的怡悦心情。

    接下来写赏月后的宴饮。从来都说酷暑不可避免,今夜老天特别眷顾,这么凉快,我们就尽情地欢乐吧,不要辜负这良辰美景。主人引吭高歌,嘹亮的笛声吹散万里乌云;客人喝得大醉,跟着主人的歌起舞。诗人感叹道:不跳舞不唱歌会很快的衰老啊。

    诗人写中元节赏月,赏月后宴饮,歌舞助兴,并生发感叹,显示出 诗人达观的人生态度。

    再看北宋诗人韩琦的《己酉中元》:

    烦蒸求得到中元,

    余酷侵人尚鲜欢。

    病塞不能冲酒堰,

    气清终已倒盂兰。

    陈编就榻将开懒,

    危阁凌风欲下难。

    闻道禾弮尽踰尺,

    日西偏喜夕霞丹。

    韩琦(公元1008—1075年)字稚圭,自号赣叟。北宋政治家、名将。历枢密直学士、陕西经略安抚副使、陕西四路经略安抚招讨使。与范仲淹共同防御西夏,名重一时,时称“韩范”。嘉祐元年(1056),任枢密使;三年,拜同中书门下平章事。英宗嗣位,拜右仆射,封魏国公。神宗立,拜司空兼侍中,出知相州、大名府等地。著有《安阳集》五十卷。《全宋词》录其词四首。

    好容易盼来中元节到,以为能凉快凉快,可天气还是那么热,让身在病中的诗人依旧不得舒心。因为生病,又不能喝酒。书也懒得看了,下楼也费劲。不过这落日前的红霞满天让老眼为之一亮,暂时可稍慰我这病中之人。

    诗人节中生病,心情不好,又加秋暑甚热,更添烦恼。不过满天晚霞,让诗人心情有所好转。

    宋代诗人赵鼎的《醉和顔美中元夕绝句》,写出节日兴味:

    年年人月喜团圆,

    好在诗边又酒边。

    莫道玄风只渔钓,

    也随世俗夜无眠。

    赵鼎(公元1085—1147年)字符镇,自号得全居士。抗金名相。高宗即位,除权户部员外郎。建炎三年(公元1129年),拜御史中丞。四年,签书枢密院事,旋出知建州、洪州。绍兴年间几度所相,后因与秦桧论和议不合,罢相,出知泉州。寻谪居兴化军,移漳州、潮州安置。再移吉阳军。吉阳三年,知秦桧必欲杀己,自书铭旌曰:“身骑箕尾归天上,气作山河壮本朝。”不食而卒,年六十三。忠义凛然,为人所钦仰。孝宗朝,谥忠简。赵鼎善文、诗、词。文章多为奏疏,气势畅达,“浑然天成”(《宋史》本传)。有《忠正德文集》10卷,《得全居士词》一卷,存词45首。

    又到了中元节日,大家都盼望着月圆之日阖家团圆。在诗人看来,中元节之所以为佳节,原因有二:一则可以助诗兴;二则可以促酒兴。神鬼的事情且不去管它,闲来垂钓,静候天明。

    看来在宋代人的心目中,中元节是含有团圆的意味的。少了些“鬼气”,多了些人生乐趣。

    南宋诗人徐集孙的《中元》,抒发节日怀乡之情:

    今朝逢令节,依旧客殊乡。

    禅衲同分席,清斋若过堂。

    江茶浮水色,野菜带山香。

    忽忆三秋菊,谁锄小迳荒。

    徐集孙,字义夫,理宗时尝在临安作过小官,退居后名其居室为竹所。有《竹所吟稿》。

    节日来临,诗人不能回家,依旧客居异乡。诗人在禅院中独自煮茶烧菜,看着江茶浮在水面的颜色,品尝着带有山香的野菜,倒也安闲。不过想到秋天来临,菊花怒放时节,谁人能帮忙锄掉家园小径上的荒草呢?思乡之情益加浓郁。

    从这首诗中可以看出,在宋人观念中的中元节并没有那么恐怖,不仅仅是个鬼节,也是个思亲怀乡的节日。

    中元节时,已经立秋,天气理当转凉。可有时候秋暑仍甚。南宋诗人杨万里的《中元日早起》,写中元暑热难当::

    欲借微凉问万松,

    万松自热诉无风。

    清晨秋暑已如许,

    那更斜阳与日中。

    中元日早上诗人感觉天气微凉,就到森林中去看那一片松树,看那里是否凉快,可松树自己也说这风不来,我们也热得不行。现在还是早上秋暑就如此之热,那到中午和下午就更甭提了。

    诗人用拟人手法,借松树自诉炎热,突出了秋暑炎热之甚。

    中元节天气炎热,在杨万里的另一首诗《中元日午》中写得更形象:

    雨余赤日尚如炊,

    亭午青阴不肯移。

    蜂过无花绝粮道,

    蚁行有水遏归师。

    今朝道是中元节,

    天气过于初伏时。

    小圃追凉还得热,

    焚香清坐读唐诗。

    一场雨后,太阳依旧热度不减,像在烧火蒸饭一样。好在中午的树阴移动得慢,给人一片阴凉。风雨过后,花木摧折,断绝了蜜蜂的粮食;水流来袭,阻断了蚂蚁的归路。诗人感叹道:早晨说今天是中元节,天气应该转凉,没想到天气热过初伏天。到小园里乘凉还是热,不如就在家焚香清坐读唐诗了。

    中元暑热,让诗人苦不堪言,只好借诗抒发感慨。

    南宋诗人王十朋的《元日得雨》,充满了对时雨的喜悦:

    秋阳亢流火,时雨洗中元。

    既贺苗苏槁,还欣暑涤烦。

    德知天地大,功任鬼神言。

    愿作老农圃,一犁耕故园。

    王十朋(公元1112—1171年)字龟龄,号梅溪。南宋著名的政治家和诗人。34岁入太学。由于当时南宋政治腐败,奸臣秦桧专权,科场黑暗,屡试不第。一直至他46岁时,秦桧死后,得中状元。后因力主抗战,并荐用爱国老将张浚、刘锜,遭主和派排斥离京归里。孝宗即位后,除司封员外郎,迁国子司业,起居舍人,除任侍御史。力排和议,并以怀奸、误国等八大罪状劾主和派代表、当朝宰相史浩,使之罢职。诗才横溢,凡眼前景物,常常感而成诗,大多是爱民忧民、寓含教育之作。著有《王梅溪文集》等传世。

    好雨知时节,中元节一场大雨,让亢热如火的秋阳降温,使枯槁的禾苗起死回生,闷热的人们也感到神清气爽。当然这还得归功于天地有好生之德,首先要感谢上天,然后要感谢大地,最后还得感谢各路鬼神。诗人最后说:自己还是愿意做个老农民,在自己的故园耕种田地,颐养天年。

    宋代诗人宋伯仁的《观寺中盂兰盆会有叹》,感叹祭祀祖先没有真心:

    欣欣来认祖先名,

    梵杵丁东月二更。

    满地纸钱香篆冷,

    更无真哭两三声。

    宋伯仁,字器之,号雪岩,善画梅花,作梅花喜神谱,后系以诗。自称每至花放时,徘徊竹篱茅屋间,满腹清霜,两肩寒月,谛玩梅之低昂俯仰,分合卷舒,自甲坼以至就实,图形百种,各肖其形。工诗,著有《雪岩吟草》、《读书敏求记》、《畊砚田斋笔记》、《梅花喜神谱序》。

    中元节,人们兴冲冲地来寺庙里认祖先的名号,僧人敲打木鱼已经到二更天了。满地的纸钱还没烧完,烧香的香篆已冷,那些哭泣的人没有一个是真心痛哭的。

    诗人感叹人们祭祀祖先,只讲形式,没有真心。

    元代诗人仇远的《中元》,反映了中元节的习俗:

    初秋当望夜,平楚带斜曛。

    暑气能昏月,砧声不隔云。

    华灯浮白水,老衲诵冥文。

    漫说中元节,儒书惜未闻。

    仇远,宋末元初诗人。他生性雅澹,喜欢游历名山大川,每每寄情于诗句之中。宋末即以诗名,与当时文学家白珽并称于两浙,人称“仇白”。他生当乱世,诗中不时流露出对国家兴亡、人事变迁的感叹。仇远的词风大致与北宋词人周邦彦和南宋词人姜夔相近。著有《金渊集》六卷,皆官溧阳时所作,传世的作品有《七言诗卷》。

    在初秋七月正当望日之夜,大地上弥漫着落日的余晖。暑气能使月光昏暗,捣衣的砧声从云外传来。华丽的莲花灯浮在白水上,老和尚高声诵读冥文。人们都在说中元节,可惜儒书中没有记载。

    诗中反映了宋末元初中元节的习俗,对儒书中没有记载中元节表示遗憾。

    明代诗人王彦泓《盂兰盆道场即事》,感叹逝者已去:

    两月三丧哭不干,

    雁行相对雪衣冠。

    红灯照渡同千盏,

    翠竹扬旙各一竿。

    几处旧家都梦影,

    一丛新鬼暂盘桓。

    他生未必重相认,

    但悟无生了不难。

    王彦泓(1593~1642)字次回,金坛人,明末诗人,官华亭县训导。他博学好古,工诗词,善书法,是个才华横溢的诗人。他的《疑雨》、《疑云》两套诗集共收录诗1372首,词104首,诗集中充满了香艳、痴情、懊恨、追忆、忧伤的文字。

    诗的意思是:两个月做三场丧事让人泪流不干,雪白的衣冠像雁行相对排列着。千盏红灯在河上漂行照着归路,竹竿上的白旙迎风飘扬在前面引路。几处旧坟中的逝者都成了梦中的影子,一丛新鬼还在四处盘桓。这些死者到了来生未必能够重新相认,只是悟到没有来生并不困难。

    诗人在盂兰盆道场看法师做法事,感叹逝者已去,生者痛苦,生死相隔,再难重见。

    明代诗人朱曰藩的《中元日斋中作》,以凄清之景衬忧伤之情:

    陶枕单衾障素屏,

    空斋独卧雨冥冥。

    辋川旧拟施为寺,

    內史新邀写得经。

    窗竹弄秋偏寂历,

    盂兰乞食信飘零。

    年来会得逃禅理,

    长日沉冥不愿醒。

    朱曰藩,字子价,号射陂。历官九江府知府。他隽才博学,以文章名家。有《山带阁集》三十三卷,《四库总目》行于世。

    中元节到了,秋雨冥冥,诗人枕着陶枕,穿着单衣,以素屏为屏障,独卧在空斋中。诗人准备将辋川旧居捐献为寺庙,正好內史官刚邀请他去写经书。眼望窗外,翠竹在秋雨中摇曳,让人更感寂寞;那些在盂兰节乞食的是四处飘零的孤魂。年内当会摆脱禅理的束缚,但愿长时间地沉冥不愿意清醒。

    此诗以景衬情,给人凄清阴冷忧伤的感觉,切合中元节的节令习俗。

    明代诗人边贡的《中元见月》,写出了对中元明月的喜爱之情:

    坐爱清光好,更深不下楼。

    不因逢闰月,今夜是中秋。

    诗意是:因爱明月清光好,直到更深不下楼。要不是逢到闰月,今夜应该是中秋。诗写得清新晓畅,表现了诗人对中元明月的喜爱之情。

    清代雍正皇帝的《中元登狮子岭感怀》,写出了登山的所见所感:

    晚登狮子岭,四望净云烟。

    叶落瘦崖树,雨过响涧泉。

    人颜移岁月,秋色老山川。

    令节须酬赏,天空月正圆。

    诗人晚间登上狮子岭,放眼四望一片清净的云烟浮在半山腰。崖树叶落显得清瘦,大雨过后涧泉响声更大。人的容颜随着岁月的改变而改变,秋天来临使山川显得苍老。逢此时令节日应当酬赏大自然,此时天空一轮明月正圆。

    此诗写登上山顶的所见所感。写景很有特色,感怀符合节令,不失为中元登山佳作。

    清代乾隆皇帝的《中元观河灯》,表现了河灯的华美:

    太液澄波镜面平,

    无边佳景此宵生。

    满湖星斗涵秋冷,

    万朵金莲彻夜明。

    逐浪惊鸥光影眩,

    随风贴苇往来轻。

    泛舟何用烧银烛,

    上下花房映月荣。

    放河灯的湖面波平如镜,无边的佳景将在此夜诞生。河灯似满天的星斗映满秋冷的湖面,像万朵金莲彻夜在湖上照明。光影逐浪飘荡惊眩鸥鸟,随风贴住芦苇往来更加轻盈。

    在河中泛舟何须再烧银烛,水上水下的花房映着月光更加明亮。

    诗人视野开阔,想象丰富,把中元夜的河灯写得华丽、优美,很有节令特色。

    清代诗人王凯泰的《中元节有感》,写了中元习俗的变化:

    道场普渡妥幽魂,

    原有盂兰古意存。

    却怪红笺贴门首,

    肉山酒海庆中元。

    王凯泰(公元1823—1875年),初名敦敏,字幼徇、幼轩,号补园主人。历任浙江督粮道、浙江按察使。同治六年(公元1867年)迁广东布政使,七年擢福建巡抚。于光绪元年(公元1875年)渡台处理台湾事务。著有《致用堂志略》、《致用堂捐藏书目》、《归园唱和集》、《海上弦歌集》、《岭南鸿雪集》、《三山同声集》、《新刻续千家诗》、《训番俚言》,以及《台湾杂咏》等。

    法师做道场普渡众幽魂,古代原有的盂兰盆古意至今犹存。奇怪的是如今人们将红笺贴于门首,用肉山酒海庆祝中元节。

    诗人对现今人们用肉山酒海来庆祝这个本该悲伤的节日感到不解,这也从侧面说明,中元节发展到现在,其习俗已发生了很大的变化。

    清代诗人庞垲的《长安杂兴效竹枝体》,再现了中元节的优美景色及放灯习俗:

    万树凉生霜气清,

    中元月上九衢明。

    小儿竞把清荷叶,

    万点银花散火城。

    庞垲(公元1657—1725年)字霁公,号雪崖。康熙十八年(公元1679年)以博学鸿儒科授官翰林院检讨,参与修纂明史,后历任内阁中书舍人、工部都水司主事、员外郎、户部广西司郎中。后调任建宁知府。工诗文词翰,善小行楷。他从建宁知府任上辞官归里后,在家闭门读书写诗,著有《丛碧山房文集》八卷、《丛碧山房诗集》四十八卷。

    诗人效仿竹枝体(即民歌体),写自己在长安过中元节的感兴。

    时值中元,万树生凉,霜气清新,天空一轮明月照得大地以一片透明。小孩子争着把荷叶上装灯,湖面上万点银花散开,像个火城。再现了中元节的优美景色及放灯习俗。

    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万朵金莲彻夜明——咏中元节古诗词赏析(下)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rmhiif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