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最近,北大留美高材生“王猛”(化名)“12年春节不归,6年前和父母决裂,发万字长文数落父母”的新闻引起了一番热议。
原文截图如下:
截图中列举的王母,对孩子包办过多,需要穿她指定的衣服,处理问题得按照母亲指导的办法……大家从道德的角度批判王同学没有感恩之心;也有从心理学的角度分析王同学的“原生家庭”存在各种缺陷。
想起了自己的一段经历。我母亲是极其朴实、勤劳的农民。印象中,我念小学后,母亲为了让我们姐妹仨将心思集中在学习上,告诫道:不可过于在意穿着打扮。她要求我们姐妹一律剪成男孩子头。为了节余理发的钱,母亲从镇上买回剪刀等剃头工具,每每太阳好的时候,就在前坪里给我们姐妹仨理发。并没有理发手艺的她,给我们剪出来的头发,成了爆炸头。发根竖起,同学们管这种发型叫做“刺猬头”。
上师范读书的第一天,室友看着我留的刺猬头,疑心我是男是女。直到这时,我才将长发蓄起。
忆起这件事,并不觉得母亲给我留下了心理阴影。
关于学习,母亲更是要求严格。每学期结束,我若是兴高采烈地将“三好学生”奖状,或者“品学兼优”这样的学生手册的评语递给母亲,她一定冷冷地说:“98分有什么了不起的?离100分还差着呢。”“100分又怎么啦?班上一定有很多一百分吧?”要么就是“这次打100分,料不定下次你就是六七十分呢。”
母亲对我鼓励极为吝啬。她总是担心一旦表扬我,我就得马上骄傲退步。
可这又怎样呢?我并不觉得母亲是将我视为“成绩”的工具,也理解她希望我沉下心搞学习的苦心。
可见,自媒体对于原生家庭的剖析,我也是不完全认同的。只能说因人而异,不能一概而论。
2
王同学与父母相处的细节,不足与外人道。我们不必作过多的猜测与评判。从这个案例中,我们究竟可以得到怎样的启示?我们怎样改进我们与父母,与子女相处的形式?这才是我关心的。
案例当中,原本最亲密的母子关系,成为了最深的伤痛。这是任何一方都不希望出现的。他们都在等待对方说“对不起”。可双方除掉偏执,只怕还需要时间。
我的个人经历,并不是说母亲给姐妹仨剪男孩子头的做法,就是最完美的。相反,我们可以反省,努力加强界限感,将关系维系得更美好一些。
界限感:是指对界限的判定或重视程度。同事之间,朋友之间,夫妻之间,父母儿女之间,其实都是该有界限感的。当一个人缺乏界限感,常常把自己的事托付他人,邀请他人跨入自己的界限,也常常把自己的意愿强加于人,强行跨入他人的界限。
这个世界上只有三件事:自己的事,别人的事,老天的事。
父母对子女自以为是的关爱,在孩子那儿却成了一种桎梏。做父母的,唯有把孩子视为一个独立的个体。随着孩子年龄的增长,这个观念尤其重要。有些事,看着孩子绕弯路,做父母的难免着急,可我们也只能是建议,而不能强制。当控制欲望占上风的时候,我们要不断地提醒自己:让他们绕弯路,也是他们获得自我成长的必经之路。这大概可以成为与青春期的孩子相处的一大原则。
毕竟,我们都不想成为那个被视为“吃人”的父母。
3
前不久,朋友和我聊起一个真实故事。
朋友亲戚家的孩子张勇(化名),名校毕业留在一线城市,供职于一家效益不错的大金融公司。在房价奇高的大城市,他靠着自己的拼斗,买房买车。带着自家亲戚们投资,大多盈利。在家族圈中,他有着很好的口碑。
眼看着张勇三十多岁了,每次回老家过年,都是单身一人回来,农村的父母心急如焚,他们觉得没面子,一再催婚。张勇和父母沟通:愿意赡养父母,赚的钱将来也都给父母,但他就是不愿意结婚。
在农村,当年儿子考上名校是何等风光!如今,儿子三十来岁尚是“光杆司令”一个!这在早婚的农村,是一件大丑事。尤其是张勇拒绝结婚生子!这在传统的父母看来,无异于晴天炸雷。
这对勤劳朴实的父母,在几经劝说儿子未果的情况下,放下了田里的农活,专程跑到儿子所在的都城,天天守着他,逼着相亲。
张勇一再强调不想结婚。可执念的父母怎么也无法接受。儿子不结婚,他们就坚决不离开都城。几个月后,在父母的一手策划包办下,张勇与一个异性相处办了结婚证。就在父母皆欢天喜地准备婚礼,回老家做筹备的时候,等来的却是儿子跳楼的消息。
抚着张勇冰冷的遗体,白发苍苍的老父母何其的伤心欲绝?
那一刻,她们多么愿意时光倒流,儿子还能好好活着!他们无法理解儿子的生活方式,跨过界限,步步相逼。虽然不可否认,老父母都是深爱儿子的。
留给这对父母的,只有无尽的悔恨。与儿子的生命相比,他结不结婚,有没有子嗣,又变得何其轻?不就是一种不同的生活方式吗?!
心痛,为这对白发人送黑发人的父母!扼腕叹息,为那个逝去的年轻的生命!
4
我们作为父母,除了不跨界去干涉子女,还需要在年老的时候,尽可能地独立生活。
笔友群里引发了大讨论。
加拿大的一个笔友介绍了她认识的一个中国大妈:她随儿女定居到加拿大,六十岁了还学习开车,自学英语。更老的时候,联系当地的政府进入养老院,有自己的朋友圈。她尽量做到不给子女添麻烦,因此生活得也十分愉快。
还有一个笔友介绍了澳洲的一个邻居,90多岁高龄。前几年老伴去世后,他不愿意住在儿女家里,一直保持着独居。最近腿脚不大好了,给自家安装了一部电梯上下楼。
中西方的文化冲突加剧,老一辈和年轻人的观念冲突加剧。我们的将来,抱团养老,或者是一个不错的主意。
我们都不做“吃人”的父母。任何时候,都将儿女视作独立的个体。这样,我们将来在老年独居的时候,心里的失落才不会太大。
本文系湘江岛主原创,转载敬请联系作者授权。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