延安行
2017-02-25 阅读623
前言
1966年文革开始后不久,在全国红卫兵大串联的浪潮中 ,突然兴起一股徒步“长征”的小浪花。是年十月末 ,西安市第十中学的十几个同学自发组成一个奔扑延安的“长征”小分队。大部分同学名字都不记得了,高二四班的李建军、常健、王晓珍一起参加了这次“长征”。最近在班群里回忆起这段往事 ,几个人都很兴奋,连连发帖子,怀念那段青春岁月。这里把几个人的回忆按顺序汇集到一起,让更多的同学们分享。所有帖子都原文照发,以示尊重。文中的图片全是网上下载的 ,特此说明。
李建军:
晓珍,常健还记得66年冬天我们一起步行串联到延安吗?当时我们学校有十来个同学一起走的,现在只记得我们三个人,其他的人都记清了。我们是从北门坐18路公交车到张家堡 ,步行到草滩坐大木船过的渭河,爬上陡岸就是三原。再过庄里,陈炉镇,铜川,金锁关就进入陕北地界。当时还没有建立红卫兵接待站 ,我们吃住都在农民家,记得带了很多毛主席语录和像章,很受农民欢迎。那是我第一次深入接触当时的农村,第一次看到陕北农村的状况,哪种赤贫的样子令人终身难忘。至今记得第一次吃陕北老乡家的硬邦邦灰中带绿的窝窝头的味道。
还有不能忘的是,当年我们多年轻 ,背着背包 ,打着红旗,每人一个红军不怕远征难的挎包,走起来也是雄纠纠气昂昂。每天走90里路 ,连走九天到达延安。最后一天走了160里,从早晨直走到第二天临晨四五点,最后进入延安时 ,十几个人的队伍拉了几里路长。
最难忘的是;常健哪次表现的非常神勇,我记得出发的第二或第三天,他的脚就被路上的树根碰伤,肿了个很大的包,疼痛难忍,唯一的治疗就是睡前用热水泡泡。但他咬着牙坚持,尽管每天他都是最后一个到达住地,但第二天他又会一瘸一拐的跟着队伍出发。
当第九天临晨,远远的看到延安宝塔山上的灯光时,天已快亮了,哪种喜悦之情难以言表。
近五十年过去了,每每想起这些事 ,还会令人激动不已 ,就好像发生在昨天。这些事有时想告诉孩子们,但他们好像不感兴趣 ,只好还是跟老朋友们分享吧。
常健:
徒步从西安到延安長征,当年叫長征,也叫拉炼。确实很锻炼考验人,给我们都留下了刻骨铭心的记忆,无法忘怀。
记得我们当时这些风华正茂的“革命青年”,在哪激情燃烧的岁月里,徒步去延安的冲动主要有两点:一是想学习踐行当年红军長征精神,二是想往革命胜地延安。想去親身感受老一輩革命家开创的延安精神。
当时做了充分的准备工作:准备了地图,研究了路线。基本上是不走公路,按划的直线方案走,增加了很大艰难度。还准备了野营军用毛毯和野炊的东西。临走前大家还到中心医院几个科室学习培训了基本的伤病医疗救护知识,准备了应急药物等。
过渭河,秋深无雨水不大,只有河床靠北岸有不足十丈宽的河水。渡口有条大平板摆渡船,能摆渡大马車,坐几十个人都没问题。当时早上还没有渡客,我们長征队把红旗插上船头,把按军队打好的被包解下來,插鞋的外面向下放在船板上,人座在上面。渭河水面不宽,水深流激,船随水流摇摆站不住,船公让我们都得老老实实坐下不能乱动!我从小長大头一回出远门坐船,又害怕,又激动,留下了一生磨灭不去的记忆。五十年过去了,一切都变了,然而心中的记忆好像就在昨天刚刚发生……,大家都还很年青。
过了渭河,我们背上军事化的被包,喊着,跳着,唱着,撒着花的一路小跑!你追我赶,向北直向延安方向急行驰进。现在回想一下:十几个穿军装,戴军帽,扎皮带,背被包的青年,一路欢歌急行在农村田间小道上的画面。有多少人能理解那个火红的革命年代呢,是那个时代教育培养了哪一代“革命人”的情怀,梦想和激情!也许只有走过来的人才深深的懂得,哪是他们曾经年青过的“革命时代”。在哪个年代里没有葡萄美酒,歌舞厅,荼秀,小汽车,一切都没有。只有革命!
第一天走到三原县庄里镇已经快天黑了,只能在这里借宿。这是一个农村大点的村镇,东西一条主街道,我们借宿的是座南向北的街面房。原來是老式商业街店面,早就不做生意闲着放着农具和杂物。主人五十岁左右,老两口很忠厚热情,招呼我们吃过晚饭,叮嘱说:洗洗早点睡,歇息下,別出大门,亍上武斗不安全。
走了一天路,实实很累。大家沒出去,从门板缝隙向外看,亍上沒几个人,很安静,不一会大家就都睡熟了。
到快天亮的时候,外边亍道上有人在跑,在喊!不时的传來打枪的声音。形势一子骤变的越来越紧张,越来越恐怖!披着衣服的房东大爷赶來,摧我们起快起来走,怕哪儿工厂里两派打起来搜人。正好住的地方偏西亍边头,天蒙亮,老人从后门带我们出來,折转向北指了条道,让我们快走。
当时我们一路急行军,像抗战时八路军驰援奔袭一样,一个跟着一个,不大声讲话,尽量避开村子,抄近路向北挺进。
秋后还有廿四个火老虎,是说秋天太阳还晒人。我们一口气走了几个小时,太阳到头顶晒人,加上一路小跑,热的人大汗淋漓,又飢又渴,上气不接下气。前边路旁边有离主村远一些的田间散落户,大家紧赶了上去。讨碗水喝自然少不了。
李建军:
写的好 ,祥细生动 ,如临其境。庄里镇产柿子,家家门前屋沿下挂着一串串鲜红的柿子饼,煞是好看。小孩们上学路上一手一个大柿子 ,边走边吃,这就是早餐了。常健帮我打开记忆的大门。
常健:
我后边就专写一段大柿子趣事。还有给阵炉鎮的大头娃治病,过铜川金锁关,宜君梁上棒打野鸡,黄龙古道,过洛河,夜过豹子沟,看见宝塔山,进延安喝延河水,泡脚脱鞋,想到的很多,怕没时间写。更怕写不好!
王晓珍:
建军记忆力真好 ! 坐公交,船我真记不得了,只记得在庄里的情形,农民很热情,一起联欢,纪香玲,芦炳彦等几位跳忠舞,集体唱歌…挺热闹的场面,书记派工几家·给烙的放油葱大饼真香,放到会议室桌上好高—层,这可是—路上条件最好的地方,村边是片片柿树林掛满柿子影象极深……,往北进爬坡下沟进—家窑洞人家 ,状况不堪思忆,—碗罗卜片,配—两块土豆,见不到几片面的—碗饭可能是当时山村人家生活水准写照,…沒忘,(好象耀县地盘内)金锁关一宜君—黄陵(可是天上掉下的—块宝地,好似沙漠绿洲,传说—棵五千年黄帝亲手种下的柏树几人抱不住…,经洛川—富县—甘泉地界大长沟,也是—程最艰难—段,真可谓"黎明前的黑喑",十几人七零八散,冷饿交夹,此时建军"雪中送炭",军大衣温暖至今沒忘…,过三十里铺便是圣地延安,大院里黄米饭白菜烩豆腐反而香了……。
感谢—路有二位 !
常建写的准确,当年革命青年情怀.精神…。
李建军:
当时我们出发的比较早,是1966年十月底,因为到延安后下了场雪 ,还很惊讶十一月初这么早就下雪,所以记得很清。当时很多南方来的串联学生还穿着背心短裤 ,冻的飕飕的,解放军还发放军大衣救急。红卫兵接待站的小米饭远没有歌里唱的哪么好吃,尝了延安的黄米糕(粘糜子做的)还不错。
文中照片来自网络。
一叶随风根据微信聊天记录整理
2017-02-25 美篇发布
2019.3.28 简书发布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