孤独的人,依然值得爱

作者: sunshineing | 来源:发表于2020-09-13 22:44 被阅读0次

    孤独的人,依然值得爱

    我想,提到季羡林,基本上都会认识,在他身上有太多太多的荣誉与太多太多的头衔,也许很难去历数季羡林的人生经历,《孤独到深处》也是同样的道理的,字里行间都是我们所熟悉的情感,也让我们发现了,原来每一个独立的灵魂里面其实都有自己的真切的感受。也许,我们每一个人在这个世间都是需要自己好好去整理一下自己的思想的,为个人开辟一个完整的真实空间,才可以生活为一个真实的人。

    季羡林先生的儿子季承对季羡林评价到“父亲的一生都处于巨大的矛盾之中,他对外人不管是谁,一律和蔼可亲,但对家里人,总有点冷若冰霜”,至亲的父子彼此之间的感情并不够深厚,曾经长达13年时间,父子两人都未曾有过交集。也许,在世间的季羡林与处于真实的自我空间的季羡林是不同的,他的情感一直都是封存在这里,一直都没有真正地展示给所有的人,包括至亲,也许,这就是“孤独”。

    “真实”“博学”“天真”这些都是季羡林的文学成就的极佳概括,但是却很少有人告诉一个真实的季羡林是怎样的,像这本《孤独到深处》给我们看到的,不是一个简单的、脸谱化的人,童年的季羡林,自己用“告别慈母”和“踽踽独行”这两个词来留下烙印,他6岁离乡背井,独自一人在外求生,寄人篱下的日子让他知道了什么叫做寂寞,所以,他选择爱那些值得他自己依托的东西,不管是如何的感受都可以慰藉孤独的心灵,所以,他也爱那所有一切有着母亲影子的东西,即使是花,即使是草,即使是家里女佣与后来接触的女房东,所有的一切,其实都是指源于“孤独”,离乡背井的日子,14年来他只是回了三次故乡,都是以为“奔丧”,对于感情的空洞,几乎无从填补。

    所以在这里,季羡林的选择几乎就是一种填补和一种满足,几乎没有一个人明白他真实的看法,但是原生家庭的创伤在后来逐渐弥补,因为文学的存在,让内心里的创伤和空洞得到了暂时的缓解和短暂的缓和。书是另外一个世界,在现实生活里的一切其实在书里都可以寻找一个一个投影,让这个投影从不同的角度来折射对应的童年。比如从词作这里,季羡林就说“中国词家一向把词分为婉约与豪放两派。每一派中的诸作者也都各有特点,不完全是一个模样。在婉约派中,我最喜欢的是李后主、李易安和纳兰性德”,他们这三个人都是孤独的,都是经受了人生的不完满和哀愁,他所选择的排遣愁绪的方式也是孤独的,独自一个人去幽径满足,独自踽踽独行达二三十年之久,也许我们不知道这是如何的一个联系。在《孤独到深处》里有一章“幽径悲剧”,里面写了季羡林的真实感受,他身处青春活力旺盛的大学校园里,这条路依然是僻静的存在。“一面傍湖,一面靠山,蜿蜒曲折,实有曲径通幽之趣。山上苍松翠柏,杂树成林”“凄清中又饱含浓烈”,所以途径中所见的都是如此幽僻,甚至在看到空中悬挂的枯藤时,他所感受到的都是“独自吊死的吊死鬼”,然后只能迅速逃离。

    也许让我们从这本书里可以看到一个更加真实的季羡林,如果你也感觉到了孤独,也许在这里你可以找到共鸣,我想“爱”是一个人原生的力量,但是“孤独”是无法完全排遣的,如果以世界上最高的荣誉、地位、尊崇、财富、名望来换取一个完整的童年,一个温馨值得刻印的童年,我想季羡林先生肯定毫不犹豫会选择,呆在母亲身边,让童年的感情空洞得以填补,他的心灵世界也可以得以美满。

    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孤独的人,依然值得爱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roaoek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