草长莺飞四月天,窗外阳光明媚,室内寒气袭人。
午后,手捧《自由由在高处》坐在阳台上,晒着太阳读着书,欣欣然,很是惬意,不由想起发生在春节期间的一件小事。
晚上,儿子出去找同学玩,十点多钟还没回来。我坐在餐厅里等,随手拿本书翻着,不知不觉“沉湎”在书里,竟然没有感觉到儿子开门进来。儿子走到我身边,脸上露出了惊愕的神情,嘻笑着说:“妈妈还在玩高雅呢!”我听出了嘲讽的味道。
我不怪儿子。现在是网络时代,传统意义上的读书,与儿辈们已渐行渐远。电子书平台、掌上阅读器,使“沉湎书海”唾手可得,自由阅读,一目十行,伴着音乐,品着咖啡,轻而易举就能“博览群书”,动动手指头,信息和知识就从头顶上面的“云”传输下来,号称海量。
孩子们每天挂在网上的时间,比翻阅书籍要多得多,这是科技发展带来的福音,也是人类社会的进步。
对此,我深感庆幸,赶上了这个时新日异的时代,不仅极大地开阔了视野,增长了见识,还能足不出户、轻松地学习到各种新知识、新技术、新事物。
游逛时偶而发现,有人在公园、凉亭或者树荫下捧一本书阅读,引得路人侧目,不用猜都知道,这个读书的人被路人看作是“奇葩”或者“掉粉”了。
互联网让世界变成了一个小小的地球村,224个国家和地区挤在一个村子里,你家我家,纷纷扰扰,喧嚣嘈杂,搅得读书人浮躁难安。
沉住气、潜下心来读书思考的人越来越少,“标题党”应运而生,微信圈里似乎人人都“见多识广”,但又个个都知其然、而不想知其所以然。纸质书销售门可罗雀,“论斤卖书”成为行业存活下去的必然选择。
全民浮躁的年代,能够让人心平静下来的东西,除了镇静剂,恐怕就只有书了。
一直以来,我对前辈们含英咀华、沉潜把玩的读书方式,在心里永远存有深深的敬仰。
无论时代如何变迁,科技如何发达,我还是固执地认为“手不释卷”仍然是“读书”最美的姿态,它能使人专心不二,在阅读的同时,还能安静地思考,形成自己的思想。
眼下人们普遍匆忙,读书多半是奔着功利目的去的,面对如潮的书海,往往会风中凌乱,不自觉地当了“标题党”的拥趸,碎片化阅读,强迫性阅读,成为大多数人读书的主要方式。
有人说,如果半夜醒来,你发现自己好长时间没有读书,而且没有任何负罪感,说明你已经堕落了。
当然,这并不是说书本有多了不起,而是说你若坚持读书,或者常常滋生出读书的想法,就意味着你对发生在身边的一切,还有自己的看法,你的身体和灵魂还没有分离,你还在奋斗,还在努力地寻找精神的苍穹。
其实,书就像柴米油盐一样,是日常所需。成长于网络时代的年轻人,养成了浏览性阅读的习惯,这也未必不好。
虽然在当代中国,读好书不见得就会有好出路,但一生当中,还是要认认真真地读几本“好书”, 它能让我们遇见各种有趣的灵魂,从而让我们变成一个有趣的人,以此作为底蕴,支撑灵魂远行。
现代社会每天资讯滔滔,文字滚滚,出版物爆棚,书店虽然汗牛充栋,但真要选一本“好书”深入阅读,也不是一件容易的事儿,什么样的书才叫“好书”呢?
经典的作品自不必说,是所有读书人的首选。除此之外,就是依据个人的兴趣爱好,想读什么就读什么。
读自己想读的书,学自己想学的知识,不为什么,只为喜欢,这才是读书的最高境界。
“世事洞明皆学问,人情练达即文章。”前辈们含英咀华得出的宝贵经验,为我们道出了读书的真谛。
浮躁的社会也不是没有可学的东西,因为“社会”本身就是一本很好的教科书,不管是浮躁,落后,还是发达,都有可学可思之处。
即使在混乱的年代,读书人中也出了不少救国爱民的精英。
留名于后世的文人学者,穷困潦倒,清贫一生,用自己超越于物质之上的思想和智慧,给人类的精神世界留下了一笔笔富贵的财富,才使这个物欲横流的世界,得到了一些精神上的救赎。
把读书、思考、实践结合起来,读书行路两相宜,将会为我们的人生增姿添彩。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