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今天,我又捧起了余华的小说《活着》,一口气读了35页,欲罢不能。
这样的小说,在我看来,并没有多少离奇或怪异的故事情节,也没有多少狗血的三角恋或变态的仇杀,更没有什么勾心斗角,尔虞我诈的场景,而只是普通人的生活,在那个艰苦岁月的凡人的生活,一种苦,但淡的生活。
著名作家余华写得非常流畅,读这样的文字,才让我真正理解了什么叫“娓娓道来”。
也难怪这部《活着》曾被德国的《柏林日报》称为“一部伟大的艺术作品”,“‘伟大’这个词在这本书面前也显得渺小。”
所以,这部书有很多值得写的地方,今天读的这部分值得写的也非常很多,我也是感触满满。怎么下笔写读书心得呢?我还是坚持我的老习惯,抓住一点来写吧。
关于这部分,我可能还会写2-3篇读书心得。今天暂且以“在苦难岁月里活出善良”为题谈谈家珍,也就是福贵的老婆,凤霞和有庆的母亲。
家珍出生城里富人家,学生时代是美的,让福贵两眼发直。这在小说的前部分已经有生动地描写。

应该说,家珍是娇柔的大小姐,本该是大福大贵的命,然而,从战争到大跃进,在这些苦难的岁月里,她的命运也发生了转折,她也已然习惯了新的命运的安排。
让我感动的时,即使命运待她如此刻薄,如此无情,甚至企图抛弃她,但她却在这样困苦的生活里,活出了善良,活出了人性中最让人敬佩,最让人感动的特质。
在我看来,这也是余华笔下“活着”的另一种状态,那就是“在苦难岁月里活出善良”,而家珍则是这种活法的最直接的忠实践行者。
因为家珍认识风水先生,所以自家的房子躲过队长一劫,但却殃及老孙头家,那浇了油的茅草屋烧得呼呼地响。看到这些,家珍本能地认为这灾祸是自己推到老孙头家里的,很是愧疚。

“这也正是家珍善良内心的体现,善良的人看到别人吃苦便生慈悲之心。”
福贵和家珍一起守夜煮铁,当福贵睡去了,家珍一个人忙碌着,不停地往火上加树枝,还拿木桶去池塘打水,最后累倒了。

“一个勤劳善良女人的形象跃然纸上。”

每每想起凤霞的病,想起曾经的苦难给女儿带来的终身伤害,母亲的痛总是表现得那么真切。
那只是默默地念叨着这样的一句话“凤霞要是不得那场病就好了”。
对女儿的病,她是如此懊悔,然而对自己的病却是这样一句淡淡的话“治不了才好,哪有钱治病啊”
这淡淡的一句话却让人心酸,她是宁愿自己病也不愿让家里加重负担啊
病来越重,可她仍然想着农活儿,想着工分,想着替家里分忧。

拖着病躯收割麦子时对福贵的埋怨“你干你的,过来干什么?”她是怕福贵一过去,别人都注意到她生病了,不能干了。

我读到此处的时候,就在想,如果面对同样的场景,我们普遍的写作者会用什么样的语言和表达方式呢?余华的如此写作处理高明而独特,把一位善良的女性淡淡地推向了读者,不单是眼前,更是深深的脑海里。
余华的这些写法再次说明,有时候,淡并非肤浅,浓亦并非深刻,恰到好处,看似淡,有时候便格外深、透,格外能触动人。
情不自禁要为余华这样优秀的作家点赞了!
未完待续。
备注:

"与旸瑫同读一本书"活动的第3本书《活着》 (6): 把善良浸泡在困难里
阅读时间:2019年2月22日
阅读页数:82-116
注:本文原创,未经授权,谢绝转载.欢迎分享朋友圈,微博等.我已加入"维权骑士"版权保护计划.文中用图来源网络,如有版权问题请及时联系.
点击专属链接购买,将比官方直接购买获赠更多福利:月会员3个简书贝、季会员9个简书贝、年会员35个简书贝、尊享会员500个简书贝。
旸瑫,一个烹文取暖,煮字疗饥的生活家.更多交流加微信69421456.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