把书翻到237页
X型腿,膝外翻,足往往呈现一个外翻的状态
O型腿,膝内翻,足可能呈现一个内翻的状态
小腿内旋就是胫骨旋内
小腿内旋就是从后面看这个人的小腿肚子有点向外翻
如果胫骨外旋从后面看这个人的小腿好像是往内翻的
当你看到一个人足往外翻的时候,考虑这个人的小腿有旋内的倾向
当你看到一个人足内翻的时候,考虑这个人有没有胫骨旋外的倾向
如何去调整一个人的小腿呢
其实调整小腿呢我们总是认为应该去学几个动作,应该怎样快速的去调整好
其实能够给一个人快速的去调整好都是形状的问题,解决形状的问题现在已经不是什么秘密的技术或者说是技巧,这已经是完全公开化的东西
问题是我们如何去改变一个人的习惯
问题是如何去改变到这个人的习惯
问题的问题就是要去改变一些习惯
比如说
你想知道胫骨旋内到底怎么叫旋内,当你伸直膝关节的过程中,你的膝关节一但伸直的那一剎那,你的整个膝关节就被锁住了,
但是你要知道当你在屈膝关节的时候你就会明白,你在屈膝的整个过程当中,关节呈现屈膝的状态下,你的小腿就可以发生内旋和外旋
这种外旋呢,我们可以徒手帮你,告诉你什么叫内旋什么叫外旋
比如说我们绷住小腿让他做脚的外八字,在屈膝的情况下,这叫做小腿的外旋,你也可以叫做膝关节的外旋
如果我绷住你的小腿给你做一个内八字,这叫做小腿的内旋,也可以称为膝关节的内旋
但是我们来帮助对方来做这些动作,这是一个很有必要的步骤,这是让我们的客户能够知道他如何来做这个运动,但是你帮他来做这是一种外力,而并不是内力,如果你帮助别人来完成这没有什么
但是最终要让他自己来完成他最终的矫正,他需要的是一个内力,他自己学会了可以做一些内旋外旋的训练,那么这些内旋外旋的训练,我们后面会有肌肉的一些讲解,但你要知道怎么去做,我们可以旋空去做,也可以在屈膝的情况下你的手撑在地面上去做,都可以
但是这里有一个问题
就是你要有耐心很重要
就是你要有耐心很重要
就是你要有耐心很重要
把书翻到238页
我们来看什么叫做距跟关节的协调性
距跟关节呢
运动解剖书(2)第27讲(足 踝)距跟关节呢就是我们人的距骨和我们的跟骨之间的一个关节,
运动解剖书(2)第27讲(足 踝)红色圈圈里叫距骨,上图
运动解剖书(2)第27讲(足 踝)绿色圈圈叫跟骨,上图
距骨和跟骨之间我们形成了一个
运动解剖书(2)第27讲(足 踝)红线条标记的叫做距跟关节,上图
就是距骨和跟骨,距跟关节呢他又有另外一个名字叫距下关节,你要记住这些英文单词,你可以不会读,你也可以不会写,但是你得认识每一个字母,你把这些字母输入到对应网站当中,你就能够搜索到大量的专业的图片
距跟关节有一个协调性,这个关节的形状使其可在不同的基本面来活动
什么意思呢
不同的基本面,在解剖学当中,无非就是三个面,
矢状面,
冠状面,
水平面,
就是说所谓的基本面的活动,指的就是
冠状面,
矢状面,
水平面
但是有些时候我们面和面之间可能会出现相互的一些交叉,这是站姿时保持平衡的基础部位,它可使小腿的骨骼向上以及使足部骨骼向前,
也就是说你不要去小看这个关节,在这个关节周边他的意思就是可以让你上面的生物力线保持一个垂直,可以让你足部前方的足弓这个地方向前,能够维持一个相对来说比较稳定的足弓,而这里面跟了一句话,没有一块肌肉依附于距骨上,上面画红色圈的就是距骨,没有一块肌肉是依附在上面的,这就告诉你什么:
势单力薄呀
将领得有军队,黒社会老大得有小第,超市,饭店得有很多的服务员
也就是说当他没有了这些周边肌肉的附着的时候,意味着距骨就是一个孤家寡人阿,
那么这个孤家寡人他必须要靠谁呢,所以说跟骨就相当于整个骨头当中的一个丞相的级别,
这个关节太重要了,所以说因此距骨位置(红色圈)就是在你小腿骨的下面,
运动解剖书(2)第27讲(足 踝)距骨位置,红色方框,红色圈,上图
也就是说,距骨的位置尤其是上方的胫骨与腓骨构成的扳手状,它们两个在最下端形成了一个凹槽,
什么叫关节呢
所谓的关节,大部分的关节都是一凹一凸,如果没有一凹一凸的话,那么他可能就会形成其他的一些辅助结构来完成对这个关节的固定。
比如膝关节,在大腿骨的最下端,是凸又不是很凸,说他平吧又不平也凸出一点来,小腿骨胫骨你说他凹吧也不凹陷,说他平吧又凹陷一点,就是处于一种很尴尬的一种局面,所以说对于一个这样的关节他里面就必须塞一个鞋垫,这个鞋垫咱们叫半月板,
但是这还不行,在这个关节周边就附着了很多韧带,里面有关节内韧带,大家所熟悉的前后交叉韧带,还有膝关节外侧的一些韧带,内侧副韧带,外侧副韧带,
这是什么意思呢?
当一个关节周边关节面不能够形成非常深的和凹陷的对接的时候,他就必须有更多的辅助结构来完成对这个关节的稳定
来完成对这个关节的稳定
现在在回个头来看这句话,大家可以看到,这个距骨和跟骨就形成了一个这样的一个凹槽,绿色线,下图左
运动解剖书(2)第27讲(足 踝)这样的凹槽就恰恰把红色框镶嵌到了里面,它形成了一个凹槽
他说,他的位置尤其上方的小腿的胫骨和腓骨以及下方的跟骨位置来决定,距骨容易吗,距骨的上面是小腿,小腿的上面是大腿,大腿的上面是骨盆啊
大腿的上面是骨盆啊
骨盆的上面是脊柱啊
脊柱的上面是脑袋啊
那也就是说一根距骨顶天下啊
如果你把距骨想像成一个大力士的话,这个跟骨就是他的根基啊
如果没有跟骨在后面这么强大帮他承托住的话,距骨早就被压垮了,
所以说生在这个地方,它确实是引发了很多的问题,
所以说我们唯有建立有效的小腿的稳定性,
这可能是一个非常有效的良策或者说是上策,
但是在这个地方,你会想,回去要练小腿了,
但这里面又涉及到一个功能的问题,如果你不能够去合理的启动,你是把小腿练的很结实,是把足踝练的很稳定,
但是你后来发现,好像一天不如一天好看呢,好像穿的裤子一天比一天长的,腿越来越短呢
这就是为什么很多人练着练着发现不对了
所以说在整个体态的建设当中,你应该具备一种战略的眼光,而不是说想练哪就练哪,这都是什么年代了,
所以说李哲老师说他总是操着金子般的心啊
再来看
他说唯一直接依附于跟骨的肌肉就是大名鼎鼎的小腿三头肌,
还是那句话,谁能把小腿三头肌讲明白了,得15分钟,那是厉害了
侧面引导跟骨的肌肉止于足的前部,从侧面来引导足的一些肌肉止于足的前部,
因此关节的侧面和旋转的平衡,关节的两个侧面,内侧面,外侧面,以及旋转就是我们讲的踝关节的旋前啊,旋后啊,这都是与平衡是息息相关的,
所以说足踝的平衡不仅仅是跟足踝有关,只是说
足踝的问题可以反应出其他的问题来,
骨盆的问题也可以反应出其他的问题来,
所以说影响这个部位协调性的重要因素是身体重量的分配,也就是你身体重量分配于跟骨不同的部位,
这里面就要好好的去理解一些重要的问题来
再来看238页
我们从背面来观察我们的足踝
运动解剖书(2)第27讲(足 踝)那怎么来观察足踝呢
他说我们的这个脚跟啊,跟腱是垂直的,形成了一个沙漏,
沙漏大家都知道,就是中间细,然后上下两端在漏沙子,
如果重量分部于足跟中间的话,那么这个跟腱可能就是垂直的,
运动解剖书(2)第27讲(足 踝)大家都看到了这就是所谓的垂直的跟腱(绿色线)下图
运动解剖书(2)第27讲(足 踝)红色的线条
运动解剖书(2)第27讲(足 踝)如果说你没有合理的去分配身体的重量的话它可能就是一个斜的,大家可以看到,这是一个很明显的斜的,下图
运动解剖书(2)第27讲(足 踝)当我们明白了这样一个斜的之后,也就是说
身体的重量如果是压在或者分部在足内侧,可能就会出现足外翻
身体的重量如果压在或者是分部在足的外侧,可能会出现足内翻
也就是说这些足内翻足外翻是身体的重量压在了足踝的另外一侧而并不是在中间
这里面你要去理解他
运动解剖书(2)第27讲(足 踝)就上面这张图他告诉你
从侧面看
如果小腿形的骨骼外翻倾斜(来自膝外翻)这可能会使距骨向内倾斜病使足后部呈现外翻状态
相反,如果小腿的两骨内翻倾斜(来自膝内翻),这可能会使距骨内翻
运动解剖书(2)第27讲(足 踝)上图
旋转时
如果胫骨内旋,腓骨踝使距骨内旋并且引起距跟关节外翻
反之
如果胫骨旋外(自膝关节起)胫骨踝使距骨旋外,这会导致距跟关节内翻
因此小腿两骨的位置改变了足后部的姿势,从而影响足前部的形状。然而,这并不是一种对称的改变。因此,应当区分足后部与足前部的不同情况(参考第266~269页的实用练习)
运动解剖书(2)第27讲(足 踝)来看上图
左边相当于正常了,
右边的照片右下角的照片中
运动解剖书(2)第27讲(足 踝)红色方框内的左脚,这就是足外翻,身体的重量压在了足的内侧
小腿形成了一个怎样的旋转呢,小腿发生了内旋,
小腿发生内旋,很多人的大腿也可能发生了内旋
小腿发生内旋的时候,当我们出现了足外翻的情况
这个人可能是X型腿
但你看上面这张图,他又不是,
所以说同一个症状同一个表现它代表着可能背后有很多种情况,
我们绝不能因为一种表现而去直接判断对方有什么什么问题,谁也不是神,
所以说这个问题在哪里呢,我们要去通过更多的指标,更多的评估的细节来去完成对其最终的认定
运动解剖书(2)第27讲(足 踝)那这个足外翻是什么引起的?是骨盆过度前倾引起的?
如果单纯的给你右下角的小图,就问你,这是X型腿引起的还是小腿内旋引起的还是骨盆过度前倾引起的???还是先天的?
所以说我们可以提出很多,但问题是你只看这一个你后面所推断的都有可能
所以说要看到其更加全面的照片,能够知道其更多的生活背景,所以说要去了解
运动解剖书(2)第27讲(足 踝)来看239页 跗横关节
蚹横关节的关节面方向是不同的
所以足为什么复杂
我们的手呈现精巧的劳动的
可是足不一样,你要翻山越岭,你要走四方,它要适应不同的平面,还要适应各种平面不同的东西,所以说我们的足就必须要适应它,
如果没有这么多的关节,而且这些关节还必须要朝向不同的方向,能够让你在不平的路面当中,行使出你的能力来
所以说之前介绍的关节面都是水平的,而跗横关节的关节面却是垂直的
运动解剖书(2)第27讲(足 踝)它不是上下对接的关节面,它是前后对接的关节面,
就是骨骼骨骼形成前后对接
怎么理解呢,
从距骨和跟骨之下,这个骨头都是往前去了,你看你的手也明白,你的手掌的掌骨跟手指的指骨就叫做垂直的关节面,
此处实现的扭转将足的前部区域与后部区域之间进行了一个调整,以便将身体的重量分布在足部三角支架的三个点上去,
当你形成了这些扭转之后,它就,这个扭转可以促使足前部以第一趾骨做为支撑,或者以第五趾骨做为支撑
什么叫趾骨
就是你脚掌的掌骨,
什么叫做掌骨,是指你手掌的掌骨
脚掌的掌它不念掌骨,叫趾骨
这一扭转同时依靠非固有肌
是什么肌
小腿肌
什么叫固有肌
在我们足上面的小肌,在小腿当中的大肌叫做非固有肌
所以说什么叫做固有资产,就是在我这个地方附着的叫固有资产,或者说是直属肌肉,
那么小腿肌肉呢叫做不是足部的非直属肌肉,但是对足的影响是非常大的
这些肌肉运动在身体重量的分配中是占主导地位的,
了解完跗横关节之后,
再往下看
位于跗横关节前面关节的协调性,它说
趾骨头之间的负重平衡源于跗横关节的方向
什么意思呢
也就是说你的第一脚掌骨和第五脚掌骨能不能够很好的贴住地面,取决于不是你的第一脚掌骨和第二脚掌骨
取决的是你的跗横关节
跗横关节在此协调着重要性在于通过他所实现占主导地位的支撑方式
这些手法就专门在这个地方来进行一些有效的纠正
怎么纠正
把你的手从这个人的足弓的地方塞进去,也就是说让这个人的足弓的地方踩住你的手
或者在下面塞一个毛巾也可以,但是要实一点
这个时候你把另外一只手放在足弓正上方的足背的上面,239页
运动解剖书(2)第27讲(足 踝)一个手放足弓的下面,一只手压在上面画箭头的地方,以轻柔逐渐增加力量,就像压井一样,垂直往地面压,
压的时候不需要太大的力量,根据一种弹性来回应
这个时候跗横关节会有一种很明显的弹性来进行给你反馈,然后你通过这个弹性来进行慢慢的挤压,
弹性一会就出来了,力量不用太大,就把这个关节进行了重新调校一下,
弹性一但出来做个10次8次,客户再走路他就会觉得好轻松
原因在哪里
因为我们重新来帮你建立了跗横关节的松动,然后你的足又重新分配了你身体的力量,
这个时候干嘛呢
抓住这个黄金期,
练啦
练啦
练啦
不要问能够挺多长时间,可以告诉你15分钟顶多啦,在这15分钟以内就是要练习足的
固有肌
要练习足的
非固有肌
的平衡的功能的训练
这个时候就完成了慢慢的加固
所以说我们就了解它
再来看下面的两两张图
239页
运动解剖书(2)第27讲(足 踝)运动解剖书(2)第27讲(足 踝)
他说用足趾支撑,解放趾骨头,(让你的跗横关节往上拱一拱)
或者用趾骨头支撑而解放足趾,使其自由而不再用力按压,以便重新建立平衡或者对足进行驱动
来看下面这张图
运动解剖书(2)第27讲(足 踝)最左边的箭头比较斜,中间的箭头是正常的,从你的足跟直接压向你的大脚趾,
最左边的是足外翻的图,
而我们现在看到最右边的这张图叫做足内翻(力量从足跟直接就干到了第三足趾去了)
就会发现这个人的问题
再来看下一张图
运动解剖书(2)第27讲(足 踝)左边是足外翻
当力量一但呈现在足内侧,就呈现出了足外翻,力量,足弓都开始向内偏,你足弓为什么向内偏,你为什么会出现那种低足弓(不叫扁平足)
纯粹的扁平足和低足弓还是要有所区分
看中间的图,在正中央,刚好一落地大脚趾就着地,纵弓嘛,
做足内翻的时候就会发现可能会出现一些高足弓的情况,脚趾就会出现第三脚趾特别疼,一跟你说第三脚趾第四脚趾疼的人就要去看看这个人有没有足内翻,如果对方没有明显的足内翻,那么你是不是再来把237页的书看一下
运动解剖书(2)第27讲(足 踝)如果没有明显的足内翻
看看这个人有没有小腿骨的外旋呢
小腿骨的外旋是不是要考虑237页这个人有没有O型腿啊,
所以说这就是信息,这就是线索啊,所以把上面的图看懂
再来看下面的图
运动解剖书(2)第27讲(足 踝)讲足弓
看上面的这张图,
运动解剖书(2)第27讲(足 踝)第一张有红点的图:正常的足弓(上图)
运动解剖书(2)第27讲(足 踝)中间有红点的图:高足弓(上图)
运动解剖书(2)第27讲(足 踝)最右边有红点的图:低足弓或者是扁平足(上图)
什么是足弓
足弓是从足跟到大脚趾叫内侧纵弓,足跟到小脚趾的跟骨(或者说是第五趾骨头的地方)叫做外侧足弓
运动解剖书(2)第27讲(足 踝)横弓:横弓就在跗横关节,
横弓就像一个横行的编织,这种横行的编织恰恰就是相当于对内侧纵弓和外侧纵弓有着很好的影响
再来看图
运动解剖书(2)第27讲(足 踝)扁平足:上图有红点的水印
运动解剖书(2)第27讲(足 踝)正常足弓:上图有红点的水印
运动解剖书(2)第27讲(足 踝)高足弓:上图有红点的水印
这些是比例典型的
了解了这些足弓之后
运动解剖书(2)第27讲(足 踝)我们要知道高足弓会引发什么问题
对一个人来讲,来看上图左边的骨架,
腰椎力点
底髂关节
髋关节
膝关节
足跟有三个点
告诉你横弓,足跟,还有纵弓,
也就是说你是一个正常足弓就没有什么问题,
但是当你一旦发生足弓塌陷,
看左边骨架,有没有发现:
腰椎上面多了红点,
髋关节上面多了红点
膝关节上面多了红点
右边足踝少了红点,左边足踝多了红点
这告诉我们什么呀?
代表着当你的足弓出现了问题,尤其是低足弓和扁平足的时候,那么就会把更多的力量(因为你的足弓散不掉这些力量)
怎么办
散不掉这些力量,这些力量就会存在于或者是在哪里承重了呢?
更多的力量
沉在了腰,
沉在了髋,
沉在了膝
这是通过足的角度,我们先通过一个足的角度去考虑这个问题,
但是反过来,那么他的一个足弓的问题是谁引发的
这是另外一个问题
我们一定要具备这样一个逻辑思维
比如现在看到一个足底,那么我们说这种足底可能会引发你的腰椎疼痛啊,髋的疼痛啊,膝的疼痛啊,
但是问题来了,
这个足的问题是谁引发的?
是髋引发的?还是步态引发的?还是这个人天生就有问题?
这都是需要我们去考量的,去了解这一块
当了解完之后,就要去做一些训练
运动解剖书(2)第27讲(足 踝)看上图的水印,
中间的是正常的,
左边的是扁平足,
右边的是高足弓
要去充分的了解这张图的含义,所以这张图是特别特别的棒,他告诉我们很多重要的细节,
运动解剖书(2)第27讲(足 踝)上图:湿纸测试法(可以用笔画出线条来)
这张图告诉大家,不是很多人都很典型,
运动解剖书(2)第27讲(足 踝)图中1是正常的
图中2可能有高足弓
但是跟那个示意图又是有着很大的差距(每个人的脚都不一样哈)
在上上图的示意图会发现高足弓感觉就要断了一样,
所以说这种筛查呢非常简单,但是如果对方比较严重的话你是当场就会看出来的,
这叫湿纸测试法
足内翻可能会出现高足弓,小腿可能出现外旋
足外翻呢就是内旋
运动解剖书(2)第27讲(足 踝)来看上图,你看出了什么?
在拖鞋的脚跟有一圈黑色的印迹,而且是整个偏向外侧
运动解剖书(2)第27讲(足 踝)这说明什么,可能是有足内翻
只有足内翻才会把力量放在足的外侧呀,
足外翻是把足的力量放在内侧呀
你可能就会知道这个人的步态或者站着是什么样
那么这个人出现了足内翻,可能就是高足弓,小腿可能外旋,这个人可能有O型腿
O型腿又分几种
股骨内旋型
股骨外旋型
如果拖鞋是女的有可能是股骨内旋型
如果拖鞋是男的很有可能是股骨外旋型
的O型腿
而且那个女的可能还同时伴有膝关节的超伸
推论不代表建议,最终是要看到本人
把书翻到240页
支撑的状态下踝与足的协调性
就是你在站立的条件下你的足踝是一个怎样的状态,
足的三角支架
当我们以双足支撑的时候在每只足下会形成一个由三点限定的支撑的多边形,
1,后方的足跟,
2,前面内侧的第一趾骨头
3,前外侧的第一趾骨头
运动解剖书(2)第27讲(足 踝)上图的左下角就清楚了
在这三个支撑点之间形成了足的三块弓
1,内侧纵弓
2,横弓
3,肉眼不易发现的外侧纵弓(足的外侧缘)
这三块弓形成了足弓(一横弓两纵弓)
两纵弓分为内侧和外侧,这三角支架呀
这些足弓有一些力量的作用而形成,主要是1,施加在足部的分部并不均匀的身体重量
2,维持这些弓的肌肉的牵拉能力(练习呀)
这些足弓是让你更好的牵拉,承担身体的重量,
三角支架根据身体的重量在足部从前向后的分部而进行有效的改变,
运动解剖书(2)第27讲(足 踝)平衡性的两个极端
怎么来理解呢
简单的东西往深了教你就是大师
如果重量落在最前端你会发现足跟几乎不进行支撑,足的前部做了支撑,趾屈肌产生了收缩
什么叫趾屈肌,就是小腿后群的肌肉,
这个人在站立的时候就呈现出一个身体前倾的姿势,
而这样的人现在可多了啊
高跟鞋啊,,,
一前倾膝关节疼啊,
如果不改变足弓的一个平衡性的问题(不管穿什么鞋)那么,,,
如果重量落在了脚后跟,你会发现足前部几乎不做支撑,足跟用力了,伸肌产生收缩,
240页左下角
运动解剖书(2)第27讲(足 踝)平衡性的两个极端
要么力量在前脚掌,要么力量在脚后跟
力量应该是既落脚后跟也落前脚掌,把身体的重量均匀的压在足上,但是你需要知道先把这三个点做出来,
运动解剖书(2)第27讲(足 踝)正确的站姿
4分之3的重量在足跟上,4分之1的重量在足的前部(足趾午支撑)
这种姿势可以使肌肉得到一定的信息,
因为
1,足弓没有太大的负荷,(重量落在足后部的两块大骨上,因此,足弓的支撑肌肉稍微放松)
2,胫骨直接落在距骨上句,胫骨甚至可以通过微小的收缩而在距骨上达到平衡。(胫骨做一些小的内旋外旋的姿势)
因此,这是一种长时间站立时可以节省肌肉力量的姿势
如果上述的平衡是不稳定的,就有可能向后摔倒
这就要求足后部更精确的平衡,距跟关节的加入应使我们感觉在用足跟中部站立
足跟中部站立。
放在中轴和后轴,而不是直接放在脚后跟
中轴和后轴75%,前轴放25%
运动解剖书(2)第27讲(足 踝)上图,如果
50%的重量在足跟,50的重量在足前部,
此时肌肉运动更强烈,因为
1,足弓承受负荷,所有支撑肌肉处于支撑收缩状态
2,胫骨在距骨上并不是垂直的,而是倾斜的,靠小腿后面的肌肉收缩来重建平衡
此种姿势对足后部的本体感觉精细度的要求大大降低
此时平衡会更容易达到:我们可以稍微向前或者向后移动,只是后面的肌肉会收缩的更多或者更少而已
这不是一个休息的姿势,而是唤醒肌肉的姿势,人们倾向于在开始运动前采用这种姿势
运动解剖书(2)第27讲(足 踝)从侧面来看(尤其是单腿支撑时更明显)
重量落在足的内侧或者外侧(很多人单腿支撑就非常的不稳定,可以帮助对方进行单腿支撑训练,让他能够踩平)
不建议直接上平衡垫,建议一个人先去感受单足的点都在,足跟啊,足的前部啊,感受平均之后再上平衡垫
你可以在站立的情况下进行身体的前后左右摇摆以感受整个足部重量在你整个足底的一个分配的情况
身体70%的本体感觉来自于足
建议一个人先去完成单足训练
另:脚跟起落的练习会使小腿变粗吗?
小腿变不变粗取决于当他在往起的时候他应该把力量放在哪里
在做这个练习的时候其实只需要把意识转念一下,1,让前脚掌用力的去踩地,把意识放在前脚掌,而不是把意识放在提脚后跟,那么这样小腿会变软
2,在起的时候是靠臀的力量(微屈膝,伸膝时慢慢启动,就可以很好启动臀的力量)
运动解剖书(2)第27讲(足 踝)运动解剖书(2)第27讲(足 踝) 运动解剖书(2)第27讲(足 踝) 运动解剖书(2)第27讲(足 踝)
主讲老师:李哲
文字编辑:华姐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