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这有一家小酒厂,他的产品专卖内蒙。
都是用类似于大桶纯洁水的塑料桶装,十斤二十斤的一桶,例如十斤一桶的才卖到50元,折合每斤才5元。
“酒是粮食精”。您算算,三斤粮食出一斤酒,三斤小麦现在得3.6元,剩下的1.4元别说各种配料,各种费用,仅说人工也不够呀。所以这个很明显是酒精勾兑。
但他做的很好,从强盗逻辑上讲,他做的好,每年赚几百万,还被表扬呢,你说怪不怪。钱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赚钱才是硬道理,这是什么样的逻辑呀。
前面有哥们问我酒精勾兑危害有多大,真的没法具体说,只要不是当场喝死人,酒厂就不怕,因为没办法能证明后来的疾病和曾经喝过的酒有因果关系。
在我印象中,97年前后,有个省的酒厂把人眼睛喝瞎了,引起中央重视,抓了一批,判了一批,事闹得挺大。而从那以后,再也没有听说过喝酒的与酒厂有啥纠纷。很奇怪不是吗?咱们社会上这不能吃那不能喝的事件很多,但怎么就没有与酒打官司的呢。真的是没有吗?!
关键是在没办法证明酒与疾病的因果关系。
所以,你说酒厂怕啥呢。
而消费者呢?咱们首先在潜意识里认为酒是有益的,这点没错,但酒精勾兑,过度使用添加剂的还有益吗?
所以我们本能的逃避有害的假设。
因为我们也不能证明后来的病和曾经的酒之间的因果关系。
有人说,好酒孬酒我一喝就知道,这话就有点大,因为你能辨别的可能只是哪个更劣质。
曾经有个说法是看酒挂杯的程度,挂杯好就是好酒。挂杯,这名词不解释,能把帖子看到这里的都知道啥意思。但你们不知道的是,有种添加剂就是解决挂杯的问题,哪怕一杯水,放了这种添加剂一样挂杯挂的让你满意。
还有说口感能辨别,最不靠谱的就是这个,香料这种东西能调出你需要的任何口味。打个比方,蛋挞里根本没有鸡蛋,奶油蛋糕又有多少是真的奶油呢?
貌似河南中牟是生产食用添加的大本营,酒厂的香料呀什么的大都从那里来,有那里的筒子也可以扒一扒。没有歧视的意思,食用添加剂生产没有错,规规矩矩的轻工业,问题在于使用者,使用这些添加剂的厂家使用得当吗?
所以我前面说好酒的标准,更多的是从喝过以后身体的生理反应来判断。
大家有没有过这样的体会,有的酒,越喝感觉身体越热,喝多了就容易出汗,而有的酒,越喝身体感觉越冷。这难道也不是区别吗?
咱们虽然都是工薪阶层,但也应该享受一下酒这种最简单的快乐。好酒不应该只是权贵阶级的专享。其实咱们要求并不高,我们只是提了个最低的要求,就是固态发酵的而已,至于口感等等精益求精的境界,权贵们可以继续享有,俺们老百姓不羡慕也不愤怒。这个要求并非遥不可及,抬抬脚就能够到。
正宗的酒可以买,虽然无良的厂家太多,但只要银子够,还是能买到。
关键词是正宗之后的“实惠”二字。市场上的正宗肯定不实惠,实惠的一定不正宗。所以要喝到符合这两个条件的,必须要付出一些行动。
其实你看,我们为什么一定要买到原酒自己窖藏呢,就是为了实惠二字。假设,一斤新酒刚出来,二十块人家卖给咱,因为他是做生意,周转快自然价格就低,但你要让他存三年你才去买,那么按照三年前的二十块的话,他还卖给你吗?这个道理相信大家都明白。所以别人为你提供窖存等等服务的话,那么这酒也就只能是权贵们才能消费的起,咱老百姓也就占不上边了。
你说买池子不现实,估计你没看我前面的帖子,买池子怎么不现实呢?一次购买金额大,我们也都是亲朋好友凑一块买,其实这样买才能买的最便宜。你所说的不现实,我估计是怕麻烦。
有钱人不麻烦,花钱就有人去服务。咱们是工薪阶层,咱只能自己弄。正宗又实惠,那就不能懒惰。要花点时间,花点心思,还要有点耐心。
遇到好散酒那是很运气的事。现在出原酒的对比做成品酒的来说还算行,好人和坏蛋一半对一半。
我曾到某宝上看卖散酒的,看完后,我也只能是“呵呵”二字。
原酒只能保证酒不掺假,不作假,绝对可以喝,但不一定每个都好喝。不同的原酒产区是千差万别的,不是任何地方造个池子就能出好酒。
很多舆论都是佐证窖池如何重要,酒曲如何重要,酿造技术如何重要。这些方面的重要我前面都说过,不再重复,要补充的是,当地产的粮食也很重要。
以小麦举例,不同地区的小麦不同。不是品种不同,而是因为土壤的关系,同一品种的小麦在不同地区种出来都不一样。好像小麦的指标很多,比如说“面筋值”,“白度”等等。
这两个指标有个此消彼长的关系,面筋值高的白度就低,白度高的面筋值就低。陕西和山东的面筋值最高,咱们吃他们的面就觉得劲道,但前几名的大品牌,好像都不在这两个省。
河南的麦子比陕西山东差点,但面筋值依然不低,所以那几个大品牌也没有。
其实诸位仔细想一想,出好酒的哪个不是在小麦主产区呢。而且是在小麦白度高,面筋值低的地区才出好酒。所以我觉的这个应该也是和酒的好坏有密切关系的。
这是我个人的观察总结,没有根据也没有论证,纯粹瞎琢磨。
姑枉说之。
有哥们问白酒储存时间的问题,问的好。从经验来看,五年应该是比较合适的时间,这只是经验,没有理论根据。因为我们这里一般聚会就是喝三年左右的酒,最多也就是五年的,没见谁拿出更长时间的酒来,或者说没人请我喝过更长时间的,我自己的也是按五年循环的,要是按十年循环的话,家里实在也没地方放。
更长时间的肯定有,但我没喝过,没法评价。
是不是存储的时间越长越好,我确定的告诉你,不是。
貌似物理学有个“尼斯定律”,这个定律好像意思是,任何物质都会走向衰竭。酒也是物质,估计逃脱不了这个定律的范畴。要不怎么能说是定律呢。
至于最长多少时间,回答不了,应该看储存的条件而定。而我觉得其实时间长短不重要,重要的是达到你的要求,喝起来感觉好就行了。不一定非得多少多少年来界定。
有关原酒咱们谈到这里其实谈的是:原酒是咱们爱酒之人的最低要求。它起码是安全的,至于口感呀,风格呀等等咱还不计较,那是权贵们精益求精的更高享受。就好比咱们都得娶媳妇,我们的最低要求是要娶个女人,至于长的好不好看我不在乎。而现实是如果不自己花点心思,到婚介所找来的只能是充气娃娃。
酒厂不是没有好酒,只要有些历史的酒厂,都有自己的生产能力,能力大小有不同,但能力还是都有点的。只不过拜金主义弄过了头,世风日下,人心不古,贪婪让人迷失自己。再加上更重要的一个条件,没有信仰。所以本应该是普通的消费品,被虚幻化,越来越模糊,越来离咱们老百姓越远。
当他发现一百元一瓶的原酒你能消费起,那他马上就要卖二百,当你二百也不计较,那他立即就得是三百。直到你买不起,成为一小部分人的饮料。
举个例子吧,有家大酒厂几年前调整产品,主推一个新酒,就比如叫三年把,买120块左右,确实是好酒,纯原酒。不久卖的就很火,毕竟好东西市场还是能验证的。卖火以后,有了消费氛围,有了口碑影响,他们就又推了个五年,卖260,这个五年是不是更好呢?不是,这个五年就是原来的三年 他们不过是把三年装到五年的瓶子里而已,而三年呢,被酒精勾兑的所替代。
再过一段时期,又推个十年,卖到380,手法还是一样,这次增加个被酒精勾兑替代的是五年。以此类推,直到让他们赚到满意的价差。这个过程他们叫“价格发现”。
那么卖的越来越贵,销量会不会减少呢?要知道酒厂考量的不是销量多少,而是赚钱多少,卖十瓶赚十块和卖一瓶赚十块,你说他们选哪个呢?
而所说的价格发现,并不是不断更新以后,120的就不卖了,或者说销量少了,其实因为利润越来越高,广告投入以及销售力量的投入越来越多,因此消费氛围更加浓郁,再加上上市之初的口碑,可能120的反而销量更为巨大。
当然这不是主要原因,只是一个方面。我觉得还有一个的原因是,别人的都不是原酒,我干嘛非得是呢。我也要成本更低化。没占着便宜就觉得自己吃了亏,也是酒企的普遍心理。
所以如果法制健全了,你必须标明产品的生产工艺,固态还是液态你得写清楚,那么咱们的选择就很明了,酒企的产品的起点都一样了,他们之间的权衡也不会向现在这样无下限。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