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位行者问老和尚:“您得到前在做什么?”
老和尚说:“砍柴、担水、做饭。”
行者问:“那得到后呢?”
老和尚说:“砍柴、担水、做饭。”
行者又问:“那何谓得到?”
老和尚说:“得到前,砍柴时惦记着挑水,挑水时惦记着做饭;得到后,砍柴即砍柴,担水即担水,做饭即做饭。”
这个故事很是富有哲理,我们一生学了很多道理,却还是好不好这一生,其最重要的就是没有专注的去做一件事。很多书籍和理论都是让我们提高专注力,笑来老师提到的注意力>时间>金钱的理论,最主要的也是注意力。但如何把注意力真正聚焦一件事或者几件事上,其实是一件很难做到的事情。容易的事儿长期做觉得太无聊,太难的事儿做久了觉得太痛苦,享受舒适区的感受又脑子成就梦想。今日杜周岭老师的《认知觉醒》倒是给了一个很具体的建议,就是“让感受回归行动”。
因为我们大多数人意识不到注意力分为行动和感受两部分。如果我们能早点知道这个原理并能主动运用和修正自己的行为,或许命运轨迹和生活质量都会有所不同。那么如何让感受回归行动?就是长期强化和全情投入界限清晰的专注习惯。比如跑步时,把感受收回来,悉心体会抬腿摆臂.呼吸吐纳和迎面的微风;睡觉时把感受收回来,悉心感受身体的紧张与松弛;吃饭时,把感受收回来,感受每一口饭的香甜,体会味觉从有到无的整个过程,不要第一口还没有吃完就急着往嘴里塞第二口。身体感受永远是进入下一阶段的最好媒介,感受事物消失的过程更是一种很好的专注力训练。长期坚持联系,我的注意力就会慢慢回归……
然而我平时的认知正好与之相反,跑步时还听课程,害怕耽误时间。学习时总想着能用到哪里或者什么时间能看完。甚至还曾经一度专门练习分心术,想来真是南辕北辙!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