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是一本句句辛辣,字字尖刻,而又笔致清淡,干净素雅的寓言体小说,虽然是启蒙主义的代表作,却彻底讽刺了启蒙时代以莱布尼兹为旗手的乐天主义。
主人公“老实人”最初相信老师邦葛罗斯的乐天主义哲学,即在这个世界上,一切事物都是完美的;在经历了一系列游历之后,他终于慢慢认识到社会的残酷和冷漠,于是他抛弃了以往的哲学思想,并开始相信人应该通过劳动来获得幸福,种出一片属于自己的园地。
情节看似荒诞,却又都有现实世界的影子。徐志摩将之比之为清朝李汝珍的《镜花缘》,而笔者倒是觉得,如果说小说中老实人就像黑塞《悉达多》笔下的主人公,那么小说中的邦葛罗斯就像鲁迅笔下的阿Q。
老实人渡尽劫波,看尽人间所有的恶之后,终于回归自然和快乐,和悉达多勘破放下自在终得圆融的结局很是异曲同工。这大概也就是伏尔泰希望传递的“人对盲从最大的摆脱,和对欲望最大的战胜”的理性启蒙吧。
而邦葛罗斯狭隘保守又盲目趋时,质朴愚昧,再外加那么一点逆来顺受的精神胜利法。看来可笑亦可悲,不正是伏尔泰对现实世界中阿Q们被蒙蔽的理性进行召唤麽?
全篇以漫游经历为线索,采用鱼贯式的层次,大故事串小故事的方式来组织情节。小说里那些荒诞得令人难以置信的情节,其实包含着极大的现实针对性。不长的篇幅中包含着无限的机智、幽默、揶揄、理智和趣味,伏尔泰以法语中最高妙、纯洁的文本,措辞简练、恰到好处地体现了他的风格。
作者结合观望性第三人称的叙述手法,将读者的视角和思绪带入老实人的各种经历中,在观其经历的过程中,嘲讽和抨击社会丑恶,并用隐喻象征的手法展示了启蒙运动思想家们理想的国度。
文中有一处隐喻用得非常巧妙,在老实人和邦葛罗斯跟随雅各前往里斯本的途中, 他们先后经历了暴风雨、海难和地震,这象征着专制蛮横的封建君主的日渐没落,虚伪的天主教会的最终瓦解,以及被其愚弄的人民的逐渐觉醒。
一方面,《老实人》的叙述速度快得惊人。伏尔泰以神话般的笔触,一路狂飙,马不停蹄,驱赶着故事的所有人物遭受重重磨炼,一幕幕苦难的呈现好比意识流电影中的画面。 另一方面,《老实人》接近“零度写作”。叙述者和人物在讲述苦难时,总是极其客观平静,不掺丝毫情感。这种客观冷静的叙述展示了人物的心灵的麻木。
这是伏尔泰在反对专制主义和封建特权,追求自由平等的斗争中创作的不朽作品,同时也启示我们,无论置身于一个如何混乱喧嚣的环境,内心都要能保持一种冷静思辨的态度,去观察眼前世界及自身。即使没有收获的指望,也要心平气静地继续耕种,种好咱们的园地要紧。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