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本书拿到手中,已经快一个月了,但是还没有认真开始阅读。
这个周末,终于打开了这本书,并且投入了进去,展开了详细的阅读。
这本书的封面上,有肖老师的影子,朝着远方张望。
银子的旁边有一棵树,树上挂满了叶子。
而远方,有一行飞鸟掠过。
整个封面,给我一种诗意的感觉,一种辽阔的感觉,一种有远方的感觉。
首先读的,是董一菲老师作的序言。
在董一菲老师的眼中,肖老师的课气定神闲,是上品,是雨过天青的宋瓷,是宋元简单的水墨山水画,是至简的明代家具,总之,就是素面朝天的,那种地道的语文课。
董老师说,肖老师用清洁素淡的语言与文字,征服了听课老师的味蕾。
可是在这本书当中,却没有看到肖老师的课,心里边有一种怪怪的感觉。
不过,想到之前买的另一本肖老师的书,《我就想浅浅地教语文》,二指那么厚的一本书,除了16篇课例之外,没有任何的理论。
这两本书结合起来看,感觉对肖老师的理论有了更深的感悟。
肖老师浅浅教语文的背后,是对文体的极大关注。
只要听过肖老师的课,研究过肖老师的课例,就会意识到,肖老师的语文课,表面上看,有种浅浅的感觉,除了听说读写的能力之外,再没有其他的了。
在这种关注下滋生的课堂,是一种深入浅出的表达,是一种由浅而深的引领,是一种从浅到深的攀登。
从文体特征入手,直接渗入文体意识,课堂切入就会更加简约明快而又重点突出。
想起来在《皇帝的新装》这篇课例中,肖老师就直接从童话这种文体入手,整节课就贯穿着童话这种文体的特征:
这篇文章的特点是童话,童话最突出的特征是夸张,文章中典型的夸张细节,这所有夸张的细节是谁制造的?这篇童话带给我们什么启示?
这节课,就把文体教学的理念凸显出来,把肖老师对课堂的把握,对孩子的爱与理解,对一节课的导入,对一篇文章问题的设计,语言的剖析,呈现得淋漓尽致。
如同肖老师自己所说,文体是阅读教学的重要抓手。
除了文体之外,还要关注解读、文本、学生,还有文章的语言。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