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蛙》

作者: 7ca73d978d78 | 来源:发表于2018-10-01 23:30 被阅读3次

《蛙》看完了,我把书中姑姑万心的一句话看做该书的中心思想——“凡是承认历史的,就是历史的唯物主义者,凡是否认历史的,就是历史的唯心主义者。”

全书记叙了中国改革开放前后高密乡人民的生育状况,也折射出当时整个中国面临人口问题时做出的一系列调控措施。从起先的贫困,人们无力生养娃子,到鼓励生育,一波地瓜娃娃导致人口泛滥,再到计划生育期间人们偷着生政府严格管控强行堕胎的尴尬局面。文中的姑姑万心,起初是一名学过新技术的妇产医生,曾经从传统接生婆手里救下许多母子的性命。而后中国经历了一个人口陡增时期,这时候政府唯恐人口泛滥成灾,指定了一系列的计划生育政策,姑姑作为响应国家计生政策的骨干,她又积极执行国家政策,将许多小宝宝扼杀在其母亲的子宫里。可以说对政策范围内的生育者来说姑姑是天使,毕竟姑姑当时在村里是接生最牛的妇科医生,然对超生者而言,姑姑无遗是刽子手,是恶魔,无数家庭生儿子的梦想断送在她手里,甚至还有堕胎手术意外死亡的大人。无数婴孩的生与死都掌控在她手里,一面是鲜活的生命,一面是国家江山社稷,沾满鲜血的手不知是对是错,以致晚年,她都无法原谅自己……

我猜本书也正是借姑姑的疑问,引发人们对“计划生育”政策的疑问。到底是对还是错呢?历史在发展,社会在进步,相信现在每个人心中都有自己的答案。不论对错都是历史,既然无法修改,我们就必须承认它,并在以后的日子修正它。所以,作者最后在本书中的话剧本里的设计了一个姑姑自杀被救的情节。可能是想表达承认错误,从头再来的含义吧。

至于这本书为什么叫《蛙》,我个人分析:首先蛙在古时候是多子的象征,是一种生殖崇拜,契合了故事主题——生育;其次文中打娃、生娃、泥娃等都与“蛙”谐音;最后就是文中姑姑的恐惧——蛙。姑姑是个妇产医生,她觉得拨过皮的青蛙腿就像生产中的女人的腿,赤裸裸血淋淋,生死只在她两手之间,她因无奈而懊恼,因残忍而惧怕恐惧象征着繁育的拔过皮的蛙腿——女人的腿。

胡思乱想后,总喜欢胡言乱语,不喜勿喷……

读《蛙》

相关文章

  • 读《蛙》

    《蛙》看完了,我把书中姑姑万心的一句话看做该书的中心思想——“凡是承认历史的,就是历史的唯物主义者,凡是否认历史的...

  • 读《蛙》

    今天看了诺贝尔文学奖得主莫言的《蛙》,读到特殊历史时期条件下的妇女生孩子所受的磨难,那时人们缺乏科学信仰,被迷信思...

  • 读《蛙》🐸

    直到看了《蛙》,才真正体会到莫言的重量,很小时候偷偷从报纸的连载上看过《四十一炮》,但那时候我太小了,只是在他的作...

  • 读《蛙》

    莫言,作家,诺贝尔文学奖获得者,山东高密人。而我却第一次读他的小说。 不知为何,对他的作品一直没有想看的欲望,尽管...

  • 读《蛙》有感

    久仰莫言诺贝尔文学奖获得者的大名,在这种追慕的心理下,我拜读了第一部莫言先生的作品《蛙》。《蛙》主要讲述了高密一带...

  • 读《蛙》有感

    周六下午在办公室开一个小会,写完稿子我们就在那里唠嗑。聊着聊着就聊到了自己的弟弟妹妹,聊到了当年的计划生育,旭哥给...

  • 读《蛙》有感

    以前对于莫言,一直知之甚少,只是看了《红高粱》电影后才知道有这位作家,至于他有哪些作品却无心问津,以至于对于...

  • 读《蛙》有感

    很久没有完完整整的通读一本书了,用了两天时间读完了这本书,《蛙》,却觉得全书和蛙的联系太牵强,只是因为蛙和人的相...

  • 读《蛙》有感

    《蛙》是以19世纪60年代东北高密乡计划生育政策下为背景的一部悲剧小说,在鼓励生育的年代,姑姑是人们心目中的送子菩...

  • 读《蛙》有感

    前几天拜读了莫言先生的《蛙》,读完心中很沉重。总觉得该写点什么了。 我的家乡,在豫西一个不知名的小村子。我出生前后...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读《蛙》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rrloof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