车永龙 罗大伦博士 2022-05-14 09:00
从《道德经》中读来的育儿观
文/ 车永龙
老子是中国古代伟大的思想家、哲学家、文学家和史学家,道家学派创始人和主要代表人物。老子今存世有《道德经》(又称《老子》),其作品的核心精华是朴素的辩证法,主张无为而治。《老子》是一本大书,也是一本奇书。《老子》一书五千言,但研究注解老子的数目汗牛充栋,绝不止500W言了,现在人们的注意点多关注其形而上的哲学思想、领导艺术的政治思想、对仗工整辞文优美的文学思想,今天我跟罗博士一起听读《道德经》另有一些教育方面的感悟,或许理解尚浅陋,但自己感觉还是有必要在此文中做一总结概述,大家可以一起讨论下。是以圣人之治,虚其心,实其腹;弱其志,强其骨
本来这句话主要是表述老子的政治哲学,用无为而治的法则来治理社会。本文不论。在教育孩子方面,我们该如何理解呢?正所谓“仓廪实而知礼节,衣食足而知荣辱”,我们今日之教育名目之繁多,压力之大大大超出孩子的承受范围,作为孩子失去了童真的快乐,而过早的承担了父母的意志,我们往往培养不出来知礼节、知荣辱的孩子,却培养出来一堆的考试机器。此时老子却提出来,教育孩子其实很简单,虚其心,实其腹、弱其志,强其骨,先让小家伙吃饱肚子、提炼好自己的体格,空虚自己的心智,打好基础,以待大用。因为这实际上是自然之道,教育也理应顺其自然而为之,尽可能减少后天的欲加之累。道生之,德畜之,物形之,势成之。是以万物莫不尊道而贵德。道之尊,德之贵,夫莫之命而常自然。故道生之,德畜之;长之育之;成之熟之;养之覆之。生而不有,为而不恃,长而不宰。是谓玄德。
比如一颗种子,种在泥土里,这是“道生之”。但是必须要得到日光、空气、水来培养她,这就是“德蓄之”。慢慢的这颗种子由泥土中抽芽,开花而结果,最后我们可以吃到果实如苹果、芒果等,是为“物形之”。但是今天种下一棵种子,不是明天就得到果实,必须有一个力量形成,那就是“势成之”。慢慢地形成,慢慢地成长,所以在其用上势有其重要的作用,万物必须借势而生。道生、德蓄、物形、势成是是宇宙万物生生不已的四个关键阶段。在人的行为方面,就是道德成长起来,才会有一个结果,在这个结果的构成中,最重要的就是时间和空间的力量。自然规律生成万物,人们顺其自然的做法才能使之将养生息。在教育上,一个人“物形之”是受三个方面的因素制约:“道生之”是指遗传因素,“德蓄之”是后天教育,“势成之”是环境因素。这三个因素相辅相成才能成物。
老子又强调,“道之尊,德之贵,夫莫知命而常自然”,意为不要恣意干涉及主宰万物,而让万物自然化成。在教育上,我们看到优秀的学生绝不是学校可以培养出来的,这种学生在任何学校都是尖子生,现在学校抢生源就是此例,否则,如果能够自己培养出来,还抢什么呢?关键是家庭和学校要营造出来一种适合成长的环境和氛围,让优秀的学生自然脱颖而出,这样的学生是可持续性发展的,而不是被敲骨吸髓的木乃伊。老子又强调了“长而不宰、为而不恃”,孩子是父母所生所养不错,但是孩子却是独立的个体,有独立的思想和意志,父母应该做的是尊重孩子的兴趣及意愿让其自由发展。现在有些父母,总是想把孩子紧紧箍在自己的世界里,为孩子安排好了一切,甚至是婚姻,但事实上却往往事与愿违,越是想主宰孩子的生活,越是想用自己的经验影响孩子的选择,最后越是害了孩子。这一点在教育上做父母的更应该思考下。万物生长发育,成熟结果,修养保护,生而不据为己有,养而不视为有功,成而不做其主宰,这才是上德的做法。天下之至柔,驰骋天下之至坚。无有入无间,吾是以知无为之有益。不言之教,无为之益,天下希及之。
老子的思想是至柔胜至刚,无有入无间,就是滴水石穿的道理。无为而无不为,在教育上来说强调“不言之教、无为之益”其实是最高明的教育方法。
易中天在谈到自己的教育方法时就说,自己是不教育,无为之教。这里讲的“不教育”,其实是一种无为而治的思想。在教育子女方面要真正做到无为而治,需要具备两个条件:一是一定要在家里营造一个民主的环境,比如说可以什么事都跟孩子商量着来;二是营造好的学习环境。有了这两样,便可以省去许多操劳,真正享受无为而治的快乐了。反观现在有些家长,在教育孩子上总是操碎了心,呕心沥血、全力以赴,而孩子却总是“我行我素”,找不到提高成绩的门道。实际上,做家长的,如果在家里营造了一种好读书,好思考,民主的学习氛围的话,孩子的教育其实是很简单的。这样的例子其实很多,钱钟书和杨绛在教育他们女儿阿媛的时候就是一样的。
叶圣陶在教育上有一个说法,教育是农业,不是工业。即教育的方式主要是帮助优秀人性的自然生成,不是按照某种先验模式人为刻意的锻造。那么从老子的思想上来提炼教育法门,我们可以看到其实教育很简单,那就是“虚心实腹,弱志强骨,自然化成,不有不恃,不言之教,无为之益”。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