做农业是一条漫长的创业之路,它不是你幻想中能一蹴而就的行业,不会让你一夜暴富,做农业的初衷是让生活更美好,不能看不清局势就盲目的冲进去,在“低头拉车”的时候一定多思多想,不要只看成功的案例,他们的经验不一定合适当下的你。
以下是一位做农业的朋友列举的做农业务必注意的几条“红线”,从栽培和工业两个方面进行分析。
一 遵从大面积流通土地潮流,搞自营栽培。
大型的自营基地看起来是非常高大上,但是如果缺乏足够的钱和经验,就可能演变为一颗雷。高投入、重资产、慢报答,稍有不慎就会石沉大海。
一路上我看过很多的农场,到最后大都是骑虎难下的局面,因为前期已经投入那么多钱了,后期还需要大把运营资金,最后导致资金链的问题而搁浅。如果非要投,按部就班的方式比较好,而且在规模上一定要控制,注意危险分摊,农业并不是幻想中那么美好的行业。
二 分散种类出产,多特色发展。
农场里种一个种类叫专注,种两个种类叫跨行业。因为无论从技术层面仍是仓储物流、出售渠道,土豆和番茄是两个行业,少有兼并同类项,更不用说在农场里种一堆产品了,多种类出产,一定要考虑技术,栽培条件,出售渠道等方面,不能单纯盲目的投入。
多种类出产,对人才和运营带来的压力巨大。有的人会挑选全年轮作,为了弥补淡旺季,那也得有主次,一个为主、一个为辅,平摊一下成本。也有人栽培多种产品的,基本就是为了卖体验,真实去审视产品,很多几乎没有竞争力。
三 谨慎跟风,做好作物产出时间预算。
中国幅员辽阔,往往一个产品的栽培区域是跨县甚至是跨省的,这使得很多产品虽然滞销了,但是其他地方还在鼓励出产,这是很可怕的,农业最大的局限性是地域性和时效性很大,市场很残酷,纵然你的产品很优秀,但是兄弟产品的低价在那儿摆着,你想高投入、高产出,不一定办得到。
面临这样的工业,最好的办法是做农业的初加工、深加工,这是做行业的蓄水池配套,这个是国泰民安的方案,而不是投身进去,把自己也变成滞销的一部分。
四 在优势不明显的地区栽培盲目投资。
农产品先有地域品牌,再有企业品牌。在没有地域工业基础的地方做农业,是很吃亏的,要花大量的成本。如果是逆势而走,在一些不适宜的产区做栽培,搞不好会颗粒无收。农业栽培如果单纯的考虑投入问题,而不考虑出售问题,到头来也会是一场空,做好整体预算,谨慎投资。最好的办法是抢占价值高地,在最有优势的产区差异化升级产品。
五 投资只能靠规模取胜的工业
做基本没有附加值的产品,要靠量来支撑微薄的利润,这个对管理的要求太高了。
操作难度大,资金要求大,投入与收入不成正比。
六 盲目搞全工业链一条龙运营
有些行业的工业配套特别差,非得让你从产到销都自己做,甚至很多基础服务都需要自己投,纵使三头六臂也要谨慎干这个事。
七 做没有中心产品的农庄
这里的中心产品是指能够标准化、规模化地为农场实现盈利的产品或服务。把农庄当旅游景点做,无可厚非,但是一定要找到一个可量化的产品或服务。最近我发现了一个小农场,出产虽然持平,但是一年接待小学生教育十万人次,农场收入直接迈入了小康。
农业是一个长期的工业,有的时候单单有情怀是不够的。希望将要投身于农业的朋友一定要做好调研,找准方向,不行盲目投入。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