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代是中国教育史上的黄金时代。它不像汉代,仅限于儒家经典而是分科办学、专业广泛,充分显示了盛唐文化的繁荣气象。唐朝中央朝廷办学总共分为三大类。
第一类是国子监(教育部)下辖的六学:
1.国子学,学生300,皆三品以上官员子弟。
2.太学,学生500,皆五品以上官员子弟。
3.门学,学生1300人,其中500为七品以上官员子孙,800为庶人之俊异者。
以上三学,学制九年,以学习《周礼》、《仪礼》、《礼记》、《春秋左氏传》等为专业兼习《周易》、《尚书》、《公羊传》、《谷梁传》;以《孝经》、《论语》为公共课;《国语》、《尔雅》、《说文》等为选修课。
4.书学(书法学院),学生30人,收八品以下官员子弟及庶人中通书者。以《说文》、《字林》为专业,兼习其它字书。
5.算学(数学院),学生30人,招生范围同上。学习《九章》、《周髀》、《缀数》等,学制11年。
6.律学(法学院),学生50人,招生范围同上,以律令为专业课,学制六年。
第二类是皇族学校:
1.弘文馆(属于门下省)
2.崇文馆(属于东宫)
这两馆的教师由著名学者担任,称“学士”。收三品以上及贵戚子弟各30人,学习经史书法。
第三类是中央各专职部门所办的学校:
1.太医署——医学,分医科、按摩科、针科、药科,学生结业后可考取医师。
2.司天台——天文学,学习天文学、历数学、漏刻学。
3.太朴寺——兽医学。
4.祀部——玄学,是专门的道教学院,研习《老子》、《庄子》、《列子》等书。
唐代的学校
以上各学皆收各国的留学生。
各学都有严格的考试制度:分旬试、月试、岁试、升补试(毕业升学考试)。一考背诵,二考理解。岁试共十道大题,对八题,为上等;六题为中等;三题以下为不及格。三次岁试不及格,令其退学。
唐代的学校
唐代地方州、府,分经学和医学两种:经学生额40至60人,医学学生10至20人。县学只开设经学,名额20至50人。州县学生通一经者,可升入四门学。
另外政府鼓励私人办学,办学的通常是著名学者,他们有先授徒讲学,而后做官的如:颜师古、孔颖达;也有既做官又讲学,如韩愈、柳宗元;还有退官后,再回乡讲学的如刘焯。为社会培养了大量优秀的人才。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