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类的思维严重依赖于隐喻
在认知语言学中,对隐喻的研究向我们说明了这点。隐喻不仅仅是明显运用了比喻修辞的句子,比如“儿童是祖国的花朵”。隐喻是人们从熟悉的、具体的概念来理解不熟悉的、抽象的概念的过程。比如,“问君能有几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在这句词中,“愁”本来是一种人类的情绪,是不可计量的。而将其比喻成一江春水,便能让人理解“愁”的程度有多么高,“愁”的密度有多么大。
这种隐喻已经印刻进了我们的心灵深处。我们几乎无时无刻都在使用隐喻来理解新鲜事物。这是我们无法改变的现状,哪怕我们都知道类比推理不是很靠谱,但我们依然无法阻止自己和他人使用类比推理。我们要做的是在认识到这一现状的基础上,改进自身的思维。
隐喻本身作为一种底层思维方式,并没有什么坏处。大多数人只能用低质量的隐喻进行思考,无法使用更精致的科学模型来理解这个复杂的世界。所以作者不断强调知识框架的重要性,强调通识教育的重要性。每个人都应该或多或少地学一些数学、生物学、经济学、心理学、社会学、政治学等学科领域。我们需要将这些多学科的理论模型印刻进我们的心灵深处,让它们成为我们看待这个世界,理解这个世界的底层思维框架。这样当我们以隐喻的方式进行思考时,就会得出相对更高质量的结论 。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