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
“小朋友画廊”:“真诚”是公益最硬的后台

“小朋友画廊”:“真诚”是公益最硬的后台

作者: Dr魏五 | 来源:发表于2017-09-06 14:15 被阅读0次

    8月29日在朋友圈刷屏的“小朋友画廊”在短短几个小时内,吸引了580万网友参加捐款,募得资金1500万。主办方腾讯公益表示这些善款都将用于改善自闭症等特殊人群的处境。

    但随之刷屏的还有各方的质疑声:自闭症也能画出这样的画,有没有“枪手”?捐款为什么是给机构而不是给本人,有没有猫腻?善款使用能不能落到实处,能不能追溯?

    “小朋友画廊”遇到的问题是国内公益共同的困境:不信任。

    不信任的直接原因是中国公益事业本身屡现丑闻。

    “郭美美”“罗一笑”“彭宇案”等事件的曝光,在人们的心中烙上了“虚假公益”的刻板印象,使得人们对善意越来越吝啬,对公益越来越怀疑。

    而不信任的深层原因,则是公众缺乏“安全感”。

    2011年中国社科院对北京、上海、郑州、武汉、广州、重庆和西安等7个城市居民的调查中,社会总体信任程度的得分平均为59.7分,已经进入了“不信任”水平,可以说是到了社会信任的警戒线。

    在中国社科院研究员杨宜音看来,中国社会正经历着从传统社会向现代社会的转型,社会信任主要面临着三种由内到外的转变,即从户口所在地内流动到户口所在地外,从计划体制内转移到市场体制,从熟人圈内延伸到熟人圈外。

    “由于‘三内’向‘三外’的转变,传统的信任体制被打破,而新的信任体制还未完全建立起来,造成了信任下降,转型期社会信任危机频发,人们对社会信任问题日益关注。”

    市场经济下的社会形势日益复杂,而信用体系建设和法律法规又尚待完善,“传销”、“电信诈骗”、“拐卖”等层出不穷的违法犯罪行为,更让公众缺乏安全感。如社会学家李银河所说,“当很多人做坏事欺骗人时,当受骗上当大量发生时,社会就彻底丧失了信任。”

    中国公益事业想要打破这一僵局,万变不离“真诚”二字。能够真正地为弱势群体服务,让公众看到公益的实效,是赢得信任的根本。

    首先要做到“有实效”,让公益组织务实地为民服务。这要靠行业自律,但更离不开法律法规和社会监督。

    法制的良好运行是公益健康发展的基础。美国是当今世界上公益慈善事业最发达的国家。如果把非营利部门单独列为一个经济体,按照世界银行公布的2009年各国国内生产总值(GDP)排行榜,这个经济体的实力可以名列世界第5位,超过法国、英国或者意大利。

    美国政府管理公益慈善组织的现行监管体制主要形成于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以后,而且仍在实践中不断改革、日臻完善,它可以归纳为“一个基础,一部基本法,三个层级和两大监管重点”:以法治为基础;以《国内税收法典》为基本法,通过税收扶持公益,制定门槛;建立联邦、州和地方三级政府管理体制;以公益慈善组织的公信力与资金的募集和使用情况为监管重点。

    这一体制既扶持了公益事业的发展,又为公益事业的监管提供了坚实的基础。相较之下,我国的公益法治工作则大有待进步。

    其次是社会监督问题,也就是让公益“看得见”的问题。《2010年度中国慈善透明报告》调查显示,有79%的公众希望了解慈善组织的业务活动信息,73%的人希望慈善组织公布财务信息,然而只有25%的被调查组织信息披露程度较高,而近九成接受调查的民众表示捐款后从未收到过慈善机构的信息反馈。

    敢于直面质疑就表明了对自身能力的自信,公开透明是解决谣言和怀疑的最好方式。尤其在互联网时代,充分利用网络对信息进行公开,积极参与媒体话题,能够较好的建立公益知名度和可信度,反之,妄图回避信息时代无处不在的监督力量,只会让公益蒙羞。

    反观“小朋友画廊”,尽管在一开始遭遇了质疑的声音,但腾讯公益和“wabc无障碍艺途”公益机构很快就通过网络平台进行了澄清,并进行了资金公开,这也是互联网公益“快速反应”优势的体现。但与其在事后澄清,不如在一开始就进行公开,这也给未来的公益项目提供了经验。

    总而言之,“小朋友画廊”中折射出的中国公益信任问题,不仅仅是“公关危机”这么简单,更本质的是要让公益回归初心,用真诚和公开来赢得大众的支持,为中国公益事业创造一个良好的环境,“真诚”才是公益最硬的后台。

    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小朋友画廊”:“真诚”是公益最硬的后台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rttvjx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