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
把时间当做朋友

把时间当做朋友

作者: 追忆汨 | 来源:发表于2022-11-13 14:15 被阅读0次

    《把时间当做朋友》这是李笑来的出的一本书,我当时看这本书的时候他在得到APP开设专栏《通往财富之路》。后来从我朋友那里得知报名了《通往财富之路》的学员都没有财富自由,最后只有李笑来财富自由了并且远遁国外了。

    这个人在当时确实坑了很多韭菜,这是事实。我推荐这本书的主要原因是因为我当时处在非常焦虑、非常想成功,但是又不想花时间在学东西上。

    这本书让我知道人是没办法去管理时间的,时间也不听任何人的管理。要在一件事情上有所建树,需要花大量时间在这件事上打磨。切勿一时兴起,三分热度地做某件事情。

    困境

    在生活中,你总会遇到这样一种情况:当你要考试、看书或者专心做一件事情,你总是因为手机的呼吸灯突然闪了一下就打开手机锁屏——打开抖音心里说好就看半个小时——突然微博就发一个弹窗说某某某什么大瓜,然后当你做完这些操作之后回过头一看这时间怎么就过去了一下午。

    距离你要做的事情还有不到半个小时就要交差了,你就会发现时间不够用。你就会在这个时间不够的情况下,非常匆忙的把这件事情做完。

    完成任何一件事情都需要一定的时间,任何事情都最好或必须在某个特定的时间点之前完成。只要是必须完成的任务,不管是否已经开始执行,最后期限都在不断迫近,因为时间永不停歇。

    醒悟

    每个人都能把自己划分为两部分——自己知道的与自己不知道的。

    人类认知四象限:

    1、公开象限,自己知道,别人也知道的部分。

    2、盲点象限。别人知道自己却不知道的事情,往往是自身的缺点和不足的地方,但当局者迷,往往自己很难发现这些。

    3、潜能象限。自己不知道,别人也不知道的部分,往往是自己的潜能部分,这部分才是我们最大的宝藏,挖掘无限可能的部分,需要自己不断地去探索和挖掘

    4、隐私象限。属于不便说、不想说、不能说的部分,只想自己知道,不想让别人知道的部分。

    现实

    这个社会上很多人都期望速成,然而不管在哪个领域都没有速成的方法。

    期望速成有两个主要原因

    1、人希望自己的欲望马上得到满足的天性。

    2、就是很多人不懂“有些阶段就是无法跨越”这个道理。

    期望速成总的来说:一方面是自己的欲望无限,一方面是要完成的事情太多,一方面是自我满意度的不断下降——这就是人们总是不由自主地期望速成的根源。出路肯定存在,但这出路只有一个起点——接受现实。告诉自己:我有不足,我需要时间,我没办法一蹴而就。

    速成是不可能,我们只能是通过“换”。生活给了我什么我就用好什么,积累到一定程度再去换能换的东西。

    管理

    在时间领域有一个与墨菲定律同源、貌似悖论的侯世达法则值得牢记:

    完成一个任务实际花费的时间总会超过计划花费的时间,就算制定计划的时候考虑到本法则,也不能避免这种情况的发生。

    喜欢拖延的人总是“错误估算任务所需的时间”,总以为可以在最后期限之前完成,心里想着“时间还多得事嘛!” 。其本质原因在于内心恐惧:只要开始做事,就要面临做错、做不好的风险。他们认为那些能够做对、做好的人都是直接做对、做好的,所以很多人做事拖延不过是“不求有功,但求无过”的心态。

    只要做事,就一定会出问题。这是现实——无论何人,无论何事。如果在做事的过程中没有出现任何问题,那肯定不是在做事,而是在做梦。

    学习

    获取更多知识几乎是我们开拓自身心智的唯一手段。对绝大多数人来讲,学习能力也许是一生中最重要的能力。

    所有人获取知识最基础的手段就是“体验”,比“体验”高级一点的获取知识的手段是“试错”,在“试错”这个手段的基础上,另一个聪明一点但重要得多的获取知识的手段是“观察”。

    人类原本是通过基因遗传积累经验的,但是文字的出现,使得人类的经验积累不再仅仅依赖基因遗传,人类开始使用文字记录并存储信息、获得知识、传播经验……现在我们已处于人类历史上进步速度最为惊人的时代, “日新月异”这个词已经不够——“分新秒异”都不过分。

    然而今天,文字的传播已经前所未有地方便、容易。可以说,是互联网改变了一切:文字处理软件、网志程序、搜索引擎……无数新技术使文字、经验和知识的记录、传播、共享、检索变得非常容易。

    在这样的时代, “阅读”突破了个人“体验”或者“试错”的种种局限——“体验”往往只局限于自己, “试错”也受限于自己的阅历,而通过“阅读”,我们却可以得知他人“体验”和“试错”的结果(即所谓的“经验”),进而获得跨越时间和空间,跨越种族和国度的信息——翻译工具越来越先进,掌握两种或者两种以上语言的人数量也在不断增加。

    思考

    分析因果关系是我们在决定是否接受某个观点之前必做的功课。所谓的思维缜密,其实并非常人想象得那么高不可攀,事实上可能恰恰相反——做到并不难。很多人做不到的原因无非两个:一,习惯性拒绝思考;二,不懂得应该如何思考。

    每天有无数的人因为分不清原命题和逆命题而被他人左右。混淆原命题和逆命题,抹杀两者之间的差别,是广告设计者最常用、最舍不得放弃的手段——因为它很有效,正如之前的统计数字所表明的,至少对70%的人有效!

    “谁主张,谁举证”不仅是一个法律术语,它涉及生活的方方面面。可惜,大多数人并未在意。事实上,不懂“举证责任”就是一个思考时“误入歧途”的常见原因。他们的逻辑是:既然你无法证明我是错的,那么我就是对的。这是一种典型的逻辑错误,即“诉诸无知”。

    爱迪生非常努力、非常勤奋、热爱工作、热爱生活。但是,这个“案例”无法证明:一个人只要跟爱迪生一样“非常努力、非常勤奋、热爱工作、热爱生活”,就可以获得与他一样的成就——明显还需要很多其他因素。其实,爱迪生是不是一个特别努力的人,本质上与我们没什么关系,我们该努力还得努力,不应该仅仅因为别人努力或者不努力,我们就放弃努力。

    交流

    日常生活中,我们很少看到有意义的讨论。大多数人由于种种原因并不重视“共同遵守理性讨论基本原则”,动不动就忽视、放弃、违背这些原则。有多少次,我们会听到这样的话: “本来就是这样的!” “就算道理是那样,我也无法接受!” “滚!” “放屁!” “傻屄!” “你自己看着办吧!” “行行行,就你最聪明!” “我不管了!” …

    如果我们在任何讨论中发现参与者里面有“自以为是”者存在,那么最好的选择只有一个——退出讨论。因为,只要他们存在,讨论就不再是讨论,也不会得出任何有意义的结果,继续下去只会浪费自己的时间。而我们千万不要自以为是到认为自己有能力、有时间、有责任、有义务教会他们“想明白”的本领,甚至带他们跨越那道阻挡大多数人的障碍,这任务几近不可能完成。

    对任何事实,每个人都有看法,这话不假,但“每个人都有自己的看法”这句话却是非常扯淡的——对很多人来说,那看法究竟是不是他的,他自己也不知道。大多数人根本不思考,而少数肯思考的人大部分又不懂得应该如何思考,所以,绝大多数人只不过是环境的产物而已。

    总结

    任何积累都需要时间,而且必然需要漫长的时间。也正因如此,大多数人才不肯积累,不愿积累,甚至不屑积累。

    最近有个农民工自考拿下12本,被网友酸说:你月薪几万呢?这些成就是因为这个农民工通过自学,他在11年内陆续考取山东大学新闻学自考本科证书、企业人力资源管理师二级证书、高级中学教师资格证等12本证书。

    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把时间当做朋友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rtvfxd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