抑郁英文是depression,也是经济大萧条的意思。如果用比喻的角度去看,大萧条就像冬天,要清理很多旧账,孕育新的生机。就像冬天的树,看起来掉光了叶子,毫无生机,但其实只是在积蓄能量,等到春天依然会发芽长叶。抑郁情绪不舒服,但它也可以被视为一个机遇,两段不同生活之间的过渡阶段,去重新审视自己,调整生活和目标。

1.作为动力学派的咨询师,在心理咨询中,一般是不给建议的。特别是对于情感依赖型来访者,抑郁的痛点在于人际关系中的自我。他们的内在体验是孤单,害怕被抛弃,对此非常的敏感和脆弱。这类抑郁修复的重点是通过建立现实的关系来帮助自己。
2.完美主义者,虽然看起来自我贬低但其实非常强调自己的独特性,其实也带有一些全能自恋的幻想。他们内在认为其实谁都不会爱我,所以我只能靠自己——那么这一类抑郁的工作重点在于自我攻击的转化。在关系中学会表达愤怒不满,去看到这并不会摧毁关系,反而会让关系更真实。以不批评的方式去回应,促使来访者在一个相对安全自由的空间里反思和理解自己。
荣格的自性化的倡导,也可以为抑郁情绪找到升华的意义:当我们觉得自己不够好的时候,怎样找到让自己感觉自己有价值,发挥出潜力的方式?超越抑郁的方式,需要向生命深处探寻。我们不需要活成别人期待的那样,失望也并不会击碎关系。我们不需要背负起别人希望我们背负的责任或者义务,我们可以做不到,或者不想做。
3.抑郁情绪来自压抑,有很多内隐的愤怒和攻击无法表达。真正的哀伤和康复,离不开对自己真实情感的肯定,其中包括爱恨情仇。只有接纳了内在阴暗荒芜的部分,才能完整地接纳自己。
放下“期待”与投射,“投射性认同”,其实就是“期望效应”人格面具理论认为,所有的人际互动都是面具互动。我们把一个面具投射到别人身上,以为对方就是那样的人,然后与之互动。看起来是跟另外一个人互动,其实是跟自己的一个客体面具互动。这是一场自编自演的戏,脚本来自内心。如果对方刚好就是那样的人,与投射出去的面具相符,则皆大欢喜。即使如此,也不是两个人的互动,而是两个人各自跟自己的客体面具互动。如果对方不是那样的人,与投射出去的面具不符,戏就会演砸。虽然演砸了,但演戏的人自己可能还浑然不知。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