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文:
力拔山兮气盖世。时不利兮骓不逝。
骓不逝兮可奈何!虞兮虞兮奈若何!
译文:
那巍峨的高山也被你用力举起
是何等的豪气,当今无人能比
但是时局总是对我不利
心爱的乌骓马都飞腾不起
连乌骓马都不能前进我能奈何
亲爱的虞姬呀,我们现在怎么办
我真的不知道怎么才能对得起你
书法作品《垓下歌》
大烩赏析:
说起这首《垓下歌》,我们首先想到的就是那位大名鼎鼎的“西楚霸王”,还有一些非常有名的故事、成语及熟语,比如说:霸王别姬、破釜沉舟、四面楚歌、鸿门宴、作壁上观、锦衣夜行、沐猴而冠、无颜见江东父老……
那么真实的西楚霸王是怎么样的呢?
——1——
项羽其人
项羽公元前232年生于楚国名将世家,其祖父为名将项燕,姓芈,氏项,名为籍,字为羽,是今天江苏宿迁人。
项羽小的时候,他的叔父项梁要教他读书,但这小子学了没多久就撂下书本不学了,搞得家里人很是无奈,见他从小力大无穷,说不定这小子以后也会和他祖父一样驰骋疆场,跃马杀敌,叔父项梁又教他学剑,但也没多久又撂挑子了,项梁很生气要教训项羽,可项羽却歪着脑袋不依不饶说:“读书识字有鸟用,只不过是能记住个人名罢了,再说学剑也只能和一个人对敌,要学我就要学万人敌。”项梁心里说原来这小子是学习兵法呀,于是又给项羽教授兵法,这下可把项羽高兴坏了,可是日子久了也对兵法产生厌倦,只学个大概,竟不肯深加研究,项梁也是没有办法了。
虽然战国七雄已成历史,但是在秦始皇统治时期,还是有很多战国贵族势力存在,而且大多有复国的想法,大秦,注定还是一个动荡不安的朝代。
某日,秦始皇到会稽去游玩,驾着大船渡浙江,项羽与项梁叔侄俩一起观看,项羽对项梁说:“秦始皇是可以被取代的。”项梁急忙捂住项羽的嘴说:“你不要胡乱说话,否则会给全族招来杀身之祸。”而项梁也因此对项羽另眼相看。
那时的项羽已经长成了一个大人,身高八尺之多,力能扛鼎,才气过人,即使是吴中弟子,也都非常害怕项羽。
——2——
原来,在项梁举事的时候就上演过鸿门宴。
伟大的始皇帝陨落了,在赵高和李斯的操办下,胡亥成为秦二世,大秦的噩梦也就开始了。
二世元年也就是公元前209年的秋天,“燕雀安知鸿鹄之志哉”的陈胜、吴广在大泽乡起义,拉开了秦末农民起义和集团势力征战的序幕。
同年九月,会稽郡守殷通找到避祸的项梁说:“大江以西全都造反了,这也是上天要灭亡大秦的时候啊。我听说,做事情占先一步就能控制别人,落后一步就要被人控制。我打算起兵反秦,让您和桓楚统领军队。”项梁借让项羽去找桓楚的机会,出账给项羽安排一番,等待信号,于是,项羽扮演了一次樊哙的角色。当然,这次是成功了。
会稽郡守殷通被项梁的鸿门宴所杀,得到郡守的人头和官印,就有了号令全郡的权力,尽管有人反对,但都做了项羽刀下之鬼。就这样,项梁成了会稽郡守,召集自己的有生力量踏上了举旗起义的征途,项羽初任副将也开始了为将为王的一生。
项羽和刘邦的交集大概发生在公元前208年,这个时候,大秦的土地上已经战火纷飞,战国贵族后裔复立故国,公开与大秦的敌对态度。项梁也立了楚怀王雄心,自号武安君。项羽已是一名能征惯战的将才,正在这个战火纷飞的年代里冉冉升起。
——3——
项羽真的是大英雄么?
历史与岁月的浸泡是一条最不易为人察觉的制造英雄的路径,从恶魔都英雄者诸如人屠白起等。
乱世的战争固然在所难免,但不应少了人道。据统计,战国名将白起征战沙场37年,共下九十余座城池,未尝败绩,战国时期战死两百多万人,白起所杀之人就占去一半:攻韩、魏于伊阙斩首二十四万;攻楚于鄢决水灌城淹死数十万;攻魏于华阳斩首十三万;与赵将贾偃战沉卒二万;攻韩于陉城斩首五万;长平之战杀人四十五万,其中四十万降兵被活埋。
项羽的惨无人性也是骇人听闻的,在其一生的征战中,据《史记》记载,项羽集团的屠城和杀戮有六次之多:
第一次襄城屠城,坑杀全城平民。
第二次城阳大屠杀,杀光了辅助秦军抵抗的全城平民。
第三次新安大屠杀,坑杀秦军降卒20万。
第四次咸阳大屠杀,杀戮关中平民无计,大烧,大杀,大劫掠,大掘墓。
第五次破齐大屠杀,坑杀田荣降卒数目不详,大劫掠大烧杀,逼反复辟后的齐国。
第六次外黄大屠杀,因一个少年的利害说辞,好不容易放弃。
上述杀戮,全部都是战胜之后的屠城与杀降,纵使战争是残酷的,但更加残酷的是人心。
另外,从杀害会稽郡守开始,项羽所杀之人也是数不胜数的:宋义、楚怀王、子婴、全部嬴氏皇族。而刘邦,不管是刻意的装逼,还是真的有怜悯之心,比起项羽的暴戾,就显得更加宽大长者。根据历史的规律,刘邦最终建立大汉王朝也是合乎情理的,倘若项羽成功,建立的也不过是像秦一样短命的王朝罢了,最受苦的莫过于天下百姓了。
对项羽的残暴心有余悸的楚怀王曾对大臣将军们忧心忡忡而又咬牙切齿地说:“项羽为人,剽悍猾贼!项羽尝攻襄城,襄城无遗类,皆坑之!诸所过之处,无不残灭!”项羽的残暴也是致使最后田荣、陈余、彭越等相继举兵反楚的最直接原因,“多行不义必自毙”这句话正是说给“项大英雄”听的。
所过处,无不残灭,何等的冷血,何等的残暴。
为什么在现在人人都把项羽当做大英雄呢?这就不得不说说一个中国文学史上的才女——李清照。
——4——
谈谈李清照的《夏日绝句》。
《夏日绝句》的全文是:“生当作人杰,死亦为鬼雄。至今思项羽,不肯过江东。”
这首诗是北宋极具才情的李清照伤感于朝廷放弃抗金而渡江偏安,伤感于从汴京一路南逃的惊险艰辛,要发感慨,原是必然。我想对于她这样一个感性体验无与伦比的女人,对历史的认知程度却低得很,甚至达到糊涂。
大家都知道易安居士以婉约词著称,一生极少写诗。就在这少数诗作中的这首小诗,却选择了一个罕见的恶魔作为宣泄抵抗心绪的对象,实在荒唐幼稚得不可思议。当然单就说此诗的文学价值那是毋庸置疑的,但是却错误的宣扬了一个根本不是英雄的刽子手。
相比起关羽由人到神至圣的华丽变身,项羽的变身也真是“有过之而无不及”,就是一首二十字的小诗就给项羽打开了一扇变身之门。借这首小诗,败退的北宋朝廷为自己柔弱的灵魂找到了一个“阳刚”的历史依托,然而,对项羽的思恋也就在市井勾栏间快速的弥漫开了。
其后的历朝历代都有政权更替的经历,失败的人总是不愿意放弃心中想做英雄的梦,败北后的遭遇和乌江边的项羽如出一辙,所以他们也感同身受,以一个走投无路的恶魔为榜样,一同树立起了一个悲壮的英雄形象。
在这里不可否认的是美人虞姬对项羽的纯纯真情,至于项羽是否已真情相报就不得而知了,我感觉对于一个残暴无比的恶魔,感情对于他来说也许和白开水一样,每天也只是有饮用的爽快罢了。
想要成为英雄的人,以恶魔为榜样。
项羽并没有被钉在历史的耻辱柱上,而是变身为竞相传颂的大英雄。
历史有时候就是这么可笑。
——5——
项羽真的一无是处么?
要说项羽一无是处,那是不对的。就凭他驰骋秦末的武功,也可以说是一代猛将。
东汉史学家班固在《汉书》中对兵学流派的分类为:兵形势家、兵权谋家、兵阴阳家、兵技巧家。对兵形势家这一流派的著作,他总共列有十一部,《楚兵法》、《蚩尤》、《孙轸》、《繇叙》、《王孙》、《尉缭》等,其特点为:“形势者,雷动风举,后发而先至,离合背乡,变化无常,以轻疾制敌者也。” 主要指战术方面的运用。
可见,小时候项羽学习的兵书也并非只是一知半解,而他将其运用在实战中,纵横沙场也是很了不起的。
在班固的《汉书·艺文志》中将项羽归为兵形势家,这说明项羽在颠覆暴秦创造新的时代方面是功不可没的,但是他的性格、他的暴戾葬送了自己为天下王的机会,在临死前也只能说“非战之罪、天亡我也!”
魂兮归来——6——
在乌江边,四面楚歌之时,项羽喝着酒,呤着“力拔山兮气盖世……”
虞美人在旁听了,泣不成声,若断若续地吟道:
汉兵已略地,四面楚歌
大王意气尽,贱妾何聊生!
那些未曾散去的亲信和侍臣,在旁见了,个个情不自禁,大放悲声。这时,营中更鼓敲了五下,项羽回头对虞美人说:“天将明了,我当冒死冲出重围,你将怎么样!”这时的项羽,竟然说不出让虞美人一起突围的话。虞姬虽然得到项羽宠爱,与项羽难舍难分,但她也是最理解项羽的。为了不使项羽为难,便对项羽说:“贱妾生随大王,死亦随大王,愿大王前途保重!”她一转身,突然从项羽腰间拔出佩剑,向自己项上一横,就这样香消玉殒。项羽抚尸大哭一声,命人就地掘坑掩埋了虞姬,跨上战马,杀出重围。但终究没有逃出汉兵的追击,到了乌江边无处可逃,自刎于江边,这年项羽才31岁。
刘邦后来以礼埋葬了虞美人。后来,在虞姬血染的地方就长出了一种罕见的艳美花草,人们为了纪念这位美丽多情又柔骨侠肠的虞姬,就把这种不知名的花叫做“虞美人”。这名称就一直流传到今天。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