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环境史古代文化
《环境史研究叙论》(读书笔记·一)

《环境史研究叙论》(读书笔记·一)

作者: 黄宝强 | 来源:发表于2017-05-08 19:09 被阅读25次

我本没有记读书笔记的习惯,但常常读完就忘。为加深印象,也为锻炼文笔,从今天开始决定做读书笔记。恰好近日在读梅雪芹老师《环境史研究叙论》,那就从这本书开始吧。

一、总序[1]

人类并非创造历史的唯一演员

——威廉·克罗农

 

如果一个社会的创造损害了它最优秀的头脑,并将最宜人的景观变成了荒原,这个社会能算是成功的社会吗?

——斯图尔特·尤德尔[2]

总序开始提出四个问题,环境史如何兴起、研究对象是什么、环境史的理论与方法如何把握,以及环境史研究的意义。(P1)这四个问题是环境史理论的基本问题,在我目前读过的极为有限的环境史理论文章里,这几个问题随处可见。

接下来,作者提到1962年《寂静的春天》是“现代环境运动的肇始”(P1)。这说明,环境史是为了响应社会对环保的需求而诞生的,天生就具有现实性和问题导向性。 就在自然濒临“死亡”之时,环境史应运而生。

作者认为环境史带来的一大改变,是历史研究对象或题材的变化。(P3)大意就是说,环境史之前的历史是以人类为中心的,只把人作为研究对象。环境史则与前者不同,其中自然进入了前台。“从而使历史这门学科在叙事上比其传统具有更大包容性的修正者的角色”(P6)。接下来,作者还提到《加工三文鱼》的例子,认为此书关注了传统史学家所不关注的物种,也不是像自然科学家一样只研究三文鱼等物种的习性或自然环境的变迁本身。(P8)这体现,环境史致力于研究的是人与自然的历史关系

上面的观点,从环境史理论来说没有问题,但似乎很难实际操作。环境史的理想状态当然是人与环境并重,但在实际上恐怕很难做到。人之所以关心环境,研究环境史,说到底是为了人。换句话说,没有了人的环境对人是没有意义的。就像书中介绍的“自然之死”,其实死的不是自然,而是有人的自然,或者说是人类这一物种。由此可见,环境史从根本上还是以人类为中心的。那既然如此,是否就可以认为环境史和传统史学没什么区别了呢?我不这么认为,在我看来环境史至少为历史学提供了一个新的维度,或者说环境史弥补了传统史学一个重大的缺失。因为自然往往也是人为的产物,而且自然还会反过来影响人。今天很少有什么纯粹的自然,各类自然资源都被人类所开发,各种景观都留下了人类的清晰印记,甚至连空气都充满了各种人造物质。同样的这些自然也会影响人,地形等自然条件的差异会影响战争的成败,瘟疫的传播会改变人类发展的脚步,自然甚至还会影响当地居民的性格。凡此种种,无不说明“人”不仅仅在政治、经济、社会、文化里,“人”也在自然里。所以,与其说环境史打破了人类中心主义,倒不如说环境史看到了更完整的“人”。

除了看到更完整的人,环境史还改变了历史动力的观念(P9)。

在有环境史之前,有些史学家认为历史是神创造的(神创史观),有些史学家认为历史是英雄人物创造的(英雄史观),还有些史学家认为历史是人民群众创造的(马克思史观)。环境史家认为,自然也是历史的创造者,当然人也是自然的一部分。可以说,环境史学的这种观点,进一步发展了马克思、恩格斯的历史唯物主义,让历史学真正的唯物了起来。从这个角度来看,环境史似乎也可以被看作终极史学(然而史学真的有终极吗?如果没有终极,那环境史学之后又是什么呢?)。有意思的是,神创史观和环境史似乎还有相似之处。神创史观的提出,是因为当时人们无法解释大自然的很多现象,于是就把原因归为神的影响。之后随着生产力的不断发展,人类改变自然能力越来越强,于是出现了以人为历史动力的史学观念。但随着20世纪70年代左右,环境问题的凸显,人类越发感到对自然的蔑视终将自食苦果,开始重视自然,尊重自然。不过也不能说环境史是神学史的回归,两者都强调自然,但神学史透出的是迷茫,环境史表现出的是尊重,是人类的理性光芒。两者之间有本质区别

不同的环境史学家,对人与环境的关系有不同的认识。有些环境史学家,更强调自然的作用,这就接近一种环境决定论(如贾雷德·戴蒙德);另一些环境史学家,更强调人和人类文化的作用,这被称为“文化决定论”(如威廉·克罗农)。(p.13,唐纳德·沃斯特)这种分法过于绝对,大多数环境史学家,是折中的。沃斯特显然认为,环境史应该是人与自然相交互的,因此环境史一定要与自然科学结盟,不能走资源保护主义和环境保护主义的文化政治学老路。这可以看做是沃斯特对环境史中的修正主义的批判。但我认为这种“修正主义”似乎并没有错,如前所述,环境史并没有打破人类中心,也不可能打破。因此,环境史势必仍然要以文化、政治等人类要素为中心。不过我也理解沃斯特的想法,如果过分强调人类要素,环境到头来还是附庸,环境史的意义又在哪呢?如何在环境史叙述中平衡环境与人,真是一个值得思考的问题呀。

环境史还带来了历史评价标准的变革(p.17)。长久以来,二战后美国的房地产开发商都被认为是解决住房问题的英雄。但亚当·罗姆在《乡村里的推土机》中,用环境史的评价标准对开发商进行了重新评价,发现并非如此。他们在开发过程中,极大地破坏了自然环境。用梅老师在这里概括的,环境史的评价标准就是“生态生产力标准”(p.23)。

环境史还推动了历史学科本身的理论建设。在历史学研究的方法、史料、解释等诸多方面都引起了大变革。

第一篇笔记终于写完,有点啰嗦,希望下次进步~


*斜体部分为个人的一些不成熟想法。

[1] 这是环境史探索丛书的总序,该丛书还包括《英国地理学家伊恩·西蒙斯的环境史研究》;《海有岸崖:美国废弃物海洋处置活动研究(1870s-1930s)》;《清洁空气的博弈:环境政治史视角下20世纪美国空气污染治理。》

[2] 1961-1969年出任肯尼迪和约翰逊总统任内的内政部长。

相关文章

  • 《环境史研究叙论》(读书笔记·一)

    我本没有记读书笔记的习惯,但常常读完就忘。为加深印象,也为锻炼文笔,从今天开始决定做读书笔记。恰好近日在读梅雪芹老...

  • 《环境史研究叙论》(读书笔记·二)

    保罗·克鲁岑 2009年8月4日,在丹麦哥本哈根,第一届世界环境史大会召开,主题是“地方生计和全球挑战”。大会的第...

  • 读史手记|制造汉武帝述评

    引言:欢畅淋漓,意犹未尽。 1序幕:1984年,田余庆:论轮台诏 《论轮台诏》一文1984年发表在《历史研究》,分...

  • 叙打针论

    今天打针还送了东西,排队的人不是很多,毕竟这已经不是当初的高峰期,没排一会就轮到了。生平最怕打针,倒不是怕疼,是怕...

  • 【读书】《历史研究》笔记

    温古知今 止于至善 ——《历史研究》读书笔记 “大学之道,在明明德,在新民,在止...

  • 中国古代戏剧创作思想史研究的新范式 ——从《〈西厢记〉创作论》

    中国古代戏剧创作思想史研究的新范式 ——从《〈西厢记〉创作论》到《〈牡丹亭〉创作论》 周松芳 《广东艺术》2019...

  • 《熙娟叙语》读书笔记

    30/33【33天写作】 时间:2018年2月28日 主题:《熙娟叙语》读书笔记 书名:熙娟叙语——一个咨询师的成...

  • 中国画理论集

    论画-东晋-顾恺之 画云台山记-东晋-顾恺之 魏晋胜流画赞-东晋-顾恺之 画山水叙-刘宋-宗炳 叙画-刘宋-王微 ...

  • 重逢

    妍和叙是小学同学,那时的她从乡下到镇上读书,未知的环境,一切都是未知,她很胆小怯懦。而叙是镇上的小孩,家庭环境不错...

  • 《知识论》读书笔记(二十)

    《知识论》读书笔记(二十) 2022年8月1日 C:意志的影响 1,意志与有选择的环境 从个体方面而言,各个体的意...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环境史研究叙论》(读书笔记·一)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rvlvtx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