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孙子兵法》是兵家集大成者,中国传统兵学奠基之作,被誉为“世界古代第一兵书”,开创了人类历史上第一个完备的军事理论体系,被历代兵家奉为百世谈兵之祖。
读《孙子兵法》的启示唐太宗李世民曾言,“观诸兵书,无出孙武”。《孙子兵法》其思想精邃富赡,逻辑缜密严谨,不仅仅是政治家,军事家的兵法宝典,更是被各行各位的精英人士所广泛的研究并加以运用,往往能帮助人们在其领域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比如,战国时期,“商祖”白圭运用《孙子兵法》的思想来经商并大获成功;北宋《棋经十三篇》是仿《孙子兵法》十三篇而著的围棋理论著作;50 年代,日本出现“兵法经营管理学派”,在世界各地经济领域形成一股研究《孙子兵法》的热潮。
虽历经数千年,《孙子兵法》在当今社会人们的日常生活中,依然如珍宝般给世人带来深刻的影响,帮助人们解决各种生活中的现实问题。
一、实力决定胜负
原文:故胜兵若以镒称铢,败兵若以铢称镒。胜者之战民也,若决积水于千仞之谿者,形也。
胜利的军队与失败的军队相比,就好像处于以镒称铢的绝对优势地位,而失败的军队与胜利的军队相比,就好像处于以铢称镒的绝对劣势地位。在这种情况下,胜利者在指挥军队打仗时,就像从万丈悬崖决开山间的积水一样,其能量无可阻挡,这就是军事实力的体现啊!
决定战争胜负的永远是强者胜而弱者败,所以取胜的关键就在于以强击弱。
二、以气势取胜
原文:夫战,勇气也。一鼓作气,再而衰,三而竭,彼竭我盈,故克之。
作战,兵卒的勇气非常重要。第一次进攻时,士气最为旺盛;第二次进攻,士气就会减弱;第三次进攻时,士气就会消耗殆尽,无心恋战。在敌军连续进攻三次之后,我军奋起反攻。敌军士气已尽,而我军是第一次进攻,士气高涨,自然会夺得战争的胜利。
一支军队的实力是由多种因素构成的,士气就是一个重要因素。历史上不乏人数比敌军少,但凭借着高昂的士气最终战胜敌人的例子。
三、创造并且充分利用优势
原文:故善动敌者,形之,敌必从之;予之,敌必取之。以利动之,以卒待之。
善于调动敌人的将帅,伪装假象迷惑敌人,敌人就会听从调动;用小利引诱敌人,敌人就会来夺取。用这样的办法去调动敌人,再用重兵伺机来歼灭它。
孙子作为一个尚智的军事谋略家,十分强调要积极主动地追求于己有利的“势”,创造于己有利的“势”,并且充分利用于己有利的“势”。
读《孙子兵法》的启示四、切忌急功近利
原文:军争之难者,以迂为直,以患为利。故迂其途而诱之以利,后人发,先人至,此知迂直之计者也。
争取先机之利最困难的地方,是要把迂回的弯路变为直路,把不利变为有利。所以故意迂回绕道,并用小利引诱敌人,就能比敌人后出动而先到达所要争夺的要地,这就是懂得以迂为直的方法了。
沿山道蜿蜒而上的人所走之路就是“迂”,看起来好像离目标更远,但路途比较平坦,反而能抢先到达山顶。
攀岩而上的人所走之路就是“直”,看起来好像离目标近了许多(因为走的是直线),但其更加费时费力,而且一不小心还有掉下来的可能,那样就永远也到达不了了。
“塞翁失马,焉知非福”是一个以患为利的典型。
“以患为利”的意思是说,在身处不利局面时,要清醒地认识到患的两面性,即在患之中也可能隐藏着有利的一面。再充分地利用这有利的一面,化被动为主动。
五、切忌意气用事
原文:主不可以怒而兴师,将不可以愠而致战。合于利而动,不合于利而止。
国君不要因为一时愤怒而发动战争,将帅不要因为一时气愤而率军出战。符合国家利益就用兵,不符合国家利益就不用兵。
愤怒可以使人丧失理性的判断能力,做出不理智的行为。
单身纵马冲向敌城的武士,明知不能取胜,又何必白白送死呢?表面上看好像很勇敢,但实际上这是一种极为愚蠢的表现,因为真正的勇者是闪耀着智慧的光芒的。
六、六种素质,让你“争无不胜”
原文:故其疾如风,其徐如林,侵掠如火,不动如山,难知如阴,动如雷震。
军队行动迅速时像疾风,行动舒缓时像森林,攻击时像烈火,防御时像山岳,隐蔽时像阴天,冲锋时像雷霆。
如果一支军队同时具备了“其疾如风、其徐如林、侵掠如火、不动如山、难知如阴、动如雷震”这六种素质,它的综合战斗力一定很强。这样的军队与对手争利,恐怕会每争必胜。
七、虚敌实我,避实击虚
原文:夫兵形象水,水之形,避高而趋下;兵之胜,避实而击虚。
用兵的规律好像水的流动,水的流动,是避开高处而流向低处;战争的胜利,是避开敌人坚实的地方而攻击敌人的弱点。
如何才能使己力实,使敌力虚呢?正所谓“形人而我无形”,即示假形于敌,从而使敌人暴露出真面目而我军则不露痕迹。
诱使敌人做出错误的判断,从而创造一种以我之实击敌之虚的有利态势。就像图中所示,当拿盾的士兵全力防御虚假的敌人时,真实的敌人已经将枪瞄准了他的要害。
八、立于不败之地而后求胜
原文:昔之善战者,先为不可胜,以待敌之可胜。不可胜在己,可胜在敌。故善战者,能为不可胜,不能使敌之可胜。
从前善于打仗的人,先要做到不会被敌战胜,然后待机战胜敌人。不会被敌战胜的主动权握在自己手中,能否战胜敌人则在于敌人是否有隙可乘。所以,善于打仗的人能够创造不被敌人战胜的条件,而不可能做到使敌人必定被我所战胜。
孙子反复强调“自保而全胜”,即首先使自己立于不败之地,然后再待机破敌。违背这个原则,不顾自身实力的限制而贸然进攻对手,其结果是不仅消灭不了敌人,反而会被敌人所消灭。
冷战时期,苏联为了与美国争霸,将大量的国力投入到核军备的竞赛中,防务开支一度占到国民生产总值的11% ~ 13%。然而它的国民经济发展速度却在不断下降。
读《孙子兵法》的启示《孙子兵法》里讲的不只是兵法,从中我们可以学习到一些教人解决问题的方法,可以说,生活中、社会中、国事家事都可以通过《孙子兵法》这本书找到解决的方法。
《孙子兵法》是举世公认现存最早的战略学著作。凝聚孙子一生智慧和心血结晶的兵法十三篇,以精辟洗练的文字,系统阐述了从战争准备到战争实施的基本原则和方法,构建了中国古典兵学的体系,书中的理论观点及所蕴含的兵学文化观念和思想方法对后世兵家战将影响极大,其中包括不战而屈人之兵的全胜谋略,威加于敌的伐交谋略,攻其不备、出其不意的诡道谋略,致人而不致于人的主动谋略,以迂为直、以患为利的军事谋略,快速突袭的速胜谋略,攻虚弱的易胜谋略,夺气攻心的军事谋略。
其次,作为一部古代的哲理著作,《孙子兵法》已经完全超出了兵书的范畴。因为《孙子兵法》区别于其它兵书的最根本特点,就是从哲理的层面,用哲学的理念来观察战争现象,探讨和揭示战争的一般规律,提出了一系列指导战争的具体方法。《孙子兵法》是一种历史文明的积淀,其中蕴涵了普遍的、朴素的、辨证的真理,以致能够不断指引我们思考,给予我们启示。这也正是《孙子兵法》的真正价值所在。作为已有两千五百多年历史的“老古董”,正被处于信息时代门口的现代人热捧,并广泛运用于政治、军事、经济和为人处世等诸多领域。
最后,学习《孙子兵法》的关键就是要用它来解释、指导现代的实践。《孙子兵法》以其深刻的军事哲理和永恒的战略,堪称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瑰宝。但我们绝不能顶礼膜拜,甚至把它当作一种教条或者标签来用,而是要把《孙子兵法》当作古代的哲学原理来看,扩展其思路,发扬其内核,扬弃其道理,延展其内涵,做到“不以法为守,而以法为用”,灵活运用其中博大精深的战略与谋略思想、思维方法和科学精神,指导具体工作实践,为现今的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服务。这才是学习《孙子兵法》、理解《孙子兵法》、运用《孙子兵法》的最上层的境界。
(文中部分观点来自《图说孙子兵法》)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