孟子这里所说的“命”,是狭义的生死之命,生命的长短是上天赋予的,所以称之为“命”,但是并不是说人们因此就可以为所欲为,人命有正命和非正命之分,遵守正道,已经进了自己最大的努力,无论夭亡还是长寿,都属于正命,但是因为违反法律被处决的,则属于非正命,也就是我们常说的死于非命,所以真正懂得生命是命的人,不利于危墙之下。总之,关键就一条,顺应上天的安排,在现实生活中,遵守礼法制度,不做违法乱纪之事,这就是正命。
有一点需要特别说明,孟子所谓的礼法,是合乎天道的,一切反人民的法律制度都不在此范畴之内,因此那些为了正义事业而壮烈牺牲的英雄,无疑都是正命而亡的。
孟子说:如果努力追求探索就能得到,放弃就会失去,这是主动作为对结果有用的情况,这是因为所求的东西,本来就是自己的。如果追求需要各种门道方法,是否能够得道还要看命中是否有,这是主动作为不能起到决定性作用的,这是因为我们所求的东西是我们的身外之物。
以上孟子所说的情况,前者是指人性,也就是天理,具体而言就是仁义,也就是所谓的天爵,这是通过修身可以得到的;后者是指功名利禄,也就是人爵,是否能够得道,决定权在他人手里。
孟子说:“其实,任何事情,无论好坏,都是由自己的行为决定的。只要反躬自省,凡事都能对自己诚实,那么无论成败,我们都会感到由衷的快乐。严于律己,宽以待人,这样去做事,那么就会离仁道越来越近了。”孔子说:“吾道一以贯之。”结合孔子平时的教诲,曾子马上就领悟了,因此对周围的人说:“夫子之道,忠恕而已矣!”
强,勉力而为,对自己严格要求;恕,以同理心待人,推己及人,对他人要宽容。
孟子说:“一直在做,却不能将其不断发扬光大,习惯性在做的事,却不明白其内在的意义,终身遵循,却不能自觉天道,这是凡夫俗子的情况。”
以上部分,从“命”入手,进一步阐释人生的意义,实际上讲的是“尽心”,君子修身,首先须立志,要有主动求道的志向,这是首先要解决的问题,否则只能是被外物所累,或者浑浑噩噩一生而不能自觉。
【《孟子》简读之尽心篇002】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