朋友前几天说到一件事:
她大哥家的大女儿今年中考,成绩特别不理想,美术分数还不错,可是文化课差的一塌糊涂,根本没法上市区里的高中,大哥到处托人找关系,最后也没有让孩子进入理想的学校。
嫂子人生得聪明通透,做事认真工作优秀,大哥更不用说了,是北京某重点大学的高材生,现在是我们市里一家重点企业的董事会领导。两人都是社会上有头有脸的人物,没想到孩子这么不争气。
对这个孩子,家长可真是没少操了心。为了上市里最好的小学,花了钱找了关系总算进去了,还每个学期给班主任送礼,就希望老师能多关注孩子。为了上个好点儿的初中,买了一个小面积的学区房,为了能考上个数得着的高中,不惜花重金报辅导班,刚开始是精品班,后来干脆成了一对一的辅导,初二开学,直接找了个大学的家教,每周三个晚上去家里辅导孩子,一次就200块钱,不可谓不下血本。
后来,嫂子一看,成绩没有太大起色,决定让她走艺术的道路,所以让女儿去学画画。孩子也挺喜欢,坚持学,进步也快,截止中考时学了两年左右,素描,水粉画的还挺好,考试时排名还不错。如果按照美术成绩,估计上个一般的高中还是没有问题的。可是,等文化课的成绩一出来,才不到300分,想去的高中一个也上不了。
花了那么多钱,上了那么多辅导课,请了那么多家教,为什么孩子的成绩还是提高不上去?
最后思来想去,两口子只能归结于一点:孩子的智商太一般了,又不爱学习。以后对她也没有多少期望了。
这个孩子是我十年前刚毕业时来幼儿园带的第一批孩子之一,当时对这个孩子的印象就是她不是班里最耀眼的优秀的孩子,却也不是木讷愚笨的孩子,是一个活泼可爱,爱笑爱跳的小姑娘。
当时,她的父母忙于生计,妈妈在工厂上班,爸爸处于创业阶段,根本没有时间管孩子,平时都是爷爷奶奶接送。到了周末,妈妈就带她去姥姥家,可是,到了姥姥家,妈妈忙于和家里人打牌或者玩电脑游戏,从来不管孩子,把她扔给电视机里的动画片,自己就玩去了。
而且,让老师记忆最深刻的是,爸爸妈妈从来不把孩子上幼儿园当作一件很认真的事情。他们认为幼儿园就是看孩子的地方,孩子在幼儿园里有吃有喝,有老师照顾没有安全问题就可以了。平时幼儿园里的亲子活动,总是找借口不参加。需要家长配合的工作,也以没时间为由从来不做。
再加上平时爸爸没有时间教育,妈妈有空就忙着自己玩,孩子就是在夹缝里长大的。
上了一年级,家长又觉得到该学习的年龄了,不能让孩玩了,狠狠地抓孩子的学习。可是却频繁地被班主任老师叫到学校交流孩子的情况,妈妈却总把原因归结于,在幼儿园没有学过拼音、计算等知识,课堂上跟不上,才造成小学阶段学习不好。
孩子的日常安排非常残忍,没有玩耍的时间,没有娱乐的时间,也没有节假日的出游,有的只是坐在书桌前写写写算算算。所有的晚上和周末都被家教和兴趣班占满。
最后,孩子没有时间放松自己,就迷上了玩电脑游戏,玩手机游戏。有的时候连饭也是匆匆吃几口,就为了多挤出一些时间玩一玩。
越是这样,家长越是怒其不争,恨其不改。
朋友说到这个孩子,也是连连摇头,生长在物质生活富裕,家庭氛围和谐的中产阶级的家庭,怎么就连个高中也考不上呢?
昂贵的偷懒换来的是廉价的教育作为一个局外人,我倒想问问,有多少家庭存在这样的现象:家长把教育孩子的义务通过高价转嫁给老师或家教?
这种教育,我把它称为:昂贵的偷懒!
教育一个孩子,就和制造一件产品是一个道理,是投入和产出的关系。
投入多少,就会收获多少。
教育孩子,需要父母投入什么?爱,时间,精力,金钱……
而在这几个因素中,投入金钱是最容易的,一甩手花上钱,自然就能得到你想要的东西。比如家教,只要你肯花钱,什么样的家教都能请到。他会替你辅导孩子,陪伴孩子学习。表面上看,你省心了,而实际上,家教能把你的责任和义务执行到什么程度?这个是没有办法量化的。
而父母对孩子的爱,温情,对他付出的时间和精力,却是家教给不了的。这些东西不需要家长花钱去买,但却是最昂贵的的付出。因为它需要你全身心的投入,是任何人无法替代的。
那位朋友的哥哥嫂子,始终没有认识到身为父母自己身上存在的问题,所以一直对孩子学习不好无解。
他们用“最昂贵的偷懒”换来的是“最廉价的教育”。
无独有偶,在幼儿园时和这个女孩一个班的另一个孩子,今年同样参加中考,却以总分900多分考上了当地的重点高中。
那也是一位女孩。在幼儿园的时候,她是一个非常有个性的孩子,非常的固执,幼儿园的什么活动都不愿意参加。记得六一儿童节演出,老师精心排练的舞蹈,在演出的时候,因为她心情不好,就是站在舞台上一动不动眼睛直直地看着爸爸妈妈。当时她的妈妈是一位小学老师,爸爸是大学的辅导员。看到这个情景,两人也觉得很丢面子。但是,他们很快就找到出现问题的原因。因为他们在家里对孩子要求太多了,妈妈总是以小学里表现最好的孩子的标准要求她,凡事要做到尽善尽美。所以孩子被高度控制,高度约束,以至于很多时候她都表现的很逆反。
认识到问题之后,家长马上做出了策略和调整。在家里更加民主,让孩子积极发表自己的想法,鼓励孩子大胆做事情不要纠结于结果的好坏。
可能也有先天的个性原因,孩子上了小学,注意力不是特别集中,而且总是拖拖拉拉,做作业要比别人慢很多。到了三年级,学习成绩在班里还是默默无闻。父母也是感到羞于见人,两人作为知识分子,自己的孩子都没有教育好,怎么面对家长和同事?
可是,妈妈有一颗不服输的心。她认为每个孩子有自己的生命密码,只不过自己的孩子的生命密码暂时还没有找到。于是,妈妈业余时间学习心理学知识,了解孩子的心理发展特点,而且通过带孩子参加各种活动,终于发现其实她的女儿在绘画方面挺有天赋。
爸爸给孩子找了当地非常有名的画家指导孩子画画,可是在几次的学习过程中,妈妈发现每次去了老师那里,孩子就会变得畏首畏尾,眼睛不时地看老师,总担心自己画的不够好。妈妈知道,这是孩子敏感的个性在作祟。为了保护孩子画画的积极性,妈妈果断给孩子停了绘画班的学习。爸爸非常不理解,认为好不容易才找到这么有名的老师,为什么说不学就不学了。可是妈妈的理由很充分,她说:我认为画画是为了让孩子发展自己的天赋和兴趣,逐步让她找到存在感。可是,在老师这里,她并不自信,反而有点儿局促和不知所措。与其这样,不如让孩子回家自己画,追随自己的内心,她想画什么自己决定。再说了,绘画本身也没有定法,太过拘束反而影响孩子的发展。
爸爸一听妈妈说的很有道理,于是,就给孩子停了绘画班。果然,在家里随心所欲的挥毫泼墨,让孩子渐渐体会到创作的乐趣。到了初中,孩子已经形成自己的价值观和绘画风格的时候,父母又把她送回名师那里学习技法。如今,孩子学习、画画都很优秀,个性也改善了很多。
了解孩子比什么都重要。父母,是孩子成长的见证人,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作为父母,应该对孩子了如指掌,明察秋毫,防微杜渐。当父母把教育孩子的重任扛在自己的肩上,让孩子感受到父母对她的关心、爱护、指导,他一定会慢慢地完善自己,也会对自己充满期待。
这种父母,不需要付出太多的金钱,可是,却给了孩子用金钱买不到的东西。
这种教育,才是最昂贵的教育,也会收获最珍贵的成果。
昂贵的偷懒换来的是廉价的教育这又让我想到现在农村存在的一种普遍现象:留守儿童。
很多贫困地区的年轻父母,为了改善家庭经济状况,都撇下孩子去城里打工,有的孩子甚至一出生就被父母丢给爷爷奶奶,缺少和父母团聚相处的时光。这些父母名义上是爱孩子,要给孩子更好的物质生活,确实,我们也看到,现在很多农村的孩子在吃穿用上不比城市里普通家庭的孩子差多少。
然而,你从他们的眼睛里看不到一个孩子特有的闪烁的光芒。他们不懂得亲情有多么可贵,只知道给爷爷奶奶要钱买想要的东西,他们缺少渴求知识的眼神,却沉迷于智能手机里的游戏和小秘密,他们也不知道自己长大了要干什么,只听说过大城市里的灯红酒绿。
好一点的父母,能每天给孩子打个电话,嘘寒问暖,疲于奔命的家长,估计一周也难以保证一次有效的沟通。孩子就在父母从大城市里买来的玩具堆里,游戏机里,寻找童年的快乐。
当你问一些父母:外出打工怎么不把孩子带在身边?他们会抱怨:在大城市里住的紧巴,消费高,带上孩子挣的钱就剩不了多少了。要么就是孩子太小,得需要人照顾,一个人打工一个人看孩子在经济上就得不偿失。
所以,为了保证多挣点儿钱,多给孩子将来存下点儿教育基金,现在只能委屈孩子,让他跟着老人在家里生活。其实,他们在家里比我们在外面过得好,我们舍不得吃舍不得穿,挣了钱都给他们寄回来,让他们多买点儿好吃的。孩子虽然不跟着我们,但是比跟着我们还享福。
当家长用“金钱”来衡量对孩子的爱的时候,是否想到孩子将来会用什么来丈量对父母的爱?
当家长用“金钱”来作为对孩子教育的补偿的时候,是否想到将来孩子会用什么来回报他们今天所偷的懒?
留守儿童不缺吃不缺穿,他们缺少的是父母的关爱和陪伴。目前很多层面都在反思留守儿童的教育问题。所以有的城市非常保护留守儿童学校,让那么远离父母的孩子能来到父母身边生活、上学。
希望越来越多的农村打工父母,不要以牺牲孩子的童年为代价来换取物质上的回报。因为这种昂贵的偷懒会葬送孩子一生的美好年华!
凡是能用金钱解决的问题都不是最大的问题,相反,用金钱买不到的东西对孩子来说才是最重要的。
愿你我共勉!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