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首诗流传于三千年前的秦国地区,秦国地处偏僻,蛮荒而贫穷,由于自然环境的影响,加上与当时的游牧部落接壤,为了保家卫国,秦国人民个个练就了娴熟的武艺,崇尚勇猛高大,在面对敌人的来犯时,秦国人民能够团结一致,互帮互助,其慷慨激昂,矫健爽朗的国民性格可从这首诗中略窥一斑。
【岂曰无衣? 与子同袍。】
这是军队里战友们之间的对话,有一个人没有衣服穿,于是战友们跟他说,不要发愁没有衣服穿,我的衣服可以送给你穿,这是对这句诗最一般的解释,也有说"同袍"的意思是同样的战袍。就是说在秦国军队里,不分长幼贵贱,大家一律平等,穿的衣服也是一样的,不存在搞特殊,开小灶的现象。可以看到那时候的民风朴实,人人平等。
【王于兴师, 修我戈矛。】
国君发布了命令,准备发兵抵抗那些侵略者,于是大家纷纷在做战前的准备工作,把自己的武器,比如戈和矛,都擦拭一番,该修的修,该换的换,要以最锋利的武器对战那些敌人们。
【与子同仇。】
加重语气的一句话,起到提升士气,振奋大家心神的作用。就是说我们都是面对着一样的敌人,他们都是想要侵略我们家园的人,而我们这次出征将要消灭他们,大家一起努力,奋勇杀敌。
【岂曰无衣? 与子同泽。】
"泽"通"襗",内衣。
军队里又有一位战友说没有衣服穿,于是旁边的人跟他说,别怕没有衣服穿,我的衣服可以借给你穿,这就是患难与共的兄弟之间才会有的感情。同样的,"同泽"也可以理解为一样的内衣。
【王于兴师, 修我矛戟。】
跟上面的意思一样,国君发布了命令,准备出兵,大家都开始做准备工作。
【与子偕作。】
"偕"是一起的意思,这句话的啥意思是说不论干什么事,大家都会在一起干,体现了战友之间的感情。
【岂曰无衣? 与子同裳。】
"裳"是下装,古代人是上衣下裳。又有个战友说没有裤子穿,跟他一起的人就说不要怕,我的裤子可以借给你穿。
【王于兴师, 修我甲兵。】
国君发布命令,准备兴兵,攻打敌人,于是大家纷纷维护自己的兵器,准备上阵杀敌。
【与子偕行。】
与你一起行走。
这首诗读来慷慨激昂,充满了同仇敌忾的气氛,是秦国人民爱国主义精神的体现。
我们最后再一起读一下这首诗:
岂曰无衣? 与子同袍。王于兴师, 修我戈矛。与子同仇。岂曰无衣? 与子同泽。王于兴师, 修我矛戟。与子偕作。岂曰无衣? 与子同裳。王于兴师, 修我甲兵。与子偕行。
图片来源网络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