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时候,经常会着迷,有时是着迷于电视,有时是着迷于小说,有时是着迷于电脑游戏。所谓着迷,就是那种沉浸在某一件事,忘了时间,忘了别的事情,甚至能忘了生理需求(大概除了上厕所吧)。
现在30多岁了,这种着迷的体验越来越少了,或者可以说,集中注意力在一件事情上变得越来越难了。有时候翻开书本,看了10分钟就突然琢磨起了晚饭该做什么。工作的时候也会突然想股票今天是跌是涨。
昨天晚上,再次体验了一次从前那种“着迷”。算起来也就2,3个小时吧。但那种着迷完了之后的“恍如隔世”的感觉,莫名的很解压,很治愈。后来回过头想起来,觉得也许比起当时着迷的对象(昨天着迷读的小说),着迷的行为本身(这2,3个小时的“不问世事”)给我带来的价值更高。让我心里的各种琐事也好,不是琐事也好,能被放下。
年纪越来越大,担心的,愁的,害怕的,都越来越多。同样,年纪越来越大,对自己的自信和对自己,对生活,对生命的可控力好像越来越小。80后的我,小时候怕电视上的那些鬼,坏人,怕爸爸妈妈不要自己,怕考试成绩不好,虽然也有这些”害怕的“,但这些害怕并不会时时刻刻伴随我们。慢慢的,开始有了自己的社交,学业,金钱上的害怕,但这些一个个”害怕“,也都能慢慢的解开,变得佛系,变得有些安心。然而到了中年,害怕的东西变成了家人的健康,安全,变成了自己的人生。而这些新的害怕,感觉紧紧的跟随着我,不像小时候的只在夜里会怕鬼,现在的害怕无论我在度假,还是工作,甚至在上厕所,都甩不掉。
这也就是为什么,我会爱上这种”着迷“的感觉,因为,它给我带来心里的一时的宁静。不可控的东西始终不可控,也许,除了这些”着迷“的时光,我们还需要的,是最大限度的去把握那些可控的东西,自己的时间,金钱,关心,重视。以及面对不可控的东西时的豁达和接受吧。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