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明的爸爸有三个儿子,老大叫大乐,老二叫二乐,那么老三叫什么?
昨天儿子给我出这个脑筋急转弯,正在忙碌的我顺口说出了“三乐”,被儿子嘲笑。开始还有点儿迷糊,后来儿子提醒“小明的爸爸”,才恍觉自己陷入到了思维定式中。
思维定势在生活中很常见,尤其是在学习过程之中,常常会受到先前的学习经验影响。所以我们教师应当注意到这点儿,应当创设能够提供自由思维空间的情境,鼓励学生或者自己从不同角度进行思考,从而打破定势的影响。
沉锚效应,也是一种值得注意的有害的心理效应。
一天,邻居盗走了华盛顿的马。华盛顿也知道马是谁偷的。于是,华盛顿就带着警察来到那个偷他马的邻居的农场,找到了自己的马。可是,邻居死不承认。
华盛顿灵机一动,就双手将马的眼睛捂住说:“如果这马是你的,你一定知道它的哪只眼睛是瞎的。"
“右眼。"邻居回答。
华盛顿把手从右眼移开,马的右眼一点问题没有。
“我弄错了,是左眼。”邻居纠正道。
华盛顿又把左手也移开,马的左眼也没什么毛病。
华盛顿利用那句“它的哪只眼睛是瞎的"的暗示,致使邻居认定马有一只眼睛是瞎的。他成功地给邻居设置了这个“沉锚”陷阱,使其漏出了破绽。
人们在做判断时,思维往往会被得到的第一信息所左右,第一个信息就像沉入海底的锚一样,把我们的思维固定在了某一处,这就是沉锚效应。即将已知信息作为基准点,并锚定该点进行判断的行为。
合理地利用和防范“沉锚效应”
比如,孩子写作业拖拖拉拉时,你命令的语气和强硬的措施很难起作用,反而容易激起孩子的反感,甚至反抗。这时,不妨给孩子设置选择项。你是现在去写呢,还是再停五分钟?那么,孩子就会选择一个自己相对比较愿意接受的选项。时间一到,就乖乖的去写了。
给孩子设置选择项,即是给设置了一个他更愿意接受的“锚”,让孩子有缓冲的空间,比起命令的语气,更有弹性。在不知不觉中,孩子的行为朝着你期待的方向发展。
父母的行为举止,对孩子来说就是一个“锚”。
父母的言行举止很多情况下会成为孩子的参照。家长若整天手机不离手,孩子也会整天沉迷手机。你若想孩子热爱阅读,你首先要做一个爱阅读的家长。要在孩子面前多读书,并与孩子一起读书。
你的一言一行,对于成长中的孩子都有导向作用。为人父母,必须谨言慎行,以身示教,凡是要求孩子做到的,自己首先必须做到。
如果我们想要绕过“沉锚”陷阱,就需要从不同的角度来看问题,不要一味依赖你的第一个想法。在向别人请教前,先自己考虑一下问题,不要被别人的意见所左右。所以要集思广益,寻求不同的意见、方法,以开拓自己的思维,打破原有的条框束缚。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