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打小就不是一个学霸,甚至可以称之学渣。高考文综达到275分(满分300),数学只得了15分(蒙对了3道选择题)。上了警校也没有好好学习过,除了业务课程比如战术、勤务、管理、政工、参谋业务还取得不错的成绩之外,什么高等数学、概率论、大学物理都挂科了。我从军的第一份剖析就是因为高数挂科而写,从此一发不可收拾,一度曾有出本《部队剖析材料写作应用大全》的冲动。
要说真正意识到学习的重要性,应该是从工作以后开始的,突然发现在实际工作中,自己的能力素质和岗位有了太多的差距。那时候起,我意识到一件事,那就是这个世界不管再强势的人,可以剥夺走你的一切,但不能剥夺走你的技能与知识。
学习从来就没有一劳永逸的
很多年前的当我还挂着学员牌牌时,就听过一句话:“21世纪的文盲不是目不识丁的人,而是不会学习的人,学习是终身的,不能一劳永逸,因为知识也是有保质期的”。
人的一生,算起来工作的时间太有限。按照40年、每年250天,加起来也不过1万天,不到8万小时。更何况有的兄弟扣除跑跑颠颠办事的时间呢?光靠这几万小时,真的不知道能干成多少事?实在是有限,必须只争朝夕。换句话讲,工作需要知识,生活也需要知识。对于不懂音乐的人来讲,贝多芬、巴赫等同于不存在;对于不懂美术的人来讲,旷世画作还不如数码相机拍得相片清晰;对于不懂茶的人来讲,明前的茶不过是几片烂树叶。享受高品味的生活,体味高雅的情趣,也需要很好的修养。学习不仅是工作糊口的需要,更是享受生活的需要。
学习要趁早
经过几年警营的历练,套用张爱玲的话讲,忠告诸君:学习要趁早。理由很简单:学习是个技术活,早学记得好、学得快、投入少、效率高。且很多知识会成为其他知识的基础,最终会形成“滚雪球”效应。更重要的是早点掌握一项技能,就意味着在激烈的竞争中多了一个本钱。假设你性格使然,在一个单位混不下去了,想换个地方,正是因为有了一项技能,而在某次选拔中脱颖而出。也就是人们常说的“机会是给有准备的人”。
别拿“忙”来当自己不学习的挡箭牌
在我刚走向岗位时,当时一个我很敬重,现在已走向支队主官岗位的老哥,语重心长的给我讲,要从事物性工作中脱开身,我还不服气的说,春天和草过不去,夏天和石头过不去,秋天和树叶过不去,冬天和雪堆过不去,我怎么学啊?现在想来,其实就连蹲坑的时候也能看会儿书,怎么能没时间学习呢?时间真的少吗?当然不是,这个世界有太多不公平,可是上苍给予众生的时间却是公平的,谁也没有多一秒或是少一秒。外面世界光怪陆离,任何一项爱好都会消耗殆尽时间,把学习排在最后一项,肯定没时间。细细想来,少跑一次酒场子,少去一次牌场子睡眠时间也有了,肝也好了,腰也好了,也有内涵了。不是一举多得的好事吗?
记得在警校时候,有位德高望重的领导说了句颇有深意的话:“训练就是给你们最好的福利!学习也是一种训练”。说句玩世不恭的话“学习和怀孕是一个道理,时间长了,自然就看出来了”。不信试试看?每天多读篇文章,比别人多干点活,过一年肯定有不一样的效果。
肿么学?
关于学什么,为什么学,刚才说了很多,现在聊聊怎么学。前几年我在着手写《反游击战术》的论文时,看过一部前苏联的军事文集,叫做《战争年代的总参谋部》,里面有句很经典的话:“指挥军官需要具备比其他专家更多的基础知识和综合知识,利用这些知识才能得出正确结论,定下最有效的决心”。(书是俄文版,没买到中文版,我是通过百度翻译看的,所以此句不一定通。)本公子认为,什么知识都有用,但什么都学那是不可能滴,我觉得也没必要,毕竟“万金油”的时代已经过去。所以我觉得关键是搞好设计。要记住,学一个不喜欢的东西,是需要勇气和毅力的,不然本公子当年为什么高考文综能拿到接近满分,而数学只有15分呢?通过这几年的工作经验,我感觉应该是要有“宽厚的基础知识,良好的知识素养,业务知识要精,相关知识要广”。其实学习这东西吧,一个要看态度,另一个要看天赋,二者可以互补,但缺一不可。每个人学习的途径其实都差不多,不外呼是阅读、思考、实践这三个关键词。
阅读——是我们学习的汲取
我们说实践是学习的重要途径,但同志们觉得自己能有辛巴达航海那样的经历,去把世间万物都亲身体会一遍吗?可能连一场说走就走的旅行都是一件天方夜谭的事吧?所以说,只能去间接的学习,靠读书获得知识。不过,现在本公子感觉,在这个浮躁的时代,是人不是人都在写书,而真正可读的书确是少之又少,大多书内容都是采取“洗文”的办法,把原著的文字,换种说法,东平西凑而来。如同洗钱一般把赃款通过某种途径而变成合法的资金。所以希望广大同志们在选择书目时候,还是要擦亮双眼。
言归正传,在改革开放初期,我们讲“英雄不问出处”、“黑猫白猫抓住老鼠就是好猫”,一时间“读书无用论”盛起,当然,随着疯狂时代的消逝,这几年人们也渐渐恢复了理智。这个时代是世界末日,也是创世纪。关键在于你自己怎么去选择,而学习就是做出选择的筹码。
当然作为学霸级别里的学渣,我向来反对“读书万能论”,读书学习不能把“考试”、“升官”、“发财”这些关键词等同起来。否则,就失去了读书学习本来的乐趣。
读书,不只是学习知识,掌握技能,更应该是对生活和人性的滋润、熏陶、升华。如果想知道一个人的精神世界,看看他的书架就什么都知道了。同志们想想,一个时常在阅读和沉思中与大文豪、哲人倾心交谈的人,和一个只知道浸淫在些玄幻、情色小说里或者压根不读书的人相比,他们都精神世界是迥然不同的。读《资治通鉴》、《福乐智慧》、《美学四讲》这样的书,会明理知史,精神境界会更加宽广。相反不读书或者那些瞎读书的人,心里怎么又会清风丽日、阳光灿烂呢?本公子相信,读书就是对于人生和人性的塑造,是对心灵世界的开疆拓土。
学习的途径有很多,方法也有很多,读书、看报、上网,都可以获得信息、增长见识。但本公子还是建议诸位同志们:学习还是要系统,不可“碎片化”,那不过是浅层次的一种阅读,虽然“碎片化”学习来得快,信息量也大,但不会让你产生观点,更不会让你增长智慧,甚至很多知识内容偷梁换柱,真假难辨,难免形成误导。打个不准确的比方,同志们是想吃现宰的羊做的抓饭,还是放在冷库里冻了n+1天的羊肉做成的抓饭?
思考——是我们学习的升华
有句话一直没有找到出处,“狙击手是子弹喂出来的”,随着年龄阅历的增长,这话现在看来颇偏,在警校学习射击课程时候,教员有句话说:“不动脑子,给你再多子弹让你打,你也是打光头(脱靶)。”放在这里讲,读再多书,不去思考,也是白读书。就和玉是石头,但石头不一定是玉是一个道理,知识是智慧的基础,但知识多了,智慧不一定多。
思考是知识转化能力的助推剂。思考可以激活知识,实现知识的嫁接和转移。思考不仅仅可以提升认知力,还能形成新的认识。如果说把学习的过程比作人体机能,那么阅读是吃下去的食物,思考就是消化,通过消化变成营养,进而转化为能量。
做任何工作,实干苦干是本分,巧干会干才能出精品。千万不可“勤于行动而懒于思考”。人与人的差别,在于是否用心,而用心就是勤于思考、善于总结。我在警校时,曾在一个德高望重的团长身边当通信员,那位团长就讲过,我说一你做到一,你还是个大头兵,我说一你给我做到十,那么你就出山了。用句本公子在今天军报上看到的话讲就是:一是不要做无所用心的“懒惰人”;二是不要做头脑简单的“糊涂人”;三是不要做死板教条的“机械人”。
实践——是我们学习的转化
现在回想,在工作岗位所用的知识和技能并不是来源于警校学来的,而是在实践工作当中获得的。实践是个好东西。我认为要从三个层面考虑:
第一点,把干工作的过程当做学习、沉淀、提高的过程。有的同志就想了,这学习和实践到底是一个步骤还是两个步骤呢?本公子认为,这就要看你怎么去做了,如果带着脑子去实践,那就是一个步骤,反之,则是两个。如果没带脑子,学了,干了,那么最终依旧没有经验值和技能的提升。学是干的基础,干是学的应用,把二者如果能有机统一结合起来,那么你就能打败天下无敌手了。
第二点,把干工作的过程作为磨砺自我的过程。人是逼出来的,想当年,我初来部队,四体不勤,五谷不分。得亏遇到一位好领导,给他当通信员,每天提前起床,整理内务、烧水泡茶、准备书报。把皮鞋擦得增光瓦亮一样,把警服熨得和新衣服一样。虽然很累,可是几年下来,本公子就脱胎换骨了。等到工作了,另一个领导,天天把我摁在电脑前,可谓没日没夜、昏天暗地。写材料,搞总结。可一年下来,大小总结汇报、情况报告信手拈来。这正是印了那句古话,人前显贵,人后受罪。
第三点,把干工作的过程作为取人之长,补己之短的过程。身边处处是课堂,战友人人是老师,比自己强的要学,不如自己的也要学。尺有所短,寸有所长,用我们姜书记的话讲就是,人还是“虚”着点好。再操蛋的人身上都有闪光点,就看是不是看得见、愿意学了。我们身边到处有可学之事、可学之人,善于学习,善于取长,才能用优点把缺点掩盖住,完成大逆袭。
【改于 2018 Jan.25】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