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
《大学》

《大学》

作者: 酒七的馆 | 来源:发表于2017-11-10 20:59 被阅读0次

    读完《大学》,《中庸》后,对中国古代以儒家为中心的传统思想文化可以有一个大致的了解。概括来说,一是重道德轻法治,重人文轻自然,特别重视对人内在精神的追求塑造。

    《大学》,《中庸》虽简短,却很有系统性,内容博大精深,儒家思想的核心可以在这里系统的看到。

    《大学》语句理解

    总纲中首先提出了三纲八目,大学之道是为出入大学者讲解治学修德门径的。所谓三纲

    大学之道,在明明德,在亲民,在止于至善。

    “三纲”

    1.“明明德 :“使心识不受遮蔽、明了思想、正确认知、正见”的人之德性之谓也比如现如今所谓的“解放思想”,也类似“明明德”,在具体方法上从属于“明明德”。“明德”,就是具有明了明晰之作用的人之德性

    2.“亲民”:读亲民时一直有疑问,具体指什么,是使人革旧图新,做一个崭新的人还是使“民与民之间”相亲? 其实,在汤之,《盘铭》有类似的表述,如(1)曰:“苟日新,日日新,又日新。”(2)《康诰》曰:“作新民。”(3)《诗》曰:“周虽旧邦,其命维新。”(4)是故君子无所不用其极。如果说“在明明德”还是相对静态地要求弘扬人性中光明正 大的品德的话,那么,“苟日新,日日新,又日新”就是从动态的 角度来强调不断革新,加强思想革命化的问题了。 “苟日新,日日新,又日新”被刻在商汤王的洗澡盆上,本来 是说洗澡的问题:假如今天把一身的污垢洗干净了,以后便要天 天把污垢洗干净,这样一大一大地下去,每人都要坚持。引申出 来,精神上的洗礼,品德上的修炼,思想上的改造又何尝不是这 样呢?这使人想到基督教的每日忏悔,使人联想到女作家杨绛把 她那本写“干校”生活的书起名为“洗澡”。精神上的洗澡就是 《庄子·知北游》所说的“澡雪而精神”,《礼记·儒行》所说的 “澡身而浴德”。

    3止于至善。知足。知止都是为人生设立界限。宋代朱熹在《大学章句》中解释说:“止者,必至于是而不迁之意;至善,则事理当然之极也。言明明德、新民,皆当至于至善之地而不迁。”其实,“止于至善”的“止”是“不止”之意。因为“至善”是一个值得永远追求而无法达到的境界。“止于至善”是一个不断追求完美,追求更高境界的过程。个人如是。社会如是。

    但是还有一种解释,知止是达到至善的过犹不及的思想。所以又有疑问了什么样的才算是至于至善?大学之道,在明明德,在亲民,在止于至善。

    大学教人的道理,在于彰显人人本有,自身所具的光明德性(明明德),再推己及人,使人人都能去除污染而自新(亲民,新民也),而且精益求精,做到最完善的地步并且保持不变 。《孟子.滕文公上》则有“孟子道性善,言必称尧舜”一语。可见孔子与孟子都以尧舜为圣王典型,那么,连尧舜都觉得难以做到的事,所以追求的至善也就止与此。曾在一本书上看到这样的解释,于是摘抄下来:所谓“修己以安百姓”,正是统治者行善的结果。“善”是一人与别人之间适当关系的实现。统治者所面对的别人是天下所有百姓;而统治者的行善,正是以安顿百姓为其目标。根据这种对善的理解,“止于至善”一词就不再抽象而有了实质意义。稍后,《大学》说:“为人君,止于仁。为人臣,止于敬。为人子,止于孝。为人父,止于慈。与国人交,止于信。”这五句话所说的都是:当你具备某一角色时,就须做出适当行为,以响应你所针对的相关角色,如此才可称为“善”。

    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大学》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ryyimx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