吃过晚饭,天将擦黑,我们一行九人包括三个小孩一起,夜游古北水镇。住地离景点有2.8公里,来回即5.6公里。加上景区里面的步行,少说3公里,总共有八九公里。这个距离对我们几个大人来说,正合适,我们每天差不多都是10公里的步行距离。但对于小孩来说,显然有点难度。所以事先我半鼓励半激将,今天你们三个小朋友比试一下,看谁能坚持走回来,谁如果让大人抱抱,就是狗熊!
远望司马台长城大人陪着一起出去玩,孩子总是很兴奋!我们一边走,一边观看美景。走在盘山小路上,近处草木葱茏,远处长城棱角分明,沿着山脊亮着灯光,远远望去,像一条蜿蜒的火龙。
傍晚的司马台长城那长城是司马台长城,那山是燕山山脉。长城依山而筑,以密、险、齐、巧闻名。不实地亲临,远远望着,是难以体会其密其险的。据好游者讲述,司马台长城墙体沿山脊修建,5.4公里之内密布35座敌楼(此为密)。有两座敌楼之间是单墙体,坡陡、墙窄,呈直梯状跃升,倾斜85度。几近直立,且无扶手,长约百米,宽仅一砖,左右两侧皆是900米的深渊,俯首下望,令人目眩。有两座敌楼间长100米,宽仅0.3米左右,两侧均是绝壁。据说,1985年此处景观被命名为“万里长城绝险处”(此为险)。古建筑学家罗哲文曾评价“中国长城是世界之最,司马台长城堪称中国长城之最”。 我边走边想着心事。其实,下午我想登长城来着,但有人不愿意爬山,有人嫌热,只好作罢。集体行动有个缺点就是统一行动,不能说走就走。
圆通塔转眼来到山脚,一座佛塔耸立眼前,通体被灯光点亮。我们能清晰地数出塔高七层。同行有人说,这大概是七级浮屠塔,救人一命胜造七级浮屠。实际上,此塔不在山脚,也不叫七级浮屠塔。此塔位于一个小山包上,是整个古北水镇的最高点,可以俯瞰整个水镇。塔名圆通塔,外观呈现为八角形,塔身七层,属于密檐塔。典型形象由高须弥座、塔身密檐、塔刹组成。须弥座造型端正,塔身密檐部分随高度将每一层出檐深度都往里作不等量的递减,直至塔顶以高耸的塔刹结束。经过这种细致的造型处理,使比例瘦长的塔虽高挺而不显尖削,比例粗壮的塔虽硕壮而不显笨拙。北京著名的密檐塔有天宁寺塔、慈寿寺塔,都是八边形十三层。取名“圆通塔”,寓意圆满通达,因为圆通在佛教教义中是观音的代名词,其意是“不偏倚,无阻碍”。
转过来往里走,就到了游客服务中心。这意味着一趟山路我们走完了,转眼走了3公里。孩子们兴趣正高。买了票进入古北水镇里面。
京师锁钥首先看见的即是京师锁钥牌楼。古北口是华北平原与东北平原、内蒙古草原之间相互往来的交通要塞之一。其南有密云水库,东有雾灵山,北连承德避暑山庄。清朝皇帝去承德,必经古北口。康熙《回銮抵古北口诗》:“地扼襟喉趋朔漠,天留锁钥枕雄关”。此地遂有“京师锁钥”之美誉。但能否真正地起到锁钥之功效,可不是仅凭天险就可办到。实际上,历史上长城并非时刻都固若金汤。嘉靖29年(1550年,庚戌年)蒙古俺答就攻破长城,兵临京师,史称“庚戌之变”。整个嘉靖后期,包括俺答,朵颜等蒙古各部连年犯边,长城防线形同虚设。但这个时间并不太长。因为当时出了两个厉害的人物,一个是谭纶,一个是戚继光,可谓国之干城。他们原来都在东南沿海抗倭,成就斐然。当北面边患严重时,他们又陆续调到北方,任蓟辽总督、总兵。谭纶争取高拱、张居正等支持,为守边将领争取到专断处置军务的权力。这是他们守边有成的第一关键步骤。然后确定防御战略:“无事则踞险修工,有警则连营决战”,并相应地调整体制编制:将蓟州、昌平两镇的兵马,根据地形划为四个卫戍区,分设十四个路,选派将领分别戍守。谭纶开创局面,戚继光等落实战略,精心修边备战,才使得北部边疆安宁。如果延续重文轻武的体制,边防军务不能做到专人专任,谭纶、戚继光上场也无济于事。可见用对人、选对策略是多么重要。
权坊往里走,店铺林立,灯光明亮,夜晚照的如同白昼。旅人摩肩接踵,交谈着、嬉笑着,脸上洋溢着幸福快乐神情。我又想到,今天的宁静,又是哪里来的?又是谁在守卫?
转身看到一排座椅,我们走过去,眼前景色为之一变,出现了小桥流水人家的景象。小汤河静谧,水平如镜。左岸是客栈、住家,侧墙临河;右岸是特意修建的木质长廊,两岸都加装了灯光,倒影在水面,柔和安详。不远处的小桥,如一弯新月,倒影在水面。坐在椅子上休息、冥想,看看水面、灯光,遥望夜空......都感觉舒服美好!
小桥流水人家沿街溜达,随处可见各种作坊,染坊、皮影戏馆、小烧酒坊、景泰蓝、女红坊、年画坊、响器铺、书刊杂志铺等。每一种作坊,其实都是传统文化的一个小方面。走进去,仔细体会,会别有洞天。有的作坊,还可以互动、体验,是一个不错的休闲娱乐地方。
书刊杂志社不知不觉来到英华桥,又被眼前的景色吸引住,不禁拿出相机拍几张。站在桥上,向北望,一辆艘小船溯河而上,优哉游哉;向南望,两三艘小船顺河而下,也是优哉游哉。这是夜游的人们乘船观光,因为沿河两岸,都装点了颜色各异的灯光,有点明亮,有的朦胧,有的在树丛中散发着绿色光芒,使得叶儿更绿;有的在檐下灯笼中发着红光,使得灯笼更加红艳......北上船儿的右边,即是令公街,临近有英华书院、杨无敌祠。南下船儿的左边是月老祠、喜鹊桥。
英华桥北望英华书院明洪武八年(1375年)兴建,是朝廷专为在这里的军、政官员们的子弟学习四书五经、考取功名而设立的。书院名称取自于韩愈的《进学解》中“沉浸浓郁,含英咀华”,即在诗书浓郁的芬芳中,吸取精华。英华书院分为东院和西院,东院为二进院,内设水榭回廊,水面栽有荷花、清香阵阵;西院为三进院,后面有文昌阁,供奉文昌帝君,是民间和道教尊奉的掌管士人功名禄位之神。
杨无敌祠杨无敌祠,是纪念北宋名将杨业的祠堂。杨业,字重贵,原是北汉大将,后归顺宋朝,赐名杨业。他以骁勇闻名,屡立战功,所向皆捷,人送绰号“杨无敌”。该祠据说是辽圣宗耶律隆绪1025年下令修建。辽主是杨业的敌人,为何给杨业建庙宇?因为杨业骁勇善战,曾经大破辽军,即使死也死得壮烈。辽主敬佩这样的英雄!同时,因为当时北京一带已经被辽国侵占,在古北口这个宋辽来往的交通要道修建杨无敌祠,既是笼络大宋子民的需要,也是教化辽国将士的需要。祠堂大门门楣上有“满门忠烈”四个大字,门框两侧楹联:西流不返日滔滔陇上犹歌七尺刀;痛哭应知贾谊意世人生死两鸿毛。准确生动地概括了杨业的成就和影响。
英华桥南望——月老祠考虑到小孩会累,我们不再往前走,直接折返。路过月老祠、喜鹊桥而回。
回来的路上,又看到无人机表演。现代高科技与古老的长城,古镇村落完美的结合在一起,呈现出美轮美奂的图景。孩子们一边欣赏一边猜测即将出现的图案一边欢呼……
无人机飞出倒酒迎客图 无人机:和平鸽飞向长城图蜻蜓飞点古北水镇
这次时间有限,没有完全看完古北水镇的夜景。其实还有很多景点可看。长城没有亲临,无法体会其险;鸳鸯湖没有亲临,不知其奇;长城抗战纪念碑没有瞻仰、纪念馆没有参观,不能领略抗战文化.....孩子们在大人的鼓励下,走走歇歇,居然都顺利返回驻地。
有机会再来,多住几日,细细品味。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