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这两天在做一件及其无聊的事――清理微信内存。
一、起因
手机内存不足
二、经过
卸载了不常用软件、清理了垃圾后,依然没有实质性进展。打开“i管家”看到了微信占据的4g空间,立马锁定了元凶。是它,就是它,我们的微信小可爱呀。
把聊天页面拉到最下方,最早的一条消息是17年5月,和二手群的一位不知名人士讨论着杂物的定价。也就是说,一年半的时间,我从来没有清理过我的微信聊天记录,看来手机抗议也是情有可原吧。
一条一条的删,努力地回想着,我和对话框里的这些人,上次见面是什么时候,又或者,从来没有过什么真实意义上的交集。
清理掉了和老同学的聊天记录,再次见面时,我依然记得对方最爱吃肯德基里三角形的吮指原味鸡。
清理掉了和陌生人的聊天记录,我洋洋得意,多半这些人,哪一天消失在对方的好友列表里,也不会被彼此察觉。
如果清理掉了工作场景的聊天记录,我会变得慌乱,毕竟很多没有见过的商家和不在一个办公室办公的同事,还要时不时的翻翻聊天记录,依靠只言片语揣测着对方的模样。
因为怕不安,所以留着。
三、结果
大功告成,释放了大半内存。
少了和老友“翻旧账”的机会,像新结识的人,小心呵护着我心里新生的友情,也乐在其中。
四、藏在手机里的极简主义
前几年喜欢“逢人加微信”,毕业前就已经1000余好友,多看了很多朋友圈的异国风景,可火车上偶遇的老乡,活动上一面之缘的学姐,此后也再无交集。
我想,有些关系,本来就该任性地由它去,不追求,更不勉强。
“断舍离”和“极简主义”这样的新名词,越来越被现在的人所接受,所推崇。
人类社会的某些潮流风向像是一个人挥着旗帜在圆圈上跑步,后面一群人跟着。跑着跑着,所有人都又回到了原点。最开始我们一切从简,后来追崇丰富喜庆,现在又重新回归低调简约。
“16G”们常在网上分享些这样的文章,“有了这些小程序,卸载10+APP”……评论会反呛:“买个大点内存的手机,问题全部解决了。”可有些手机应用和聊天记录,像是跟风买的果冻包被闲置,除了占内存之外,没有额外的用处。
给我们的爪机来一次断舍离吧,不管我们是不是被嫌弃的16G。(2018.10.13)

网友评论
这篇是目前感觉最好的一篇,没有之一,主要是因为很自然,事情本身就是每个人都会遇到的问题。从生活的琐碎中抓取到写作的灵感,更加容易唤起读者的共鸣,妙不可言又难能可贵,望继续加油!
优点:
1.第一次看到你写出了“闭环”的感觉,即把事情说明白了
2.语言风格已经初步形成,流畅打趣又接地气,但是你的语言风格肯定不止限于此,继续加油
3.开始产生自己的思考,很独到很难得,如“ 最开始我们一切从简,后来追崇丰富喜庆,现在又重新回归低调简约”
缺点及建议:
写出了“闭环”,但是说的还可以再深入一些,建议从逻辑方面进行改善,重新梳理一下事件的发生经过,如A👉B👉C👉A,可以在每一个转折点上给出具体的例子,尝试深度思考,再写出来,这个“闭环”会更加丰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