千古名作的写作构思新见
一一一展现走向旷达的人生历程
作者:风从树边过
9月30日,我教完《赤壁赋》,课堂上,我对着学生手舞足蹈地激动高呼道:万岁,自我战胜万岁!
可以这么说,苏轼在《赤壁赋》中完成了一场自我战胜的战斗。当然也可以这么说,苏轼在《赤壁赋》里再现了他黄州其间艰难走向旷达的思想历程。我们还是从作品入手来谈这个问题吧。
苏轼在《赤壁赋》中表现了思想历程的四个阶段:一是寄情山水,逃避现实。二是苦从中来,难抑悲情。三是感于自然,走向旷达。四是乐享山水,快乐生活。
思想历程的第一阶段:寄情山水,逃避现实。
早年苏轼尊奉儒家,积极进取,21岁随父亲赴京应举进士及第,他以一个激进的改革者的姿态,希望能不守常法地革新政治,实现其治国济世的理想,结果在革新道路上和当时权重一时的革新派代表王安石政见不合,又加之进臣诬陷,元丰元年,苏轼因“乌台诗案”被捕入狱,后侥幸被释贬谪黄州。自此,苏轼从政治的高台跌落为戴罪之人,仕途受到了平生第一次大的打击。和中国古代许多儒家文人一样,在遭受人生挫折时,就向道家靠拢以求自解。寄情山水,是中国文人自我疗伤的首选。“长江绕廓知鱼美,好竹连山觉笋香”,黄州的水中的鲜鱼,山间的新笋,黄州的一切风物,都给他带来了莫大的慰藉,尤其是风景胜地赤壁,就自然成为他重要的寄情之所了。
《赤壁赋》开篇有“清风徐来,水波不兴。”简短二句,描绘出秋江的爽朗和澄净,也是他寄情山水,悠然自得自乐的内心写照。“举酒属客,诵明月之诗,歌窈窕之章。”叙写了他一边举起酒杯,与客共饮夜酒引吭高歌,吟唱古代咏月的诗篇的情况。而一轮明月,冉冉升起后,再看江面的“白露横江,水光接天”,那茫茫的雾气、江水和夜空,在月亮的银辉的浸染下,显得浩瀚无边;此时此刻,不由得要“纵一苇之所如,凌万顷之茫然”,他要在疏朗、开阔的江面,无拘无束自由来去。自己仿佛在浩荡的空中自由飞行,简直就要远离人世并悠悠地升入仙界里去。苏轼在大自然的怀抱里“饮酒乐甚”、“扣舷而歌”,终于乐而忘忧了。“飘飘乎如遗世独立,羽化而登仙”一句正是他向道家思想靠拢的写照。
思想历程的第二阶段:苦从中来,难抑悲情。
显而易见,《赤壁赋》中的客人就是作者自己的另一个侧面,悲凉的一曲洞箫真切传达了他难以掩抑的痛苦悲伤。儒家的建功立业的思想根深蒂固,时光流逝,岁月不饶人,眼下,呆在黄州这个穷乡僻壤之地,他虽任黄州团练副使,却有名无实,“不得签署公事”。不仅如此,实际上他并不自由,“不得擅离安置之所”,他怎么会不悲呢?
一个人,在人生失意时,自然而然感叹人生之无常了。苏轼从飞黄腾达到颠沛流离,世事难料啊。他在《赤壁赋》第三段里,就写到曹操从“舳舻千里,旌旗蔽空,酾酒临江,横槊赋诗”的鼎盛,到遭周瑜的“西望夏口,东望武昌”大包围的落败,苏轼写的是曹操世事难料,事实上着眼点却在自己,是写自己的人生无常世事难料。接着,苏轼描写自己现实的残酷处境:“渔樵于江渚之上,侣鱼虾而友麋鹿,”“寄蜉蝣于天地,渺沧海之一粟。”写出了自己在江岸水洲,过着渔父樵夫的生活。写出了自己的蜉蝣般微不足道,自己渺小得像茫茫大海里一颗的米粒。
自己还有翻身的希望吗?他的答案是没有。他在文章中是这样写理想的:“挟飞仙以遨游,抱明月而长终”,理想很美好,然而, “吾生之须臾”,时光不等人,我的理想也“不可乎骤得”,因此,内心充满了悲情。
思想历程的第三阶段:感于自然,走向旷达。
如何走出人生的困境?苏轼在被贬谪黄州期间学习道教佛教思想,尤其是道家思想。苏轼在《赤壁赋》第四段里,从整个江水始终长流不绝,明月终究无所增减中,得到一个重要结论:“自其不变者而观之,则物与我皆无尽也。”既然“物与我皆无尽”,人就不用羡慕大自然了,这时,他流露出来的思想,就和道家的超然物外的生活态度比较接近了。
接下来,他在《赤壁赋》中写:“且夫天地之间,物各有主,苟非吾之所有,虽一毫而莫取。”表现了他无可奈何的自我安慰,也表现了他对政治迫害的蔑视,更表现了他对于失去的一切包括权力地位等等的豁达大度。至此,苏轼从人生的困境中艰难地走出来了,他看淡了人生的失意,走向了旷达的精神境界。
思想历程的第四阶段:乐享山水,快乐生活。
苏轼在《赤壁赋》中又写“惟江上之清风,与山间之明月,”“是造物者之无尽藏也,而吾与子之所共适。”则表现了苏轼寄情山水,快乐生活的意愿。苏轼被贬黄州,处境艰难,他没有埋怨。在贬所,一方面他除草开荒,掘井筑室,躬耕农事,并自号东坡居士。而这又和道家的随缘自适、随遇而安的生活态度极其类似。《赤壁赋》第5段苏轼满面春风,换却愁颜,心情舒畅,无所忧虑,这是他快乐生活的体现。
苏轼在现实生活中一贬再贬,越贬远越穷苦,在黄州,是他的人生的低谷时期,他自我调节,自我教育,自我战胜,遇到再苦的条件,他都去找寻生活的亮点,给自己开发一个新天地。他在黄州期间创作了一系列的重要作品,这些作品代表了北宋文学的最高成就。世人在艰难中奋勇前行的大有人在,但能做到在受了那么大的排挤,在不停地被打压之下,还能有如此的胸襟和气度的,却不是很多,而又有如此成就的就更少了。
建议同学们看看林语堂著的《苏东坡传》,进一步了解苏东坡的一生,那样,你生活中的小小的风浪,也就不值得太过记挂了,你的一生将多有建树并快乐生活。
2018.10.2下午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