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两日阅读《读库1900》+听主编张立宪(老六)做“孩子读什么?孩子怎么读?”主题分享,对《读库》和主编的好印象渐增。
1900前部分是两篇长对话,分别是去年11月在北京和上海的两场分享会文字内容。
通过看主编、嘉宾和读者们的对话,进一步知道了读库是在用心做书、做读物。主编和嘉宾的对话很实在、贴近日常,会对当下生活和现状进行交流,会将时代和发展的“变化”与坚守的“不变”提出来作讨论。在里面能看见真实的“困难”(出版行业不好做,不得不考虑钱、为员工和作者谋福利、如何发展),也有人与人沟通、相处、共事时的距离(会错意、较难有恰当的互相理解、要做自己本职之外的工作),个人对待自己工作(事业)注重细节的认真态度。
有些话看得挺感动的,有说话人的骨气和精神在。
另一部分就是发现主编回复读者提问/交流的话,既精炼又幽默,把我给逗笑了好几回,读者有5~10行字的内容,他就一句话能够很巧而妙地做出概括总结,又能当作一句回复,说他没讲到位,实则是关键;说他讲到位了,又还能继续展开来回复。
他的一句话就给我有这种感觉,不知是否也属于他在念《花园小象波米诺》的一册内容中提及的“诗意”。
看见主编的面容会想到他历经了一些沧桑,但声音不是很厚重、粗犷,而是有种像“掷地有声”的重量,不高不低,不粗不细,恰到好处。
感觉他的背稍有点前倾,表情会较严肃和沉重,猜想可能是思考和经历给他带来的痕迹。
阅读到底有没有用?有什么用?这是昨天分享会结尾有涉及的话题,一位年长者说了下自己的看法,大概是这个意思:别管阅读有没有用,重要的是为什么阅读,少一些“功利”去对待阅读。平常化。
记得最后提到了这个意思:阅读能给我们帮助。
而主编对书的看法——书是消费品,他不会收藏书,会把书大方送出,他喜欢看起来旧、有翻卷起来的书,这一点也让我有些冲击。让我思考自己是不是太看重书的外在美,为了维持一种整洁干净,想要延长它的保鲜期而“远观”和“保护”的时间过长呢?想着之后也要对书随意些,真正去消化和吸收。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