之前看过电影“银河补习班”有句话印象尤为深刻,要一直想,这绝不是一句空话,而是一种思考方式,有时我们太过于过于机械,认为只有坐到电脑前才开始思考,其实不然,有时思考并非与你的行为同行,而运用电脑只是你思考落地的一种方式。我们讲付出与回报,在思考中你付出的时间,这里的时间是有效时间,对此才能接受思考后的回报,也就是我们所说的成果!这几次跟朋友聊天,我说我要打卡看书,他说打卡看书,不是累积,而是有效,有获得感,付出的背后是值得付出,有意义,并不是只是付出,这样会陷入循环往复的过程中,看似很拼搏,其实不然,别到最后只是感动了自己。所以有时,要带着思考上路,就像上课,如果学生只是带着课本来了,而并非跟着你思考,这样的课堂是无效的,我们可以通过以小组学习或者及时反馈的方式调动学生思考的热情。那么问题来了,如何进入“深度思考”,我们的课堂有深度思考吗?那么提出问题的有效性是否可以带入学生进入深度思考?还是不断的反问、追问?是这样吗?一次次推翻可以进入深度思考吗?我依稀记得我进入深度思考是在课堂?老师讲过的问题,我一直在想,为什么这样?如果没想清楚我会下课再想,走路想,回家想,一直想,有种追根问底的精神。所以我们说思考不分场域,不分时间,可以一直思考,思考的有效不见得只在课堂,课堂只是给了我们一个思考的方向,所谓焦点式思考,思考在大脑里,随时随地思考,随时随地记录,这才会将知识或者说经验转化成自己的。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