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中国古代艺术品
中国瓷器的发展与分类 - 中国国家博物馆瓷器展详解

中国瓷器的发展与分类 - 中国国家博物馆瓷器展详解

作者: 蒲公英_姝 | 来源:发表于2018-01-01 18:55 被阅读797次

    前言

    前几年参观博物馆都是花钱请讲解,现在发现很多义务讲解老师讲的非常好,这些老师是带着对文物的极大热情来做讲解。国博这位瓷器讲解老师很敬业,讲了接近两个小时,加上国博瓷器的陈列方式很有条理,让我对中国的瓷器的发展和分类有了一个整体的认识。

    需要另提的是,这位讲解老师五官并非很美,但是给人感觉很精致,像一件精美的瓷器。我觉得女人到了一定年龄后,气质就是最好的化妆品了。

    正文

    国博瓷器分三个部分,按年代展示。

    第一部分:颜色釉瓷艺术

    颜色釉:

    涂施于瓷器表面用以装饰的各种色釉,包括高温颜色釉和低温颜色釉。

    品种:

    单色釉,如青、白、黑、红、蓝、黄、绿、紫等;多色釉,如窑变、炉钧、洒蓝、仿其它质地的釉类和仿古釉等。

    发展历史:

    --唐、五代及以前:以南方青瓷和北方白瓷为代表,青瓷的烧造早于白瓷,此外还有黑釉、黄釉和花釉等。

    --宋、辽、金、元:汝、官、哥、定、钧五大名窑,以及耀州、龙泉、磁州、景德镇窑等,主要有青、白、黑以及窑变釉等。

    --明清时期:景德镇窑为主,有著名的永宣时期白釉、祭红釉、祭蓝釉,弘治时期黄釉,康熙时期郎窑红、豇豆红等,以及釉色丰富的仿古釉、窑变釉及“象生瓷”釉等。

    ▼【春秋】青釉双系罐。

    黑黢黢、丑巴巴的一件文物,如果自己看展,眼光都不会多做停留。

    古人最开始用手或者树叶捧着喝水;后来发现被火烧过的黏土会变硬,于是把黏土捏成器状物,烧制成陶器;陶器用来做盛水工具会有渗漏,古人又慢慢的发明了上釉技术,形成了最初的瓷器。

    这件文物虽丑、釉不光滑、还有很多颗粒物,但是具有划时代的意义,是后期精美瓷器的基础。

    ▼【东汉】青釉波纹双耳壶

    到了这个时期,瓷器比春秋时期,釉要细腻很多,颗粒状物也细小很多。

    ▼【唐】白釉执壶,1958年河南陕县铁路区出土

    中国人以白为美,青瓷的青是因为釉中的含铁量太高,含铁量控制在1%以下就变成白色的了。

    这种执壶隋朝已经出现了,用来盛酒;盛行于唐朝,用来盛酒和水。

    ▼【宋】定窑白釉划花萱草纹碗

    中国瓷器的巅峰时代为宋清。

    定窑是最早为北宋宫廷烧造御用瓷器的窑场,也是宋代五大名窑中唯一烧造白瓷的窑场。窑址在河北曲阳

    定窑之所以能显赫天下,一方面是由于色调上属于暖白色,细薄润滑的釉面白中微闪黄,给人以湿润恬静的美感,另一方面则由于其善于运用印花、刻花、划花等装饰技法,将白瓷从素白装饰推向了一个新阶段。

    所谓划花就是拿竹签并非尖利之物“划”出来的,刻花是用刀“刻”出来的。

    ▼【宋】定窑白釉印花双鱼纹盘

    ▼【北宋】汝窑青釉洗,高8.8厘米,口径16.4厘米,此器釉色天青,开片如鱼鳞,原为清宫旧藏。

    汝窑窑址在今河南宝丰

    汝窑是宋徽宗的最爱,无奈北宋金人入侵,不仅断送了徽宗的政权,也终止了汝窑的烧制。

    不了解瓷器的人第一次见到汝窑瓷器,未必能留下什么深刻印象。但是了解陶瓷的历史和制作工艺之后,再回头看汝窑,方能体会其美妙之处。

    汝窑瓷器之所以名贵,除了量少、技术无法重现之外,和它内在的美感分不开。美丽的“雨过天青云破处”之天青色,被认为是青瓷的最高境界。这种颜色一方面来自于特殊的瓷胎,其中含有少量的铜;另一方面来自于特殊的釉,相传内中含有玛瑙。光线经过青色釉面射到瓷胎的表面,部分光被吸收,反射回来的青色光则变的非常深邃而柔和。

    这种现在是无法重现了。

    ▼【清 嘉庆】仿雕漆描金双龙戏珠纹冠架

    看起来像一件漆器,事实却是瓷器,这样的工艺实在太让人称赞了。

    多么的精美,龙形纹下面的回型纹路清晰可见。

    ▼【南宋】官窑粉青釉海棠式套盒,高9.9厘米、口径16.8厘米、足径18.6厘米。

    官窑既是由官府直接营建,分北宋官窑和南宋官窑。

    北宋官窑在北宋末年宋徽宗时才开始烧造,具体的窑址至今没有发现。宋高宗南渡后,在临安(今杭州)另设新窑,一个“置窑于修内司”,后又在“郊坛下别立新窑”。

    为了做出区分,北宋官窑被称为“旧官”,南宋官窑就称为“新官”。其中,“旧官”厚重,“新官”轻薄。

    宋代官窑瓷器主要为素面,特色为“紫口铁足”。“紫口铁足”是指青瓷胎料中含铁量高达3.5%-5%,致使制品的口缘釉薄处露灰或灰紫色、而底端刮釉露胎处呈黑褐或深灰色。

    ▼【宋】哥窑葵口盘

    哥窑至今其窑址不明,故有学者认为哥窑是官窑的一种。

    传说哥窑的来历是两位章氏兄弟,一起烧制龙泉窑。原本釉面开裂纹片是失败作品,哥哥专烧“开片”,将“开片”的美发挥到了极致。所谓哥窑就是哥哥烧的窑。(老师是这么说的)

    哥窑特色为“金丝铁线”,釉面大开片纹路呈铁黑色,称“铁线”,小开片纹路呈金黄色,称“金丝”。“金丝铁线”使平静的釉面产生韵律美。

    红框部分为金丝。

    ▼【北宋】耀州窑青釉刻花围棋盒,高8.4厘米、直径11.6厘米。

    特色:贴塑、绘制、刻花

    ▼【北宋】磁州窑白釉瓜棱式执壶

    烧制瓷器不适合游牧民族,但是当他们定居后会怀念自己曾经用过的器物,所以用瓷器烧制成皮质水壶装。

    ▼【北宋】建窑黑釉兔毫纹盏

    建窑以烧黑釉器而著称。

    中国历史上真正能担得起风雅二字的朝代,大概只有宋朝。宋朝的有钱有闲之人,他们见面不会像现在之人找个饭馆大吃一顿,而是寻一处茶馆来一次斗茶。

    斗茶一看汤色,即茶水的颜色。纯白为上,青白、灰白、黄白,则等而下之;二看汤花,即指汤面泛起的泡沫。点汤、击拂恰到好,汤花匀细,就可以紧咬盏沿,久聚不散。如果汤花在盏内飘动,盏底兔毫纹(油滴纹)则有被拉动的现象,非常生动有趣。

    所以黑釉早在汉代已经使用了,却是北宋年间风迷起来。

    ▼【元】磁州窑白釉剔刻花卉诗文长方形枕

    话说磁州窑的土,烧出来的瓷器是咖啡色的。在以白为美的瓷器界,这绝对是一个竞争劣势啊。但是聪明的工匠将外地的土包于本地土之上,然后剔刻图案,形成了独特的竞争优势。

    ▼【元】龙泉窑青釉缠枝菊纹撇口尊

    话说龙泉窑出世之际,天下瓷器界的市场已经被瓜分的差不多了。但是龙泉窑的工匠们时刻关注客户的真正需求,宋代瓷器都是小型瓷器,元朝建都后其他窑厂还在烧小磁,草原上的民族哪里会喜欢小磁器,龙泉窑迎合市场走向烧制大型瓷器,为自己谋取了一席之地。

    ▼【清雍正】乌金釉碗

    走到这两件文物面前,老师问我们:大家请看这两个碗的颜色有什么不同?

    虽然我从任何方向看,这两个碗都是不同颜色,但是老师你这么问,不明摆着暗示我两个碗的颜色是一样的嘛?不过还是很觉得很神奇。

    这一排瓷器,单独拿出一样都可称之为白色,放在一起右二文物是不是就显出来了呢?这种白色叫甜白釉,给人像绵白糖放在二十度气温的太阳下,微微晒化的感觉。

    白色烧制技术的发展为后续的彩瓷打下坚实的基础,毕竟白纸上作画才美嘛。

    ▼【清 康熙】郎窑红釉观音尊

    红色的成色剂是铜,铜是一种非常矫情的金属,对烧成的气氛、温度要求很严,烧制一件成功的产品非常困难。当时有民谚说:“若要穷,烧郎红。”郎红器在当时就很昂贵了,但是康熙有钱嘛,所以任性的就要红色。

    郎窑红的得名来自于督陶宫郎廷极所督烧的窑。郎廷极是一名武将,为嘛要一位武将做督陶宫呢?因为一批瓷器烧制出来后,选取最精美的一件,剩下的全砸了。朗窑红如此名贵,偷留一件也可以富足几辈子了,所以士兵根本不给烧制工匠偷留的机会。

    这件观音尊旁边还有几件红釉,对比起来颜色愈发好看。各位看官是不是跟我一样,心都要碎了,这么精美的瓷器被砸了,给我多好啊!

    ▼【清 雍正】炉钧釉长颈瓶

    第二部分:釉下彩瓷艺术

    釉下彩瓷是指在素胎上先施彩后覆釉,经高温一次烧成的瓷器,故又称其为高温彩瓷。主要包括青花、釉里红和青花釉里红等品种。

    元代以前釉下彩瓷器,主要有唐代长沙窑;宋、金时期北方磁州窑等。

    元明清时期是釉下彩瓷生产的繁荣时期,以景德镇窑为主,主要有青花、釉里红和青花釉里红等品种,以青花瓷器为主流。

    ▼【唐】长沙窑青釉褐绿彩鸟纹壶,1983年湖南望城兰岸嘴。

    虽然丑,但是技术上的创新,意义是不同的。

    ▼【元】青花鸳鸯卧莲纹花口盘

    大名鼎鼎的元青花,手机拍的效果不好。

    青花瓷生产于唐代,兴盛于元代。元青花瓷大改传统瓷器含蓄内敛风格,以鲜明的视觉效果,给人以简明的快感。以其大气豪迈气概和艺术原创精神,将青花绘画艺术推向顶峰,确立了后世青花瓷的繁荣与长久不衰。

    并且元青花存世甚少,奇货可居,拍卖市场上的价格一直居高不下。

    盘的两侧和盘面的工艺是不一样的。

    ▼【明 永乐】青花莲瓣纹漏斗

    明朝的永乐宣德年间,青花最盛。

    ▼【明 宣德】青花海水龙纹高足碗

    ▼【明 永乐】青花竹石芭蕉纹梅瓶(带盖)

    梅瓶本来是带盖的,瓷器的盖很难保存,所以有盖的瓷器就更加的珍贵。

    ▼【明 崇祯】青花山水人物图净水碗,高15.3厘米 口径19.3厘米 足径7.9厘米。

    碗唇口,圆腹下敛,高圈足。通体青花纹饰,绘山水人物故事图。图画旁长方形开光内青花隶书:“大明国江西南昌南昌县信士商人萧炳喜助净水碗壹付,供奉萧公顺天王御前。崇祯拾贰年仲秋月吉立。”凡五行四十四字。山水人物图背景上画太阳纹,寓有指日高升之意,是明代清初瓷器上典型的装饰图案之一。

    明代晚期至清代早期定烧供器的风气颇为盛行,器身多书有供奉者的姓名、身份、烧造年代以及祈福求祥的吉语等,装饰多为山水人物、云龙纹等,有鲜明的时代特征。

    ▼【明 洪武】釉里红玉壶春瓶

    釉里红跟青花原理是一样的,只是颜色不一样,红色的成色剂是铜,青花的成色剂是钴。就我个人而言,还是喜欢青花瓷。

    玉壶春瓶最初出现在唐朝时,为寺院里洗手器物,宋朝被用于盛酒。

    第三部分:釉上彩瓷艺术

    釉上彩瓷是在高温烧成已施素釉的坯体上彩绘,然后经九百度以下的温炉烘烤而成的彩瓷,因色彩附着于釉面之上,故名釉上彩。区别于釉下彩的一次成型,釉上彩要两次烧制。

    中国古代釉上彩瓷主要包括五彩、斗彩、珐琅彩、粉彩、釉上单彩、色地彩和素三彩等品种。斗彩与青花加彩则为釉下彩与釉上彩的结合。

    宋、辽、金、元时期:釉上彩瓷可见到的主要有定窑金彩描花,磁州窑、吉州窑黑釉加彩,以及红绿彩和五彩等。

    明清时期:釉上彩瓷器的繁荣时期,主要以景德镇窑为主,品种有青花五彩、斗彩、釉上单彩、色地彩、青花加彩、素三彩、珐琅彩、粉彩、胭脂彩、墨彩以及各种颜色釉上加彩等品种。

    注意:釉上彩会掉色,虽然好看,我们平常的饮食器物还是不要釉上彩的了,老师一般用素色瓷器。

    ▼【清 乾隆】粉彩鹿纹尊

    ▼【清 乾隆】霁青金彩海晏河清尊,高31.3厘米、口径25.1厘米。

    乾隆时期粉彩瓷器的生产工艺达到了高峰,品种齐全,装饰技法丰富多样,绘画水平高超,器型制作精美,这件瓷尊就集中体现了这些时代特点。

    ▼【清 乾隆】粉彩桃纹天球瓶 ,高50.6厘米 口径11厘米 足径16.6厘米。

    粉彩桃纹天球瓶,雍正、乾隆两朝均有烧制,画意内容相同,但是蟠桃的数目有别,雍正多为八枚,乾隆则是九枚,各有取意。

    ▼【清 乾隆】珐琅彩缠枝花卉纹蒜头瓶

    珐琅又称“拂郎”、“佛郎”、“发蓝”,本是一种玻化物质。康熙喜欢,就用于瓷器上。

    康熙喜欢色浓庄重,雍正喜欢清淡素雅,乾隆喜欢精密繁复的雍荣华贵。

    乾隆珐琅彩瓷是清代康,雍,乾三代珐琅彩瓷中最为精美的巅峰之作。

    ▼【清 嘉庆】粉彩凤穿花纹双联瓶

    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中国瓷器的发展与分类 - 中国国家博物馆瓷器展详解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sbftnx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