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气晴好时,我选择乘公交车上下班。一来,上下车各有一段路,可以多走几步,健身;二来,行程将近50分钟,是个完整的时间,用来在手机上听书。
这次听的是欧丽娟教授的《中国文学史》。
能让耳朵长时间被一个声音所牵引,那力量肯定不是声音本身,而是来自声音传递的内容。当熟悉的内容被从另一个视角打开,呈现事物的其他侧面,熟悉也就变成陌生。欧老师说,文学史是时间序列里生生不息的动态过程,任何一个文学作品都照见前人的影子,也给对后人以阴凉的庇护;欧老师说,每一个文学现象,她都会给出后人——无论中外——研究成果里最有说服力的一个说法……这些都是欧老师讲座吸引我的力量。过去那种建立在意识形态基础上的以进化论为思考方式的知识建构,如果还有一些残留,也在这涓涓细流的声音中被一点一点剥蚀掉。
第一次在手机上听书是去年这个时候。当时,要在跑步机上走或跑1个小时,往往半个小时后就忍不住要看时间,觉得时间消逝得太慢了,就用听书来转移注意力。听的是吉劭居读的《红楼梦》,每读完一回,还读白先勇的《白先勇细说红楼梦》中的相关内容,正好是作品加赏析,时间一个小时左右,等于是一边健身一边听名家讲课。也因此,听到了欧丽娟的国立台湾大学公开课《红楼梦》,就放在一起听。可惜,后来,没去健身了,这几本书都没有听完。
前几年,参加岗培班学习的时候,一名学友就竭力推荐听书这种学习的新形式,当时没在意;现在在意了,是因为眼睛老花得愈发厉害,看书时间一长,眼睛受不了。现在觉得,听书真是个不错的形式,网上的资源多,不受时间地点环境的限制,甚至看不下去书的时候,听都是可以的。
孔子说自己发愤忘食,乐以忘忧,不知老之将至。“老之将至”的表现就是眼花耳聋。现在,眼已经花了,听力会慢慢减退,(不知听书会不会加剧这个过程),到时候,即使想“发愤忘食”,恐怕也不可得。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