菡萏香销 群芳过后西湖好

作者: 芜芷兮 | 来源:发表于2018-03-13 11:31 被阅读0次

    最早知道西湖,是幼时读起苏轼的“水光潋滟晴方好,山色空蒙雨亦奇”,那时的西湖是仅存在于脑海中的想象,阳光映射湖面,水光粼粼,雨后山峦中缕缕白烟,西湖是如此神秘,引诸多文人墨客流连于此,留下很多朗朗上口的诗作。

    后来有机会自己去看看西湖,也终于可以体会到湖面远黛烟雨蒙蒙。因为去的时候是夏天,也就很遗憾的错过了“西湖十景”中的其他八景。所谓“西湖十景”,是按照季节划分的,春季的“苏堤春晓”、“柳浪闻莺”、“双峰插云”;夏季的“曲院荷风”、“花港观鱼”;秋季的“平湖秋月”、“三潭映月”、“雷峰夕照”、“南屏晚钟”;冬季的“断桥残雪”,所以西湖是四季都适合去的地方,那不止是景点,而是时间消逝心境的变化,哪怕只是湖边发发呆、漫步茶园古道、听听佛经钟声、看着虔诚的膜拜者双手合十的信仰,会觉得内心的平静,和与心灵对话的触感。

    苏轼谪居杭州,治理西湖之后,觉得光秃秃的岸边委实无趣,浪漫主义情怀的他决定在岸边种植柳树与桃树,春天翠叶藏莺,桃之夭夭,柳叶飘过湖面,一缕缕的波纹远去,假如当年西施真的与范蠡泛舟西湖,经历过夫差的爱与范蠡背叛之后的西施,是否还有最初浣纱时的心境?或许我宁愿相信她随夫差死去,完全活在纯净的爱里,而不是被道德绑架或是国仇所累的爱。

    夏天的西湖满满的都是荷叶、荷花,风吹过,频频摇摆,像是欢迎游玩的人们。岸边曲院最早是酿酒的作坊,荷花香与酒香随风飘过,醉了一身还饮。“曲院风荷”的美不只是视觉上的,更多是嗅觉上的。看着湖边的荷叶,偶然脑海中想起李商隐的一句“留得枯荷听雨声”,或许最美的不是花团锦簇,而是繁华之后的孤独,与落寞中的希冀。《红楼梦》中,在贾宝玉准备把大观园池中残荷拔去之时,林黛玉说我最不喜欢李义山的诗,唯此句“留得残荷听雨声”,偏你又留不得残荷了。贾宝玉一听夸到果然好句,说残荷以后都不要拔了去。李商隐写了很多名作,也留了很多名句,像“身无彩凤双飞翼,心有灵犀一点通”、“此情可待成追忆,只是当时已惘然”等等,为很多人追捧,为什么林黛玉单单不喜欢他?细读李商隐,会发现他的诗多是缠绵爱情、或是离别之情,而林黛玉性格喜欢直抒胸臆,对待爱情的态度是毁灭性的,宁为玉碎不为瓦全。她也不要世俗沾染上她,“质本洁来还洁去”,她是孤僻的,唯一了解她的就是宝玉,像雨滴到残荷上一样,给她心灵的慰藉。

    高高伫立在湖边的雷峰塔,传说是吴越国王为庆祝妃子生产子而建造的,当夕阳西下,晚霞镀塔的时候最美。这一景的得名来源于林逋的“夕照林前见,秋涛隔岸闻”。而是雷锋塔出名的当属于《白蛇传》,那个为了报恩拼命修炼成人形,在西湖边与许仙相遇并结为夫妻的白娘子,为爱而付出永世不得出雷峰塔的代价,却也无悔。世事皆是轮回,青埂峰无稽崖的一块顽石,为了尝尽人间爱恨疾苦,到人间游历一番,遇到了很多优秀的女孩子,也经历了繁华到衰落,终究领悟“纵有千年铁门槛,终须一个土馒头”,落得白茫茫一片真干净。三生石畔一株绛珠草,受了神瑛侍者灌溉,才不会枯萎,为了报恩修成女子,随神瑛侍者来到凡间,以一世眼泪做偿,报道他的灌溉之恩,眼泪还完,也就了了一世情缘,“一朝春尽红颜老,花落人亡两不知”。黛玉和宝玉是前世缘分,与现世无关。妙玉终日礼佛,却不懂佛,被现世爱恨困扰,很难心如止水。都说道济癫狂,如无大彻大悟,又怎能“无我相、无人相、无众生相”,为何一定要执着世俗的道德框架,而忘却我乃本我,无关他人。

    最后分享一个很有趣的故事。为什么说很有趣呢,主人卖弄文采,自以为聪明过人,却不知众人皆是吹捧,事实上大家早已洞察其含义,趋炎附会罢了。西湖湖心亭内有一块碑,上面有乾隆皇帝大笔挥写的“虫二”,其实呢是一个谜语,用来考他诸位大臣的,大臣猜不到,他就很开心。“虫二”是乾隆皇帝赞赏西湖美景——谜底是风月无边!(“风”字繁体“風”)

    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菡萏香销 群芳过后西湖好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sbtzff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