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
落不了地,难念的经——形容聊品牌(四)

落不了地,难念的经——形容聊品牌(四)

作者: 方知雷雨 | 来源:发表于2018-03-02 12:31 被阅读0次

    无论是在甲方伺候老板,还是成为乙方后服务甲方,我们都经常听到这样的评价:“品牌营销工作呀,不好落地,也落不了地。”

    当然,“落不了地”的评价有礼貌成分,表达对你“苦劳工作”的基本感谢,但“然并卵”是最后的结论。

    品牌营销工作为什么落不了地?怎样才能落地?这件事如果想不通,就算是只花一分钱或一分钟,你迟早都会后悔;若进一退三,你费钱误事,我费力误人。

    大概来分,感叹“落不了地”的有三类人:

    1、对品牌营销工作压根不了解,也没尝试过,只是发出人云亦云的感慨。你是不是也经常能听到:“现在这个社会呀,太浮躁!“,蹙眉深思后继续享受浮躁;或者,“区块链呀,有(没)前途!”,可能只是刚看了个微信段子。

    2、试探性的开展过一些品牌营销工作,比如设计画册、制作影视片等,但对于乙方工作的输出结果不满意;其实是性价比的平衡点没找到,总觉得亏了。

    3、成规模的尝试过市场职能,比如成立市场部/品牌部,也有很多输出,但大都束之高阁,使用价值较低;一段时间后,有些心灰意冷。

    当然,第一类人不是我们讨论的范畴。我们来聊聊第二类和第三类人的困惑。

    产生“落不了地”的评价,是因为失望过。第一层失望:起初的绝佳创意被服务商变成了平庸之作;第二层失望:明明高大上的输出被业务部门评价为华而不实;第三层失望:各项输出贴近业务,也被业务部门认可,但就是难以应用。

    凭百臂或千手不能防

    在开聊之前,必须诚实的承认乙方市场的混乱。大量毫无企业品牌营销实践经验的美术工作者、文字工作者和语言工作者们,在创业浪潮的刺激下,纷纷冲向企业,高举逼格、暗揣模板、涂抹鸡血发起一轮又一轮的冲击。

    面对良莠不齐,齐声呼喊的服务商,选择成为甲方最大的成本和风险之一。

    更糟糕的是,很多企业是第一次决心尝试品牌营销工作,所以结果不言而喻。就像我们满怀憧憬来到某地,期待美食、美景,可一下火车便遇到的士宰客,黑店讹人;即使还继续旅行,但已经带上了厚厚的有色眼镜。

    如何选择好的服务商?这个问题不好回答。但多少还是得说几句,我们选过服务商,也被选过,三点浅见:

    1、身体力行。

    这是最基本的,能不能出活?看看他们的过往输出,不过得问的细一点。

    如果你已经筹谋再三,胸有成竹,只是找个技术(设计)实现的,那么就多问问技术(设计)实现细节,不要和销售谈,谁干活和谁谈;如果你对怎么干还不确定,那就得跳出技术,多问问系统性的问题,比如:新产品上市、品牌升级、业务转型、渠道招商、行业展会推广会等等。关键看看服务商有没有这些营销项目的经验?以及,要搞清楚在项目里,服务商是搬桌子椅子还是策划主导项目?

    2、门当户对。

    看服务商的经验来自于哪里?已经定型的大型外企?快速成长的中型民企?还是千变万化的创业企业?或者,甚至来自于网络或公众号(绝非虚言,大部分的从业者毕业于此)?

    正如一个人的性格是由他的成长环境决定的,所以来自于哪里很重要,决定了一个服务团队的工作方法和价值观;能否换位思考、感同身受就是外在体现。

    长期服务外企的服务商基本不能适应国企的工作流程;如果能,那也是忍着;要让他忍着,预算就不能低。同样,创业阶段的企业也不要请腾讯、华为的御用服务商,就算你准备了足够的费用,配套资源你也无力承受。

    3、行业经验。

    看服务商有无相近行业的服务经验,它意味着熟悉程度。当然,这点也是企业最愿意了解并看重的地方;标杆企业的成熟经验、跨行业的方法借鉴往往意味着大方向的正确和安全的捷径,丰富的行业经验确实能够带来效率提升。但行业经验也是一把双刃剑,成熟与固化、熟悉和主观都是正反面。

    浅见终归是浅见,方法讲了三点,最终还是看缘分。上过几次当,占过几次便宜就都明白了;如果那时你还依然相信品牌营销的力量。

    以上内容,是希望你能够选择到一个还不错的服务商。


    以下内容,是假设你已经选择了一个还不错的服务商,务实而富有经验。


    怪大地众生太美丽

    第一层失望,起初的绝佳创意被服务商变成了平庸之作;问题是个人审美理想和成本预期发生了偏差。

    很多成长型企业,由于缺乏品牌营销经验,往往被品牌营销的“外在形式”吸引,比如朋友圈里各种热点:苹果的三分钟微电影,百雀羚的民国长图文,杜蕾斯的花样文案海报,锤子手机发布会的产品视频……;所以,在大地众生皆太美丽的诱惑下,便以”视频、长图文、创意文案“作为品牌营销工作的计量单位,最后就有了:今年我们的品牌营销工作就是拍宣传片、公众号发文、做画册等等。

    我们看到的那些热点好不好?当然好。那是整个创意行业的智慧结晶,也是那些企业重视品牌营销的厚积薄发。不过,你看到的是万中取一的热点。短时间,你想成为他们,很可能只是一种理想。

    一般来说,我们观看热点的方式很简单,打开手机即可;因为简单,我们常常会忽略成本。坦率的说,如果你的预算足够丰富,也有可能达到你的审美理想;比如也可以请陈可辛导演,雇佣庞大的摄制组。

    可能因为预算,你会告诉服务商,和《三分钟》的风格类似就好;但遗憾的是,通常的结果是画虎不成反类犬,因为虎的标准早已在你心中种草了。

    到这里,似乎理想和成本是个纠结的问题。仔细想想,其实也没什么纠结。开展品牌营销工作本就是一件企业严肃的商业行为,而不是为了单纯实现个人的审美理想。

    我们曾经遇到过一个客户。新产品还未定型样产,就一定要拍一条震撼的产品宣传片,给我们看他所期望的“大片”范例;并愿意在他能承担的预算范围内倾其所有,当然还是小预算。

    我们觉得很为难,如果顺着客户的激情,应该可以先把合同拿下并收预付款,但在此预算内远远达不到他所期望的“大片”标准,要不要到时候再说?思虑再三,通过慢慢撒冷水的方式让客户逐渐冷静下来;最后,把这部分预算用在了新产品样产阶段应该干的项目上了。

    形容也第一次收获了客户“理想消失”后的感谢,因为这样的理想消失,工作就落地了。


    天阔阔雪漫漫共谁同航

    第二层失望:明明高大上的输出被业务部门评价为华而不实;问题是你没看清楚业务过程的轻重缓急。

    这种问题通常不会出现在老板身上,而是出现在市场人员身上。顺便提一句,大部分专职市场人员对公司业务的感同身受并不强烈;无论他(她)表现的如何忧心和焦虑。

    奉劝一句,你要迅速回到企业的业务目标,分清轻重缓急,聚焦业务过程,然后试着从品牌营销角度去提供解决的各种尝试。

    什么是轻重缓急?一定要拿下的行业市场,一定要突破的新产品线,一定要到账的融资款,IPO关键年份的销售业绩都可能是最重要的事,作为市场人员,你要清楚分量和次序。

    什么是业务过程?就是做业务的过程。如果你当前的业务重点就是卖产品,那就是销售过程;如果是卖股权,那就是融资过程。把业务过程拆开、揉碎、摊平,仔细清点。

    从寻找客户、获取信息;到接触客户、影响偏好;最后交易成交、持续关注,拆的越细越好。拆的越细,场景感越强,这些场景蕴含着我们业务过程的缺陷;而缺陷就是我们需要聚焦的点。

    来看一个例子:

    一个销售,千辛万苦找到一个潜在客户的信息,又千辛万苦的争取到一个上门交流的机会;在敲门、递名片、寒暄过后,开始聊业务。

    1、通常,首先要大致介绍公司的基本情况。怎么介绍?用什么介绍?这是第一个环节。在这个环节里,我还需要做一些细分,分解成有画面感的场景。

    a、时间很短,在客户的接待区,销售正翻动着嘴皮,努力讲述标准话术里的公司美好;

    b、时间稍长,在客户的办公室,客户快速翻动着销售递给他的公司画册,销售正在做补充说明;

    c、时间宽裕,在客户的会议室,销售正在演示PPT,甚至放映公司宣传片。

    a、b、c三个画面,哪个场景是较为普遍的?在这个场景里,我们如何提高影响力?我们需要为销售准备什么样的品牌营销工具?进行什么样的标准话术培训?聚焦场景,产生这样的疑问,这才是落实品牌营销工作的第一步。

    后面还有很多环节:

    2、接着,如果运气好的话,客户愿意听你说说你们的产品。

    3、听完你口中近乎完美的产品,客户忍不住质疑或有疑问,你开始讲述案例故事。

    4、如果,客户并非直接用户,而是分销或合作者,你可能还需要介绍合作和分利政策。

    5、如果,客户已经在和你聊公司的售后服务,那自然是一件好事。

    6、临别前,记得让客户去企业官网看看,并邀请参观;如果感觉熟络,可以加个微信,推送企业公众号。

    这只是销售陌拜的一个示例,还有重要客户接待、行业用户推广会、企业路演等等,以此类推就好。

    一一场景化之后,再把你要规划的输出放到这些具体的场景中,问一问自己:能不能用的上?能不能帮得到?

    有了答案,我想你就知道该怎么做了。生于业务过程,怎会落不了地?

    欺山赶海践雪径也未绝望

    第三层失望:各项输出贴近业务,也被业务部门认可,但就是难以应用;问题很清楚,但解决起来确实不容易。

    选择好服务商,设立客观的输出标准,并协同业务部门,聚焦过程细节,各项输出广获认可,可还是用不上。有这种可能吗?有!一些企业的市场职能尝试克服了个人偏好的随机,也沉到了业务一线,却倒在了这一层。

    这其实超过了服务商的服务范围,可能只有极少的服务商,比如形容,或许会帮到你。

    先说一个我们亲身经历的案例。

    一个民营企业,上市准备中,重要客户(政府/投资机构)的参观越来越多;销售部门/政府关系等部门提出:在参观接待这一重要的客户接触点上要进行整体策划,通过专业方法提升企业的品牌形象。

    市场部门召集各类服务商,从接待体系的制订、接待标准的细化、参观点的设计、标准说辞的撰写,到展厅的设计改造、多媒体素材的制作、宣讲材料的制作,视角全面,过程务实;工作成果也广受好评。

    可是,推行的效果不好,比如:参观准备还是仓促依旧,过程讲解还是五花八门,参观路线也是随心所欲……。

    因为承担接待的一线部门不愿意改变自己的行为习惯,或者说依然停留在过去的舒适圈。

    插一句牢骚,在企业内部的生态圈里,市场部门是少有的没有“杀手锏”的部门,销售/技术部门不用说,天生的核心;财务有“报销”杀手锏,HR有“规章”杀手锏,市场部有什么?所以推不动。

    怎么办?要么搞定老板,请来尚方宝剑;要么自己上,挺身而出做示范。

    回到上面的案例中,当时的做法是双管齐下。一是向老板陈清利害,召集会议,规定总监/副总级别牢记各参观点标准说辞,熟悉宣讲材料,市场部门培训,一周内考核过关(老板监审);二是从市场部门抽调人员进驻各对外部门,示范流程申请、路线准备等事务工作,并培训各部门指定接口人,一周后接口人考核过关(HR监审)。

    效果在一个月后显现,企业的参观接待水准大幅度提升,展现出“第一生产力”的趋势。

    看到这里,你可能要说:“方法都知道,就是搞不定老板。”

    坦率而残酷的说一句:作为一个市场职能从业者,如果你不能将你的品牌营销价值观影响到你的老板,你应该早做准备,准备改换职业,或者改换老板。老板其实是企业里唯一一个100%投入的员工,只要你的工作真的是利于公司发展,那么他被你影响只是时间和程度的问题。

    形容在过往的项目中,很多次不把自己当外人,跨过“孱弱”的接口人,去协调推动客户的销售部门、技术部门和各种“总”们;以我们的感受而言,如果彼此信赖,其实并无不妥。

    吞风吻雨葬落日未曾彷徨,欺山赶海践雪径也未绝望,这是市场职能同仁应有的精神。

    为了你自己选择的职业,也是为了承载你职业发展的企业。

    至此,当落地矣!

    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落不了地,难念的经——形容聊品牌(四)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scfaxf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