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婚姻育儿心理
孩子夜里发癔症,怎么破?

孩子夜里发癔症,怎么破?

作者: 东篱澄子 | 来源:发表于2018-03-18 15:05 被阅读0次

    1

    五天前的夜里,澄儿突然在夜半时分哭醒。当时,他虽哭闹,却双目紧闭,丝毫没有醒的意思。而且,他的四肢异常灵活,哭哭啼啼中总是一骨碌翻趴在我身上。

    若任由他这样趴着,那他很快就又睡着了。若我不肯,让他躺下,他就哭哭闹闹,怎么哄都不凑效。

    那时,他的状态非常敏感。即使躺我身边睡了,也会莫名其妙又哭起来。而且,我发现他四肢有些绷紧,不是往日睡觉的放松姿态。

    我感冒久未大好,身体不适。他哭闹时又坚持不要爸爸,非得紧紧趴在我身上方得安睡。

    澄儿并不是一个安全感缺乏的孩子,以前这种情况也没有出现过。连着两晚这样后,我有点紧张起来。

    病了吗?第二晚,我给他做了全身按摩。

    按摩时,他任我摆弄,表现的很平静,不像生病的样子。而且,哭闹一阵后,他也能接着睡到天亮。

    那两晚,我和澄爸都被折腾得够呛。可白日里,孩子又生龙活虎,同往常一样。我真是一点儿也摸不着头脑。

    和我妈视频时说起这事,她说我们老家人管这种情况叫“发癔症”

    “孩子可能被吓到了,你夜里给他招招魂吧。”妈建议。

    “怎么招?”我问。

    “你就喊:‘澄儿澄儿,回来吧!回来吧!’再求:‘各路神仙鬼怪行行好,放过我们家孩子,拜谢啦!’”

    妈又提醒,去年我在老家时,某晚邻居小女孩就被“神婆”叫了一次魂。

    我想起来了,大概是小女孩夜里睡不好觉,情况和澄儿类似。于是,邻居请来了一位“神婆”——一个据说能和神灵对话的老太太。“神婆”傍晚在屋里手舞足蹈念念叨叨,后来,听说小女孩好了。

    2

    医学上确有“癔症”这个说法。

    百度百科的解释是:癔症是由精神因素,如生活事件、内心冲突、暗示或自我暗示,作用于易病个体引起的精神障碍。

    由此可见,发癔症的说法是可靠的。但是,我妈说的神婆招魂,在我看来是子虚乌有。即便真的“招魂”成功,恐怕更多的是契合了儿童心理变化的某个点,又或者仅仅是一种巧合。

    塞尔玛·弗雷伯格是美国著名的儿童精神分析专家,她是研究婴幼儿心理健康的先驱者。

    她认为,孩子在婴幼儿期应对外界事件使用的是简单、原始的紧张-释放机制。换句话说,孩子的恐惧会限制他们的正常行为。

    她在经典著作——《魔法世界:0-6岁孩子的精神世界》里写道:

    在整个童年早期,儿童常常做的一种类型的梦就是焦虑的梦。在梦中,白天醒着时所遇到的可怕经历会一再重复。孩子在梦中会再次体验到那种焦虑,惊恐地哭喊着醒来,这既是对梦的反应,也是对父母的呼唤。

    她还指出:

    童年早期,孩子的某个反应通常和某件事会有直接关系,因此我们可以从记忆里寻找一些线索。

    据此,我断定,一定发生了什么事,让澄儿出现了反常行为。

    是什么事呢?

    3

    那几日,澄儿夜里的反常举动时时在我脑海里回旋。

    忽然,我想到了另外两件事。

    事例一:

    就在澄儿夜里发癔症的同时,他白天午睡会中途醒来找我。

    “妈妈!妈妈!妈妈!”他急迫又清晰的大叫。

    有时我正好在,有时我在忙其他事。我过去看他时,他又似醒非醒,我轻拍他几下稍加安抚,他又能接着入睡。

    事例二:

    每次坐地铁,澄儿都特别喜欢跑到站台两端等待或目送地铁到站和离开。特别是地铁亮起车灯从隧道里“轰隆隆”穿过,这总能引起他极大的研究兴致。

    以前,他都是自顾自地在前面跑,让我不得不在后面紧跟着追,他几乎从不回头看我。

    而那几天进了地铁站,他每跑几步就回头看看我,一路跑,一路回头,好像在确认我在不在。

    为什么突然就谨慎了呢?

    结合这两件事,我隐约觉得澄儿受到了安全感的威胁。他心中有担心,害怕我离开他,所以会在不经意间找我。

    孩子的安全感我向来重视,做的功课也足。一定是发生了什么事,让孩子的安全感受到了威胁。

    我左思右想后,真的想到了一件事。

    在这之前的两三天,我带澄儿外出,回来时都很着急回家。可孩子却在路上磨磨唧唧,不肯走,常常东摸西摸,走几步就要坐下玩一会儿。

    虽然我给他提前打过“预防针”——“现在已经中午了,咱们得快点赶回家做饭,所以路上不能玩了哦”,但孩子并不买账,常常一拖再拖。

    在他坐在地上不肯走,我又急不可耐时,我想了一招。

    “妈妈真的很着急,我要先走了,你快点赶上来。”我说完,就真的走了。

    我一边走一边回头看他,等一等,见他不走,我就继续往前走……后来,他看我真的走了那么远,就跑着追来了。

    这样的逼走策略我用过三次,用完有效,孩子当时也笑嘻嘻地。所以,我也没有把这件事放在心上。

    现在回头想想,恐怕正是这件事惹的祸。

    他很可能以为,“妈妈走了,就是不要我了”。虽然清醒时没有表现出来这种恐慌,却在意识浑浊——半睡半醒间表现出来。

    所以,夜里他那么明确的要我,扑在我身上,紧紧抱住,就是担心我离开他啊!

    4

    我的这些思考发生在澄儿夜醒事件后的第三天,那时,他正在午睡。

    真相需要验证。

    没多久,他睡醒喊我。进去后,见他没有急着起身,我就上床抱住了他。

    这时,我把我前几天丢下他先走的事情讲述了一遍。

    我讲的时候,澄儿趴在我肩头一动不动,慢慢地我听到了“呼哧呼哧”的声音——他哭了——他用哭泣表达和释放心里压抑的委屈和焦虑。

    确认这点后,我心中翻腾。后来,认真地给孩子道了歉。

    “妈妈那样做并不是要离开你,而是我太着急回家了。”

    “你是我的小宝贝,我非常非常爱你。只要你愿意,妈妈永远都不离开你。”

    道歉后的那天晚上,孩子仍然夜醒了,并且重复前两晚的行径。那时,我有焦虑,可反复思考后,我仍然认为之前判断的没错。

    看来,需要给孩子一段修复的时间了。

    之后几天,为了帮助孩子修复安全感,重建亲子联结,我也做了一些努力。

    1.借助绘本力量。

    家里有三本与安全感相关的绘本:《逃家小兔》《我永远爱你》和《猜猜我有多爱你》。

    白天陪他时,我有意多带他读这几本。睡前讲故事环节,我也有意安排了这几个故事。

    2.睡前言语暗示。

    这一步主要就两点。

    一是重复表达爱。

    “妈妈非常爱你,我永远都不会离开你。”

    二是提出要求。

    “今晚要好好照顾自己哦,要一觉睡到到天亮。妈妈和爸爸都在你身边陪你呢!”

    “你看夜里你醒了,爸爸、妈妈和你都睡不好,你也要照顾好爸爸和妈妈呢。我们永远不会离开你,安心睡吧。”

    3.情景复现,做“火车头——车厢”游戏。

    为了让孩子在相同情景下修复内心力量,我有意带他出去坐地铁。

    在地铁站里,孩子再边跑边回头,我就会说:“妈妈会紧紧跟着你哦!你看,现在你是火车头,我是车厢,车厢会紧紧跟着火车头的。”

    走路回家,我故意告诉他赶时间,然后对他说:“现在妈妈是火车头,你是车厢,车厢要紧紧跟着火车头哦!”

    几次以后,我就发现,澄儿做“火车头”时,回头的次数明显变少了。而他做“车厢”时,也很配合“火车头”,磨蹭现象也缓解不少。

    最最令人欣慰的是,第四晚开始,澄儿的夜醒事件消失了。与此同时,他的午睡也一觉到底了。

    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孩子夜里发癔症,怎么破?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sckkqftx.html